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读《古文观止》鉴于自身文言水平,先从下册的唐宋篇开始。柳宗元的《箕子碑》开篇说道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原则有三:一是蒙受危难仍能保持正直的品行;二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典方案传授给圣明的君主;三是使人民受到教化。这三点,恰恰是三观里面的见自己、见(他人)众生、见(世界)天下。古人总结的很到位,这个人生建树的道理几千年来自古未变。
殷商时期就有这样的贤人箕子,深受后世孔子的推崇。商纣王大道背弃、政治混乱、无药可救的时候,如果辅佐他杀害生命维护殷商,不明智;帮着反派去灭亡自己的国家,这种事他也做不出来。于是他保持自己的头脑,隐藏自己的见解和主张,不去做邪恶的事情,自强不息得等待,所谓韬光养晦。等到周朝时期社会安定,人民得到公正和安定,他便贡献出自己的治国方略,利于周朝的天下道德昌明。在他被封到朝鲜以后,驯化那边的民俗,优化德行,建设宗庙,使得外夷变为华夏,也是巨大的丰功伟绩。诚然,箕子也有另一手打算,就是万一周朝势力还不成熟,殷纣王提前驾崩,他弟弟改革成功,拯救了殷商。那此时箕子就可以和武庚一起兴复和治理殷商了。所以他隐忍的做法也是兼顾了此种考虑。这种牛人,不论历史如何发展,不管自己去到哪里,都被后世瞻仰,被文人史家好评,被写入《易经》,以及《尚书》。在河南新乡和朝鲜都有他的纪念宗庙。
这里可见两点,一是周朝的嫡系们还是不太信任商朝遗老,或者说箕子自己也明白这个道理,不在核心权利窝里久留,或被动或主动得去到边远的蛮夷之地朝鲜地区。二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很多源自商周时期,尤其是很多优秀的德行礼仪文化方面在中原本土经过战乱之后变得岌岌可危、甚至荡然无存、风谲诡诈。而朝鲜那边也从商周时期继承了很多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甚至保存了下来。因此某些时候他们喊出某些物质或精神的东西是来源于韩国,也是有其历史原因。
重读名篇《捕蛇者说》,感触更深一点。捕蛇者祖孙数代被蛇毒死,说起来非常辛苦危险。柳宗元就说,要不然我帮你们家取消这个捕蛇任务,恢复以往的赋税,过正常人的生活吧,如何?
这句话把捕蛇者吓了一跳。和他爷爷一起住在这里的人已经十个里面不剩一家,父辈的乡亲十个里面只剩三家,自己同时代的人们几十年下来,十家里面也仅剩不到五家了。因为他们都被各种赋税和摊派等等侵扰得活不下去了,死的死跑的跑,每次残暴的官吏前来进村的时候,大家都很苦,可是他起来看看笼子里抓的蛇还在就还好,能对付一下。毕竟这蛇可以进贡上去为官家尤其是皇家治疗关节炎、风湿病什么的,给减免税收等压力负担。这个柳宗元感慨:苛政猛于虎、猛于蛇也!
如今这个景象和道理其实还是有点类似。比如人们根据不同地区的房子的价格,税收政策的优惠力度,环境优美情况,户口特权情况,政府官员治理能力,民风纯朴善良等方面,来选择迁徙离开某座城市,移居到某些城市。而就整体来看,曹德旺也曾接受采访时表示他的工厂在国内的时候,一百元自己可以拿到四十多大概,在漂亮国的话一百元他可以拿到六十多的样子。他这种厉害的企业家都被迫如此,那这个柳宗元在《捕蛇者说》里调研民情之后所发的感慨,不是依旧有时效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