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及其重要的一部分。无聊时玩手机,聚会时玩手机,睡前玩手机,睡醒玩手机,无时无刻都在低着头刷刷刷。
看着屏幕满满的推送消息,时事政治热点八卦娱乐一应俱全,乐此不疲的点击进去,满足一颗吃瓜群众八卦心的的同时,无时无刻不在感叹着社会主义真美好,时代发展真迅速。
还记得最早在国内把智能推荐这一说法推向大众的产品,是豆瓣电台。虽然最后它推荐给听众的歌单是不怎么准确的,但是那个时候好奇心满满,至少能当成是一件有趣好玩的事去研究。
再回到现在,智能推荐早已成熟化。各大平台运用的都是依据智能算法,推送内容与用户喜欢的高度契合,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递效率。比如最近势头正猛的今日头条新闻资讯客户端那样,它们的CEO张一鸣说的更加明白:
“我们不需要主编,有主编就会有倾向性,我们把分发交给算法,用户喜欢什么,我们就推给用户什么,我们不干预用户的喜好。”
所有的平台都在致力于提高算法质量,如今的我们似乎已经进入到智能推荐时代。这样的趋势看上去特别美好,与智能相连,很难不去想,以后是不是可以直接预约进入外太空进行直播?
但是,生活是智能化了,我们的大脑却像被无形的在操控着。平台系统所推送的都是在可选范围内最大众的信息,也就是最多人关注的信息。而越来越多的读者阅读到这类信息,无疑有强化了这类趋势,这样一来,将会导致特别极端的马太效应:热门的信息越来越热门,冷门的信息越来越冷门。难道不是很可怕的么。
都说一千个观众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在这么大众信息普遍传阅的现状下,别说一千了,能不能有一百个恐怕都成了问题吧。只有接收到的信息更全面,脑海中的数据库才会变得更庞大。可以用来处理的素材才会更丰富,付出的结论才是更有价值的。鸡汤文常说,普遍的问题是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其实想想,这个结论还是正确的。至于那一锅浓浓的特补汤,大家伙随意,随意分,别客气。
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变得越来越懒了。智能推荐只是帮我们铺好了一条懒到无止尽的道路,把信息分门别类的打包好,送到眼前。同时,我们也越来越笨了,大脑长时间的不运转,只阅读最浅显易懂的文字。我们在被动接受之中,思维正在慢慢被同化和影响。反正小编现在连面对一道高中数学题,都无从下手,实在是没脸面对高中老师啊。
这样看来智能化平台简直背了一口大大的锅啊,只能说热门的东西,本身就意味着更多的关注。只是我们在接受之余,还是要基于自己的需求和兴趣,或许有价值的信息。
好在,还是有不少平台选择了通过传统编辑的方式精选了大量的内容,比如阅读感很赞的Filpboard,比如杂七杂八但是很能吸引大家胃口的Qdaily,比如每次都能献上膝盖的知乎日报和ONE…
比起被动接受大众化的信息,主动搜寻探索,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当然不仅限于手机平台。甚至可以给自己一个完全脱离手机的设定,挑几本扩展知识的书籍,懒洋洋的过一上午与精神粮食为伴,或者约上三五好友,下午茶聊聊八卦,说不定还能获取到更多的新鲜热门信息呢。总之,比起被动接受大量的庸俗信息,这些方法都是百利而无一害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