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十号左右,我们陕西省各地进入夏收季节。过去,由于机械化非常落后,收割小麦,都是用人力。一把麦镰,几把刀,刀刃磨得雪亮,割起麦来既省劲、又快。
有些从贫困山区出来的青壮年,他们拿把割麦镰、刀,背上褡裢,到处寻主顾,替人割麦。我们这儿称呼他们为麦客。麦客中男子居多,当然也有少量中年妇女。
麦客大都能吃苦耐劳。早上天凉快,他们却不急于去田间割麦,只是不停地磨镰刀,用他们的话说这就叫磨刀不误砍柴工。况且,早上有夜晚的露水浸蚀,麦杆坚忍,割起来费劲,费刀。太阳正当午太阳晒得麦杆干脆,割起来省劲。他们宁愿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割麦这活又脏又累,又是这样的大热天,很快衬衫就湿透了,上面渗出盐一样的污渍。下苦的人那有好挣的钱?
主顾也是农民,也知道出门人不容易,下苦人的难场,他们尽量做好吃的饭菜,大热天的茶水供得很足。
早饭白面锅盔戓烫面油酸,绿豆稀饭,炒两个小菜
中午饭,煎饼,凉皮,或油拌凉面,有人大方,炒几菜,提几瓶干脾。
晚饭和早饭差不多。
麦客干的体力活,消耗大,饭量自然也大。在干活的中途,主人会送些馍,油泼辣子,咸菜等,垫垫底,这叫贴赏。
麦客割麦是按地亩数计酬的,多劳多得。但也有的主顾缺德,他们以多报少尅扣麦客血汗钱。对这种人,村里人都鄙视他,会让他在村里抬不起头。
现在,大型收割机渐渐地多了起来,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多快好省。机械化是农业生产的必由之路。最终农业会更加精细化丶集中化、高效化和专业化。
可又不由得想起了那些为糊口而出卖力气的麦客们,机械化逼得他们失业了。不过,现在人们的生活都提高了。我想,他们也该好起来了吧,不用再那样出卖苦力了。一定是吧?但愿真的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