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来我有一个同学,每当她经过郑州的时候,她都会给我发一条短信,告诉我她刚才经过郑州了。而大多数这种时候,她都是在火车上,需要赶往另外一个城市。
其实,我并不生活在郑州,只是在那儿待过几年,是一个相对比较熟悉的城市,在那里经历过很多事情,郑州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所以聊天的时候会说很多关于郑州的故事。
这可能是她经过郑州就会想起我的原因。
可是虽然每次她都会记起我,但是她从来不会留下来见我,因为她有自己的事情要办,而且即使我们见面了,除了前两句的寒暄,我们还可以说点什么呢。
2
最近越发感觉生活越便利,交通越发达,我们的感情会越淡薄。当然也不能说是社会的发展造就了人与人之间感情的淡薄,可是就在突然有一天,原来谈天说地小伙伴再也不愿意见面了,见面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不见面,不说话;见面后,不说话,之后不见面。恶性循环,最后对方只变成一个遥远的回忆。
有时候,我想打破这种局面,想要主动去联系一些人,提出来去与他们见一面,聊聊天,吃顿饭,逛逛街。可是这样的想法总是以各种方式搁浅。
3
离我近的女同学大部分都结婚、生孩子了,她们没时间搭理我,我好像也不知道跟她们说什么。
她们的人生节奏总是比我快。她们工作时我再次上学,她们结婚时我开始工作,她们生过孩子后我开始考虑结婚。
节奏不一样是其一,更重要的是我们几乎没联系过,也没说过话,知道彼此的消息都是在朋友圈里,而朋友圈里的内容即使看到,有时也刻意不去点那个赞。
很奇怪,如果是不熟悉的人,我可能会毫不犹豫的点赞,可是对于那些曾经与自己同窗四年的同学,总觉得那个赞的分量太轻,对别人可以点赞,对她们点赞就显得太不重视了。
想要打一个电话,可是接通后说什么呢?聊聊孩子,聊聊工作,说些不痛不痒的话,可是不这样又能怎样呢?还可以像上学时那样,斩钉截铁地告诉她“不行,你一定要与那个男的分手,我是为你好。”
可是你要她与之分手的男人最后还是成了她的老公,后来你发现你们之间说的话、给的建议其实一点用都没有。那时候年少,你可以“信口开河”,现在呢,你终于明白没有人愿意听不好听的话。
尽管它再中肯。
所以你们之间的对话全部变成了彼此恭维,其实谁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可是你发现抱怨也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时间长了,也没有人有心情听你的抱怨。最后你们就变成不联系了。
4
与谁之间的关系最亲密?
经常在你的生活中出现的人。
上学时是同学,工作时是同事,结婚时是爱人,而你永远不会与之断绝联系的人是父母。
人是社会性的动物,需要陪伴和倾诉,但是人的精力和热情是有限的。
想要说话时,你会第一时间选择近在身边的人,而不是远在天边的朋友。
都说人生就是“他在背后议论议论你,你在背后议论议论他”。而你只会与原来的朋友议论原来的人,与现在的朋友议论现在的人,而原来的人议论几次就没什么好说的了,而现在的人总是在做各种各样的“糗事”。
而不愿与远处的人联系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不想打电话时别人在忙碌;我不想电话接通中突然被挂断;我不想在我不想接电话时接到别人的电话。
可能你觉得上面这段话好自私、好幼稚,可是原来的我们不就是这样吗?愿意为对方腾出时间,可是现在呢?
他说,“我们什么时候聚一次吧。”
你说,“好”。可是你们从来没聚过。
他说,“以后谁结婚对方都要去啊。”
你说,“好”。可是你们都缺席了对方的婚礼。
时光太残忍,让情薄如纸。
5
民谣歌手赵雷火的时候,我并没有听《成都》,而是在听《关于郑州的回忆》。
他从原来的那个女孩那儿听到的有关郑州的记忆。
而我们了解一个自己没有长期居住过的城市,大多是从另外一个人口中,所以我们想起那个城市,就会想起那个人。
而当自己置身于对方口中描述的城市时,或许真的会有他描述的感觉,或许觉得故事中都是美好的。
有时候把有些事说出来不如让它留存在自己的记忆中,毕竟记忆可以是美好的,而一直发展着的现实可能是让人难以接受的。
当他再次经过郑州时,他一定会想起她,但是他绝对不会去找她。
我也是。一定会想起你,但是不会联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