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骗了你。”
杜君娘的话很平静。
就算是在秀城县衙里的死囚房里,杜君娘依然是那副在家的当家主母的模样:端正,慈祥,沉稳。
坐在她对面地上,正在往口里塞鸡腿的玉娘,听到她这话后,手上的动作顿时停了下来,不过口里的咀嚼动作倒没停下来。她抬起眼看婆婆,一双眼睛里一大片都是眼白,看到婆婆的脸后,她才接着慢慢地抬起了头。
杜君娘先看到玉娘的额,然后是高高鼻梁,最后是她的尖下巴扬了起来。
在死牢里关了几个月后,玉娘明显瘦了许多。昏暗的豆油灯光里,她的小脸有一种不自然的白,不止是脸,她整个人都是一种不自然的白,白生生的,白里还泛着一丝丝青色。她脸上早就没了肉,只剩下一层皮,贴在骨头上。因此,她的下巴看上去就显得更尖了。
杜君娘讨厌尖下巴!非常讨厌。
“娘,你骗我什么了?”玉娘口里咀嚼着东西,含糊不清的问婆婆。
“那个黄关寿,是我杀的。”
这句话就是想要对着儿媳,当面说出来的。不说出来不痛快啊!终于等到今天,现在,终于可以说出来了。因为有迫切的愿望,所以杜君娘的话说得很快,语气里有得意、释然、和一丝愉悦。
婆婆的回答自然令玉娘吃惊,可更令她不安的是婆婆说话的语气,婆婆的语气里有得意和愉悦。
没有立刻问婆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话,玉娘只是停住了口里的咀嚼,死死的盯着婆婆。
玉娘这样的表情,这样的反应,在婆婆杜君娘的意料之中。她闲闲的,甚至面带有一丝微笑静静的看着玉娘。因为稳操胜卷,她自然的舒展着自己的情绪,悠然的观察着对方。
杜君娘只说了两句话,可这两句话里的份量比一个铁球还沉。
任何一个人关在这暗无天日的死牢里几个月后,整个人早就变得迟钝和木纳了。因此,绕是婆婆杜君娘丢出的这个天雷一样的消息,玉娘竟然是一时没反应。
她面上没变化,身体也没有变化,手里捏着鸡腿,就那么静静的坐着,保持着刚才的姿势不变。
“我知道你是屈打成招,不得以才认了杀人之罪。当然,就算你不认罪,我也是使了银子的,最后都会定了你的杀人罪。”杜君娘带着笑意,轻轻的说。
“儿媳……不知道婆母为什么要这样做?”良久以后,玉娘轻轻的说到。
她的声音其实只有蚊子嗡嗡般大,纵然死牢里安静得很,君娘也是差点没听清她说的话。
玉娘口里说出来的声音很小,可在她自己听来,却是觉得声量正常,甚至有点大,隔壁牢房里的人都应该能听到了。她的声音很小,只是心里的不甘和愤懑,却如雨后春笋,在争先恐后的挣扎着要破土而出。
她身陷囹圄时,心中憋着冤屈,胸口一直养着一股无处安放的愤闷之气。可在暗无天日的死牢里关了几个月,备受折磨后,她放弃了!她放弃了活下去的勇气,她不在乎背着杀人的罪名,她只想离开这个世界,离开这个永运黑暗的死牢。
她是失去了意志,但她没傻。
“为什么要现在告诉我?”她的人,终于清醒了过来。
当时骗了她,为什么现在不继续骗下去?反正明天就要行刑了,她明天就要死了,一切都结束了,为什么这个偏偏要告诉自己真相?
“没什么,我就是想说给你听听。
2
秋天的夜,凉,爽。
但那是只有自由的人才能拥有的感觉。
如果是一个囚犯,一个明天就要砍头的囚犯,那么这个秋天的夜里,就只有沁人骨髓的寒冷了。
就如现在的玉娘。
秋天的寒冷裹着地牢里的潮湿,冻得她直打哆嗦。
她就那么一直哆嗦着,听婆婆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和婆婆有关,和母亲有关,和夫君有关。玉娘觉得,唯独与自己无关。
故事的起源很长,都是二十多年前就发生的事了。
那时,杜君娘还是豆蔻年华,闺中待嫁。
她有一个“郎骑竹马来 ,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 两小无嫌猜”的意中人。就是玉娘的父亲,谢伟东。
杜谢两家是世交,两家走动多,可以说,杜君娘和谢伟东这两个孩子,就是一起玩着长大的。
谢家的妈妈经常这么问小杜君娘:君娘啊,长大了嫁我们伟东好不好?
君娘啊,想要什么嫁妆啊?
君娘啊,学了新菜谱了?好不好吃?以后做给我尝尝。
……
每次都把杜君娘说得满脸娇羞。不过心里却是美滋滋的。
有的姑娘到新婚之夜,才能看到夫君的脸。而她却陪着未来夫君长大,受未来婆母的喜欢。这是真是几世修来福气啊!
如果说还有些不圆满,那就是杜君娘过了,到了议婚年龄,谢家都一直没来提亲。两家人的大人孩子都有意,却都不说破,那是因为谢家老太太不开口。
谢家里还是那个七十多的老太太说了算。
不管儿媳怎样暗示,怎样夸杜家的姑娘,谢老太太就是不松口。
谢老太太心里有盘算,孙子读书不错,三年一次的乡试就要到了,如果中了秀才,自然是要找一个读书人家,将来谁家有人中了举,对大家都是有裨益的。如果不中,再在合适的人家里挑一个可心的就是了,比如自己儿媳心心念念的杜家姑娘。
只是这样的打算,这样的话却是不可说不可言的。谢老太太只好对儿媳的意思装聋作哑。
可喜可贺,谢伟东十七岁那年,第二次进乡试的他考上了秀才。
谢老太太立马给他下聘了张家。张家家境殷实,父子二人都是秀才,张家的姑娘也是人模样秀美,性情温柔娴良。
看到母亲订下的婚事,谢家两口子这才品出老太太的长远打算来,心中也十分欢喜。
谢家虽然觉得有些对不住杜家,可因为双方都没把事在明面上说开过,于是大家也就心知肚明的把这事翻篇过去了。
两家没有为儿女的婚事没闹出大不愉快。不过杜家里人心里是不舒服的。
谢伟东婚后,和妻子稍微冷淡了些日子,随着夫妻二人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拉长,感情也静静的升温,后来是夫妻和睦,和家幸福。
杜君娘的心却成了冬日里的寒冰,冷灶里的冷灰。其实失恋没什么的,真的没什么的。可如果是失了身……那怎么办呢?
这个问题,没人告诉杜君娘要怎么办。
3
杜君娘一直盼着谢伟东来。盼着他告诉自己要娶她了,告诉她自己喜欢她。可他人没来,只言片语也没托人带来。
开始,杜君娘就安慰自己,谢伟东是生病,是被家人关起来了,是……
唯独不敢想的是他已经忘记了他们之间的爱恋,他们的婚约。
“待我考上了秀才,就来你家提亲,把你娶进门。”他说过的话,她一字不差的记得。不,是背了下来,在寂寞的长夜里,一遍一遍的说给自己听。
只有这样,她才有力气等到天明。
可是,她听到的消息是:他考起秀才了,他与张家姑娘订婚了,他和张家姑娘结婚了……后来听到他夫妻和睦的事。
她听到有关他的一切消息,都是他,挺好的。
杜君娘不敢相信,最终是死了心认了命。母亲知道女儿的心愿,担心她,伶爱她,就给她选了一个好人家,厚厚的嫁妆,风风光光的把杜君娘嫁给了刘家。
好像所有的失意都可以用婚姻来弥补,而所有不如意的婚姻都可以用丰厚的彩礼嫁妆来安慰。
婚后,杜君娘也是夫妻和睦,儿女双全。
如果岁月如此静好,就好了。
杜君娘的丈夫后来娶了一妾,是女儿身,当夜自然是落了红。杜君娘的老公才突然记起与妻子的新婚之夜,仿佛哪里不对。
杜君娘自然知道是那里不对,自己的落红,是自己指尖上的血。但她一口咬定当时的事情都对的,是丈夫记错了一切。
此事不了了之,但夫妻之间终究还是生分了。聪明的小妾感觉到他们夫妻二人的变化,就使出手段,把丈夫的心一点一点的篡进自己的手心里。慢慢的,家里竟隐隐出现了贵妾压主母的格局。
杜君娘无可奈何,只有全心全意的关注一双儿女的成长。
可就是这样的委曲求全的安稳,老天爷也不肯继续给她。
儿子七岁那年的冬天,杜君的丈夫去参加一个亲友的婚礼,席间喝得酩酊大醉,回来的路上,从马上摔了下来,不巧掉进了河里,溺水死了。
年过三十的杜君娘,就这样成了寡妇。没过几年,思儿成疾的公公婆婆也先后离了世。一个热闹的刘家就只剩下了孤儿寡母三个人。那年,杜君娘三十四。
4
孤儿寡母的日子难过,万幸的是娘家得力,杜君娘终于把一双儿女养大成人。
孩子到了议亲时,杜君娘的一双儿女,高不成低不就的,被耽搁了。毕竟,一个失去家主的家庭,没有多少人家愿意结亲。
杜君娘心急如焚,却无可奈何。
一天,有媒人上门,给杜君娘的儿子志达说亲。是谢伟东,主动提出,要把女儿嫁给刘家。
杜君娘想也没想就拒绝了这门亲事。她很客气的说,高攀不起。
一个月后,谢伟东自己上门拜访了。
多年不见,谢伟东人胖了许多,不过神情依旧,一言一语,和少年郎时一样,令人感到温暖。
丫头奉茶后,两人叙了一番旧。谢伟东说,他一生最遗憾的事是,没能与杜家结亲。
杜君娘装聋作哑,没接话。只是说,自家儿子愚笨,高攀不起谢家。
走时,谢伟东没有因为杜君娘不答应而失望。只是,告别时,他感伤起来,说他一辈子都愧对一个人,他要把女儿嫁给杜君娘的孩子,就是想把杜君娘的儿子当成自己的儿子来照顾。
谢伟东后来又登门拜访了几次。
杜君娘的心从硬到软,从软到硬,反复了纠缠无数次。终于在那天,谢伟东的手有意无意弗过她的手的那天,所有的纠缠都烟飞灰灭。
杜君娘和谢伟东又回到了少年时的模样。
一个月后,杜君娘安排人去谢家提亲。提亲定亲,三书六礼,婚礼,每件事,杜君娘都是满怀喜悦的亲自去办理。
那些天里,她一直都有点恍惚,老是想起自己结婚时候的事情。
儿子结婚那天,新娘子进门后,杜君娘就发现了不对劲。虽然新娘子走得很慢,喜裙也很长,但是杜君娘还是发现了新娘子的不对劲。
是的,谢伟东的女儿,玉娘,是个小跛子。
第二天早上,新媳妇给婆婆敬茶时,杜君娘面上微笑,把牙龈里咬出来的血,和着清茶一起咽了下去。
两个月后,谢伟东躲躲闪闪的上门来看女儿。杜君娘只是埋怨他,为什么这么久才来看自己。玉娘的事,提都没提。
谢伟东悬了许久心终于踏踏实实的落了下来。女儿找了一个好婆家,自己又多了一个外室,何乐而不为?
只是达志因为妻子脚有残疾,心里不满,又不敢抱怨母亲,婚后就经常外出和朋友瞎混,几天都不回家。
玉娘因自己身残自愧,不敢劝丈夫。又因为婆婆对自己一直都是和颜悦色,就索性丢开丈夫,一心一意的服侍婆婆。
一转眼,就婚后两年了,可玉娘一直没有身孕。达志就更加讨厌玉娘了。
玉娘知道因为自己脚有残疾,婚事难选,就是嫁给达志,也是父亲亲自上门提亲才成的。当然,父亲和婆婆的事,她是一丝一毫也不知道的。
她只知道,婆婆是一个宽厚的人,一直待自己很好。
她待婆婆,自然是死心塌地的。
5
现在,在死牢里,在玉娘生命的最后一刻里,婆婆给她讲起她的往事,讲起她和她父亲的纠葛。玉娘听得浑身打哆嗦。
她盯着婆婆。在昏黄的油灯里,婆婆的脸越来越看不清。她使劲的眨着眼睛,要把眼睛里的所有水份挤出去,好清清楚楚的看婆婆。
婆婆的脸,很平静。玉娘看到她的眼角在微微的跳动,好像有一丝快乐在挣扎要着出来。
害了自己,她那么开心吗?
在议亲的时候,父亲隐瞒了自己脚有疾的事,玉娘是知道的。
父亲说,就算结婚后婆婆知道了实情,也不会太为难自己。果然,婚后,婆婆是失落了一段时间。不过未指责过她什么,虽然待她淡淡的,但是也没太为难她。
她还认为那是因为婆婆心善、仁厚。
丈夫的心思玉娘知道,可她也知道在这个家里,只要婆婆不为难她,她就有立足之地。
于是,玉娘就事事以婆婆为先,她小心翼翼的服侍她,不,是虔诚的服侍她,小心的依附着她。她知道婆婆的不满,丈夫的不满,可是只要她不被休弃,还是正妻,那么她还是有机会成为这个家的,真正的女主人。
从小,她就聪慧明理,只是奈何老天爷不肯眷顾她,给了她一个残破的躯体。但她头脑清醒,知道要努力的活着。
她一直以为,她的愿望,总会有达成的一天。
直到那天,黄关寿死了。
黄关寿是他们家邻居,一个色眯眯的瘦小男人。每次他看到玉娘,周围没人时,他都会找各种理由和玉娘搭讪。他夸玉娘漂亮,就连她跛足走路的姿势,都被他形容是风里的细柳在轻摇慢摆,十分曼妙。
玉娘从不搭理他,正眼都不看他一眼。有几次她都有冲上去揍他的想法。给玉娘这样想法的原因是黄关寿那瘦小的身躯吧,她觉得就算是自己一个人,也一定能揍他。
可今年夏天的一个晚上,他却死在了她房门口。
那天晚上,是下雨前的黑夜,天空里布满黑阴的沉沉的云。达志照例没在家。服侍婆婆睡下后,玉娘也就回房休息了。因为天又闷又热,玉娘没有睡死,只是迷迷糊糊的睡。睡梦里她好像听到婆婆的声音,她就迷迷糊糊的问了一句:“母亲有何吩咐?”然后她又迷迷糊糊的继续入睡,直到被咚咚的敲门声惊醒。
玉娘问,是谁,没人回答,只是继续敲门。玉娘想或许是丈夫回来了,急忙去开门。门打开,一个靠在门上的人就跌了进来。
玉娘被迎面跌过来的人砸倒,一大股酒气和腥味熏得玉娘差点窒息过去。
还不容易喘口气,挣扎着爬起来把灯重新点上,玉娘才发现跌到自己房里的人是黄关寿,胸口上插了一把刀,人已经死了。
玉娘吓得连滚带爬的去敲婆婆的门,婆婆看到后也吓得魂不附体。两人跑出去喊人,发现大门是虚掩着的。
报官后,玉娘就成了最大的嫌疑人。
在堂上,杜君娘回答县令的问话,是这样的:
杜君娘说,自己的儿子经常在外留宿,儿媳一直都不满。事发当夜,儿子也在外留宿,没在家。
杜君娘说,当晚,待儿媳请安离开后,自己就睡下了,只到儿媳慌慌张张的来叫自己。期间,她没醒来过。她不知黄关寿声怎样进来的,也不知他是怎样死在儿媳的房门口的。
杜君娘说,黄关寿经常和儿媳搭话。她虽然不太喜欢,不过因为彼此是邻居,所以她不可能要求儿媳不与黄说话。
杜君娘说,她不知道儿媳是否与黄关寿有私情。
……
杜君娘的不知道,让人不由往偷情的方向想事情。
确实,县令后来就是怀疑玉娘与黄关寿有私情的。
可玉娘不承认杀人,更不承认与人有私情。整个人被打得血肉模糊,奄奄一息,她也没认罪。
后来,杜君娘来探狱,说夫家婆家受她累及,都已经无法抬头做人,求她一人认罪,别再连累两族之人了。还说他父亲都因为教女无方,受了县老爷的训话,教女无方,没准会革去秀才之名。
玉娘对婆婆说,她可以认杀人之罪,但她绝不会在写有她和黄关寿有私情的判卷上画押的。
玉娘最后认了杀人罪。她说,那夜,听到敲门声,害怕就拿了刀开门,不想黄关寿喝醉了酒跌进门来,撞刀上,死了。
杀人偿命,玉娘被判斩,秋后行刑。
6
认罪,判斩,在堂前签字画押,整个过程里,玉娘都是浑浑噩噩的。
被关入死牢后,在冰冷的地面上躺了几天以后,玉娘的感知才清醒了过来。她开始哭天抹泪的喊冤救命,待知道不会有青天大老爷来搭救自己以后,她又开始诅天骂地、自怨自艾……折腾了许久,她终于安静下来,变得悄无声息。
玉娘认命了。
等待死亡,人生的最后几个月,牢狱生活……夫家没人来看望过她,娘家,也只有母亲来看望过她一次。
一见面,母亲就抱着她,哭得昏死过去,悲伤的母亲在短短的见面时间里,一直连一句整话都没有和玉娘说完过。母亲每次张口说话,还没说几个字,泪水就滚满了脸,喉咙里呜呜咽咽的发不出声来。
不过玉娘还知道了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丈夫写了休书送到娘家了,父亲把她的名字剔出了家谱。这些事,玉娘早就知道会发生,可亲耳听到时,心里还是充满了悲苍和不甘,却又无可奈何。她就如一条烈日下沙滩上濒临死亡的鱼,现在张一下口,那都是因为肌肉在自然跳动的缘故。
离别时,母亲含泪给她偷偷的挂了个金锁。那个金锁是母亲的嫁妆,玉娘知道,母亲留下金锁,是希望这个金锁能替代她自己,陪着她度过这最后的日子。
母亲走后,玉娘就摸着胸口的锁片,瞪着眼睛,静静的的躺在死牢里等待行刑的日子。许多夜里,她都梦见自己轻快的奔向望乡台,找孟婆,喝孟婆汤。只是每次,孟婆汤还没喝完,梦就醒了。
这天吃晚饭的时候,狱婆给玉娘的不是平时那渗了细沙,又黑又糙的窝窝头,而是一碗白米饭,和一大碗鸡肉。看到这份不一样的食物时,玉娘都有点不敢相信:行刑的日子,终于到来了!
她喜极而泣。
然后把所有的食物都一扫而空。
狱婆又送来一个食盒。里面有一盘点心,一碗鸡肉,最瞩目的是那只盖在碗面上的那只油光发亮的鸡腿。
玉娘没问为什么,她伸手就抓肉吃。因为才吃了一餐,这次她吃得慢些,甚至是有意的停顿下来,在慢慢的咀嚼过程里品尝食物的美味。她的注意力集中在食物上,不过婆婆走进牢时,她还是察觉到了。玉娘没理她,她专心致志的吃鸡肉。
婆婆走到她面前后站住了,不,或许应该是说,一双黑锻面绣花鞋停在了她面前。
玉娘还是没抬头,继续吃肉。
过了一会儿,婆婆说,“我骗了你。”
然后,玉娘知道了婆婆和父亲之间的纠缠。
长期羁押在死牢里,残酷的环境是磨灭了玉娘的意志,折磨了她的肉体,也摧垮了她的心智,但是还没有把她变成傻子,她只是变得有些迟钝、不灵光了而已。
现在,热气腾腾的食物填满了玉娘的肠胃,让她的身体慢慢变得有力量,心里甚至升腾出一丝莫名其妙的愉悦,身心的变化带来的精神的焕发,令玉娘的大脑也开始快速的运转起来。
往事如白马过隙,飞快的在玉娘的脑海里飞翻。
“因为当初我父亲抛弃了你,后来又因为我父亲欺骗了你,所以你才嫁祸、报复于我?”
想明白了许多事情,玉娘口里的语气却很冷静。
“是,一切是因你父亲而起。”杜君娘很坦诚。
“还有别的吗?”玉娘继续嚼着口里的食物。“还有,你是怎样杀了黄关寿的?”
7
杜君娘走了几步,打算要找个地方坐下,打量了死牢的环境以后,她放弃了这个打算。
发生凶案的那天晚上,其实,黄关寿是来找杜君娘的。当时他已经喝醉了,进杜君娘房里后就逼着杜君娘要去玉娘的房里。
黄关寿喜欢了玉娘很久,尤其看到玉娘受丈夫冷落后,他觉得,自己更应该在玉娘独守空房时候安慰她,只有这样,才算是尽了自己所有的爱意和情分。
只不过他这番心意在玉娘眼里,却是个“呸”都不值得的事。
明里在玉娘那里碰了钉子后,黄关寿就隐藏在玉娘家附近,寻找暗地里可以接近玉娘的机会。辛苦蹲守一些日子后,黄关寿没找到可以接近玉娘的机会,不过却发现了杜君娘和谢伟东的偷情。
黄关寿不是君子,发现了这样的事情他怎么能不抽头呢?他老实不客气的要杜君娘也做了自己的姘头。
不过,他最终的目的仍是玉娘。
那天夜里,黄关寿与朋友喝完酒后,依约来找杜君娘。因为酒醉,他不管不顾的要去找玉娘。杜君娘不肯,他就仗着酒劲,拿起杜君娘房里放着的一把削水果的刀,架在杜君娘脖子上,逼着杜君娘去叫玉娘的房门。
那刀不是小刀,刀口锋利,杜君娘怕黄关寿伤了自己,就只好带他过来。
她又拍房门又叫了玉娘,然后告诉黄关寿门要开了。她很自然的接过了黄关寿手里的刀,叫黄关寿附门侧耳倾听。果然房里传来了玉娘的声音,黄关寿兴奋的继续敲门,他没注意杜君娘手里的刀锋,已经对准了自己。
在黄关寿拿刀逼自己去敲儿媳门的时候,杜君娘就打定主意要杀了黄关寿。
当初,因为她难忘旧情,被谢伟东哄骗下娶玉娘为儿媳,导致母子生分。事后谢伟东对她软语道歉,因贪恋谢给予的那份温存,她继续保持了和谢伟东的情人关系。
不过,她心里却有一种不甘心。就悄悄给儿媳下了避子药。儿子和儿媳同房本就不多,再加上吃了药,就永不可能怀有身孕了。然后再过上一年半载,她就可以名正言顺的休了她。
谢伟东很看重自己秀才的身份,如果他女儿因为无处而被休回来,乡里族里他应该很没脸面。想想谢伟东拉长脸的样子,杜君娘就很开心。
没想到的事是黄关寿半路杀了出来。他拿谢杜的私情来要挟杜君娘,做了杜君娘的情人。后来还把主意打到玉娘身上。杜君娘一直不肯答应,她不是爱惜玉娘,只是不肯让儿子头戴绿帽。她伤害了儿子一次,以后不会了。
可酒醉的黄关寿,拿刀逼迫她去叫儿媳开房门时,她知道,恶魔已经开始吃人。就在那时候,她决定除去黄关寿;在她从黄关寿手里接过刀时,她决定立刻、马上杀了他。
8
其实,杀人并不难。需要的只是勇气。
杜君娘双手握刀,全身发力,连人带刀一起撞到黄关寿胸口上,她听到了一声“嗤”响,不知是衣服被刺破时的发出的声音还是刀入人体时的发出的声音,不过她准确的感受到了她的刀刺入黄关寿身体时的速度:就像切豆腐那样。
黄关寿倚靠在门上不动了,杜君娘放开刀赶紧从后面撑住他,玉娘把门打开,她就立马把黄关寿推了进去。
趁着玉娘被撞倒在地,杜君娘三步两脚就回了自己房,把门关上。
一切都是本能的反应。
当她被玉娘叫来看黄关寿的尸体时,也是真的被吓得魂不附体。然后她强迫自己镇定下来,细想要怎么做,才能把锅结结实实的扣在儿媳身上。
结果是,玉娘因杀人被判秋后斩,她杜君娘安然无恙。借此事,她重重的打击了谢伟东,还随手除去了黄关寿这个隐患。
这个秘密,她本应该带到棺材里去。可是回想起自己的一生,尤其是因为谢伟东而改变了的一生,她心里滋生了许多情绪。
现在打击了谢伟东,她心里就充满了强烈的倾诉愿望,只有倾诉之后,余生,她才会享受到平静。
可是此事能说给谁又能告诉谁呢?谢伟东,那是杀敌800自损1000;儿子,不合适;路人甲,更不可能。思来想去,她决定对玉娘说出一切。
因为就算玉娘知道了真相,她也没有机会为自己辩白,更无翻盘的机会了。明天她就要被行刑了,她将带着所有的秘密离开这个世界。
告诉她这一切,这也算是对她隐瞒身有疾骗嫁一事的惩罚吧。
托杜君娘的那份强烈倾诉愿望的“福”,玉娘总算是清清楚楚的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死的缘故了。
这些恩怨在她还未出世时就已经开始了,却要她了偿还。她何其无辜?可又有谁在乎她的无辜?是不是,她也要算计上一把,才算是真正的成全了彼此?
呵呵,她有得起这个底牌吗?
今年秀城秋斩,吸引了许多人围观,是因为问斩的人里面有一个女人,一个杀了情夫的女人。
当然,判词里只说那个叫玉娘的女人杀了醉酒的邻居黄关寿,并没有提及奸情之类的事情。可全城的看官们都在津津有味的讲,谢秀才家女儿与被害人黄关寿有奸情,因为不可说的原因,玉娘最后杀了黄关寿。
从死牢到刑场的路,早有吃瓜群众等候围观。押在牛车上的玉娘,身材廋弱,脸庞苍白,看上去十分楚楚可怜。可她这模样,却激起了吃瓜群众的十分不满:这样的蛇蝎美人,应该浸三天以上猪笼,一刀砍了,太便宜了她!
自古以来,犯人问斩,必须要一个艳阳高照的好天气。玉娘被问斩的这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
因为许久没有看到太阳,一路上玉娘一直半眯着眼躲避明晃晃的阳光。可她的心里轻松极了,她放松身体,享受着阳光的温暖。
只是嘴里不由喃喃念道:“凉风至,白露降,寒婵鸣。”
是啊,秋后冬至,很快就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
9
行刑前,玉娘突然对所有的吃瓜群众哭诉,说出了一个天大的秘密。
玉娘说,黄关寿不是她杀的。凶手是她婆母杜君娘。她认下凶杀之事是为了报答丈夫的恩情。婚后她一直不孕,可丈夫并没有因此而休弃她。
杜君娘杀黄关寿,是因为黄关寿发现杜君娘除了他外,还另有一个情人。黄关寿酒后醋意大发,与杜君娘起了争执,被杜君娘失手杀死。
玉娘说婆母的另一个情人,就是自己的父亲。
这天雷般滚滚而来的瓜,炸得看热闹的人目瞪口呆。
最后,玉娘说,她本是认了罪,死也不会把这些事说出来。可是昨天夜里,观音菩萨来梦里告诉她,前世,玉娘她欠了父亲和婆母一条命,今生,她应该还命给他们。现欠的账已还,允许她在死说出实情。希望世人看了她的因果报应,好生行善,切莫为恶。
玉娘说,她死后将随菩萨而去。世人如果不信,那么去看看她的坟,三年内,年年夏天将有会有白雪覆坟。
然后,从容赴死。
此后三年里,年年都有好事者去看玉娘的坟。果然,每年六月里,坟上都会开出一种白色的小花,远远看去,真像盖了一层薄雪。
秀城的人这才相信玉娘真是含冤而死。可怜又敬佩玉娘,就在埋葬她的山下盖了一个小庙供奉她。
庙很小,里面只容供奉一张挂画,门口上挂一小黑匾,上面三个字:六月庙。
谢伟东和杜君娘都曾被传到县衙里问话,后来不了了之。有人说是因为谢家使了钱,也有人说是因为刘家使了钱。
后来,谢刘两家也搬离了秀城。玉娘的事,渐渐的不再被人记得。
后记
十年后。
清明。
微风细雨里,一个老太婆提着一个竹篮,走在野外的山路上。她走不了几步,就要歇息一下。走走停停,终于来到六月庙。
六月庙早已残破不堪。老太婆把庙里的祭台打扫干净,点上香,拿出篮子里的祭品供好。然后提着竹篮,蹒跚着向山上走去。
玉娘的坟隐在一片杂草里。坟上长着几株矮矮的绿色灌木,小枝顶上冒出一些米粒儿般大小的花骨朵。
因为上山太累,老太婆已经没有力气再打理杂草丛生的墓地了。她把带来的祭品在坟前摆上,要上香时,发现火镰子不见了,应该是刚才遗忘到了六月庙里。
老人叹了口气,把没点燃的香全插进土里。然后对着坟,慢慢的说到:“玉娘,我老了,走不动了,今年,是我最后一次来看你了。以后我就不来了。”
平息了一下气息,然后说:“十年前,我收下了你的金锁,答应在你坟上种上六月雪,保证头三年里让白花开满你的坟。这些事,我都已经做到了。我答应你的事早已做完,你我两不相欠了。”
“我知道,你是含冤死的。去年,我又帮你递过一次状子。不过没人过问。十年了,玉娘,算了,你走吧,不要在来找我了。回你该去的地方吧,不要在这里无依无靠的游荡了。你回去后,好好喝碗孟婆汤,把这一切都忘记了,重新好好的活一回吧。”
“走吧走吧。”老太婆一边喃喃自语,一边拿起一些祭品抛洒在地上。“不要回来。走吧。”
远处,一棵大树上,蹲着几只乌鸦,静静的看着老太婆抛洒祭品。
做完这一切,老太婆又歇了一会。老了就是老了,许多事真的做不了了。
她收拾好篮子,蹒跚着离去。
十年前,她是秀城县衙里看守女犯的狱婆。玉娘问斩的前夜,杜君娘来探狱,给了她一两银子。她殷勤的去寻了张凳子要给杜君娘坐,抬着凳子回来时,听到了杜君娘和玉娘的对话。
杜君娘走后,玉娘给她金锁,要她在她坟上种三年的六月雪。她答应了。
玉娘知道,她也知道,在县衙内,玉娘的案决无回还的余地——如果被上司查到判错了案,县令是要受责罚的。
所以,玉娘必死无疑。
玉娘死后,每年清明她都会来祭奠她。
近年来,她老是梦到玉娘,梦见玉娘与她说话。可梦醒后,她就什么也记不起来。
她老了。她改变不了什么也做不了什么,她只是期望自己能无病无痛的终老。
比如眼下,她只希望自己不要在泥泞的山路上滑倒。
老太婆越走越远,树上的乌鸦拍拍翅膀,向刚才洒落祭品的地方飞去。
0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