人的一生无论短长,总有许多大大小小悲欢离合的告别。或许是对萍水相逢的陌生人的告别、或许是对短暂的朋友的告别、也或许是对陪我们颠沛流离的亲人的告别。这林林总总的告别既有做好了准备的小心翼翼,也有稀疏平常的淡然,更有触不及防的悲痛。
有时候越发觉得《朗读者》是一栏很有深度的节目。在这里我们听故事,听朗读总是被感动的稀里哗啦,一塌糊涂。在听别人故事的同时也在思考着自己的人生,联系自己的人生体验。这次告别曹文轩和王蒙两个作家也来到了现场,讲述了他们的告别。曹先生是对父亲的告别。王先生是对妻子的告别。我深知人生经验和生活经历对创作的重要性,一个没有深度和阅历的作家是写不出有广度和张力的文章的。
生命易逝,且不知归期。曹文轩说,作为作家,我知道中国成百上千的文学不过是生离死别。生死的告别,也是最让人接受不了的告别。余光中的《今生今世》中这样写道:
我最忘情的哭声有两次
一次在我生命的开始
一次在你生命的终结
第一次我不会记得是听你说的
第二次你不会晓得,我说也没用
但这两次哭声的中间
有无穷无尽的笑声
一遍一遍又一遍
回荡了整整30年
你都晓得,我都记得
就是余光中对母亲的告别。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也说到。“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现在在我有限的20年生命里,经历最大的告别是和外婆和舅舅的告别。虽然结局悲痛,但欢笑,却依稀在眼前。
就像董卿说的,面对告别我们要做的就是好好告别。是啊,能够好好告别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啊。因为猝不及防的告别,不仅悲痛,而且遗憾。就像邀请的维和部队一样,其中有个战士说:“某某同志请我帮他理一次发,我说今天事情比较多,明天给他理,这件事成了他一辈子的遗憾。”因为他的战友在明天壮烈牺牲了。对呀,死亡我们无法掌握,最重要的是不留遗憾,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其他人。虽说人生有缺憾,就像断臂维纳斯一样,让人生更有味道,可是我却希望遗憾这东西每人都不要有。
朋友之间的告别在生活中最稀疏平常,古话说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人的一生或许有几个一辈子的朋友,但总有陪你短暂度过一时的很多朋友,他们对你来说或许不那么重要,可是你们彼此见证了彼此的青春和生活。对每一个朋友走过一段路的朋友,虽然不曾好好告别,但也要好好感恩。
告别,也是对地域的告别,我没走过什么地方,可是却告别了我的家乡,来到这儿读书。对我来说意义上的告别,他不会有那么感伤,因为地域在哪儿是不会变的。但是历史上总有那么多的人,他们因地域上的告别悲痛不已。例如,余光中的《乡愁》,还有杜甫的《登高》。可是我觉得我们应该更重视人的告别,无论是短暂的,长久的,还是终身的,希望大家都能好好告别,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