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书中看到有一句话感触颇深:“当一个妈妈在责骂孩子的时候,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他也许会停止爱自己。”看完之后,我陷入了深思。回想最近一次我对宝贝大吼大叫的时情景,内疚与自责涌上心头,孩子还小,他们只是还没学会如何正确控制自己的情绪,而且每次我们责骂孩子之后,先和我们握后言和的永远是孩子。我们反而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久久不能释怀。因为孩子爱我们胜过爱自己,因为他们深爱我们,他们甚至还会把所有责任担在自己身上。
好多家长说,我知道冲孩子发脾气不对,但我就是忍不住,每次脾气一来就控制不住自己,但是发完脾气我又很后悔,觉得不应该这样,但是下一次依然会对孩子发脾气。我们为什么老是控制不住自己?
育儿先育己。我们要在育儿的道路上不停地摸索和学习。接下来我和友友们分享一下最近学到的一些经验。
第一招: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有云:不迁怒,不贰过。不迁怒的意思就是指一个犯了错,不要去迁怒于他人。我们要学会对自己的情绪负责。心理学上有个著名的“踢猫效应”是这样说的:一父亲在公司受到了老板的批评,回到家就把沙发上跳来跳去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心里窝火,狠狠去踹身边打滚的猫。猫逃到街上正好一辆卡车开过来,司机赶紧避让,却把路边的孩子撞伤了。这描绘的是一种典型的坏情绪的传染。有时我们因为工作上的压力太大无从发泄,把孩子当成了情绪的“垃圾桶”。
从今天起,每天进家门前,我们先和情绪小怪兽say goodbye。把最好的脾气留给最爱的人。
第二招:十秒钟冷静法
当孩子惹你生气时,一定要学会先冷静,做个深呼吸,在心里默念“世界如此美好,我却如此暴躁。”如果孩子正处于青春期,请你也先回到自己的青春期,理解这个阶段的自己,再以冷静、坚定、非控制的方式和孩子进行平等沟通,而非权力斗争。权力斗争只会两败俱伤。
三、意义换框法
对孩子的优点和正能量我们用放大镜看,对孩子的错误用显微镜看。对孩子的未来要用望远镜看。对孩子的青春期要用多棱镜,多角度换位去看。
我们要理解孩子,孩子是父母复印件,暴躁孩子后面肯定有一个暴躁的父母。性格遗传是一方面的原因,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是关键原因。我们的童年也许就是在父母的吼叫责骂下度过的。我们要先从改变自己做起,成为孩子的榜样,别让原生家庭的影响延续下去。
四、善用情绪“小咒语”
给自己的“负面情绪”起个名字。比如“小怪兽”,“小炸弹”等等,当情绪来临时,可以主动觉察,也可以和孩子约定,当孩子发现爸爸妈妈快要生气的时候,提醒说“妈妈的小怪兽来啦!”,这样有助于及时觉察自己的情绪,按下暂停键。
父母就是一个家的定海神针,是家庭的能量中心,父母的状态决定了一个家庭的温度底色,到底是和暖还是冷漠,是春风暖阳还是冰霜刀剑。从今天开始,我们勇敢地和情绪小怪兽进行较量,战胜情绪小怪兽,共创和谐美好的家庭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