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心灵课》读书笔记一

 

“如何育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永久性话题。养育孩子实际上是一种关系——首先是母婴关系,然后是孩子与父母的家庭关系,而不是什么育儿技术和指导。

        女人天生就有成为足够好母亲的禀赋和倾向,只要一个女人被自己的母亲相对够好的养育过,她自然就会很好地养育自己的孩子,根本不需要别人的指导和教育。比起很多的育儿技术和指导来说,一个女人对自己成为妈妈的信心、内心的自由、稳定的情绪、敏锐的观察力、对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以及有一个爱自己的丈夫,对于她养育孩子是至关重要的条件(问题是有几个女人能够达到这个条件呢?)。

在这里,我有一个问题,如果一位没有得到很好养育的母亲,她如何成为一名好妈妈呢?妈妈和孩子的联结怎么建立?在书中,作者温尼科特写到,要是你能相信你的宝宝具有自主性的“发展潜能”,你反而能从容地陪在宝宝身边,欣赏宝宝的成长,发现ta在发展过程中带给你的许多乐趣,并且享受性地回应着宝宝的各种需要。妈妈并不需要别人提前告诉她如何当妈妈,以及当妈妈是什么滋味,最好的养育是妈妈天然的自我信赖和独立自信。作为妈妈,我们相信吗?
黑格尔说过,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办法,就是阅读,阅读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没读过几百本经典,不足以谈独立思考。罗素有一句话:人生而无知,但是并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这本书讨论了孩子与妈妈、孩子与家庭、孩子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这本书从婴儿与妈妈之间亲密融合的关系讲起,描述婴儿如何在妈妈体贴入微的适应和帮助下,一步步认识妈妈和这个世界;写到孩子断奶后,孩子与妈妈的关系就会逐渐分离,而爸爸、兄弟姐妹和小朋友们的加入,让孩子的人际关系也更加丰富起来;再写到上学以后,孩子慢慢进入青春期,与老师、同学以及整个社会的关系也进入了一片新的开阔天地。用作者在引言中的话说就是“孩子的成长过程经历了从育婴期的亲密无间到长大后越来越分离独立的关系变化。”

        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人类早期成长过程,而这本书就是入门材料。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不是教育所得,生活是用来体验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