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发展让我看到生命形态的转变,是否我们将从碳基生命体向硅基生命体转变呢?如果将我们的意识从现有的身体中剥离,然后上传到计算机上,是否可以认为我们将以新的生命形态存在呢?
死亡只是形式的终结,而非生命的终结。存在会永远的存在下去,它不会消失。就像书籍,著书的人可能已经不在,但他的意识却通过书籍不断地延续至今,可以说作者不过是换了一个生命形态,你可以通过他的书籍明显感受到他的存在。
意识不过是信息的集合,如果把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从他出生到长大成人,所有的经历,全部一丝不差的记录下来,然后利用人工智能上传到电脑,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他的意识已经上传到了电脑呢?从这一刻起,他是否将拥有两种生命形态呢——碳基生命体和硅基生命体?
换句话说,人工智能的发展会让人类产生伴生体,我们会拥有两个“我”——物质,但两个“我”却还是一个“我”——意识,生物的“我”作为主导的我,人工智能的“我”作为伴生体的“我”。
我还是我,因为我的意识不变,变的只是我拥有了两种生命形态形式,我即可以是生物的我,也可以是人工智能的我,两个我的意识一模一样,但伴生体的我必须以生物的我作为主导,因为伴生体的我诞生于生物的我,没有生物的我就不会有人工智能的我,伴生体的我必须以生物的我才能继续生成意识,否则我就不再是我。
就像人类的大脑,它有本我、自我和超我的分别,但无论本我,还是自我,又还是超我,它们本质都是一个我——大脑,但它们又不是一个我,因为能力不同。
人工智能的发展就像人类大脑的发展一样,它诞生于人,必然属于是人,它只是改变人类的生命形式,人还是那个人,只不过存在的表现方式不同罢了。但它又不是人,因为它终究与人不同,这种不同可能是由于文明发展不够,又或者观念尚未转变……
人工智能让我们看到人类将是人类,但人类又不再是人类。
遥远的某一天,我看着眼前的那个我,那个我也同样看着我,我们互相凝视着对方,我们所思所想一模一样,我是我,但我又不是我,硅基生命形态的我看着碳基生命形态的我闭上了双眼,我意识到我的这一生将迎来终结同时又将获得新生,我将以一种新的形式存在下去,从那一刻起我将不再是我,但我始终记得我依旧是我——我的起点来自于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