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礼·士昏礼》选读

新媳妇怎么见公婆?

上节课讲的中国古代的成人礼,是不是觉得特别烦琐呢?其实中国古代还有个更隆重更繁琐的礼仪,那就是婚礼。

《诗经·东山》里面说的九十其仪,亲结其缡就是婚礼。婚礼不仅仅是指结婚前的纳釆、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亲迎这六礼,还包括婚后第二天早晨拜见公婆的礼节。那么新媳妇怎么见公婆呢?这里面也非常讲究,下面这段文字选自《仪礼·士昏礼》。

《士昏礼》夙兴,妇沐浴。纚笄、宵衣以俟见。

夙兴什么意思呢?我们有个成语叫夙兴夜寐。甲骨文里的夙,就像一个人跪在这里,一个手往上托着,实际上它也托不到,这个手上的那个物件是月亮的月,表示人在天没亮的时候,月亮还没有消失的时候就起来做事儿了。做什么事呢?可能是洒扫也可能是读书。很早就起来了就叫夙。古文字还有个夜和它做对比,这个夜是一个形声字,就是一个亦字,把右边这一点去掉,换个夕字到里面去。夜是晚上,夙是天还没亮的时候。

什么是兴?《说文解字》说:兴,起也。我们现在还有个词叫兴起了一阵什么…。

夙兴就是大早上起来了,这去见公婆不能睡懒觉,要一大早就及早地做准备。做什么准备呢?妇沐浴,要沐浴更衣。我们很多人把沐浴理解为洗澡。古人所说的这个沐浴和我们现在说的不一样。

《说文解字》沐,濯发也。

濯发就是洗头,浴是什么呢?看甲骨文字形,下面一个皿,上面一个人,人的旁边几个小点。这表示一个人在器皿里面洗澡。

《说文解字》浴,洒身也。

妇沐浴,就是说这个妇要洗头要洗身。为什么称妇不称女呢?这里面有专门的规定。

郑玄注:有舅姑曰妇。这个女子她有了舅有了姑就叫做妇。简单的说这个舅姑就是公婆,有了公婆就可以叫做妇了,这个女子出嫁以后就改了名称了。

纚xǐ笄jī,这个纚是包头的一个布,大概长六尺。笄是簪子,古装电视剧里面那个女子带的那个发簪特别长,就是这种古制的遗留,长一尺二寸。

什么是宵衣?宵衣实际上就是红黑色的衣服,穿着这样的衣服去等待公婆的接见。

质明,赞见妇于舅姑。席于阼,舅即席;席于房外,南面,姑即席。

质明,质有平的意思,质明就是平民,平民就是天蒙蒙亮。

赞是什么?赞的下面有个贝,最开始也是一个礼品,后来引申出来有祝贺,引申出来有引导别人去行礼的那个宾。所以赞在这里是一个导引的人,引导这个新妇去见公婆。

这里的见我们要把它读作xiàn。这个见是使谁谁去见谁:

(使……去见……)

赞见妇就是使这个妇去见舅姑。

席于阼,舅即席。那么在这个座上设一个席。阼:主阶也。什么是主阶呢?我们说这个台阶,在古代堂前有两个台阶,东边的那个阶是叫做主阶,实际上就是东阶。

东边那个阶梯上陈设一个席。这是举行隆重礼仪的时候要布设的地方。

她的公公要跪在这个席上,就是坐在那个席上。在房外再设一个席,面朝南,她的婆婆也坐在席上。

妇执笲枣栗,自门人,升自西阶,进拜,奠于席。

这个新妇拿了一个竹篮,竹篮里面盛了枣和板栗,从外面这个大门进到中庭里面。这个新妇她要从西边的台阶登上来,不能从东边的台阶上。她上来以后,再转个弯,面朝东,再往前走一下,下拜。

奠,在现代汉语里面有祭奠有奠基。古代的意思它实际上就是一个放置,把这个酒樽放到地上来的。引申普通的意思就是放置,放在这个席上面。

舅坐抚之,兴,荅拜。

这个舅不需要站起来,而且这个新妇她也不需要把这个盛着枣栗的竹篮亲手交给她的公公。为什么呢?有人说是因为公公很尊贵,但实际上有可能是因为礼制的规定,男女授受不亲,那么舅他就不需要亲手去接,新妇也不需要亲手去给,只要放在席上面,而这个他的公公只需要坐在那里,抚摸一下这个枣和栗,表示接受了新妇敬献的物品。

兴,谁兴呢?他的公公站起来荅拜。就是要答谢他的敬献,有一个拜礼。

妇还,又拜。

这个新妇她再回拜一下。我们看这个媳妇升自西阶之后呢,进拜,然后是她的公公荅拜,然后这个新妇又拜。这是女子拜两拜,中间有一个男子拜一拜。这种拜在古代叫做侠拜,这个武侠的侠实际上通那个夹,夹在中间拜一下,这是古代的礼制规定。

降阶,受笲腶脩,升;进,北面拜,奠于席。

降就是走下来,下了台阶接受装着腶脩的竹篮。什么是腶脩呢?实际上就是用姜这些大料来加工过之后的那个干肉。要给谁进献呢?要给她的公婆进献。又上台阶,往前走一下,把这个东西放在席上。

姑坐,举以兴,拜,授人。

她的公婆不需要站起来接受这个东西,坐在那儿就行。但是接受之后举起来,兴相当于而。举着这个盛着腶脩的竹篮。站起来,拜。然后荅拜妇人。授人,然后再把这个竹篮给旁边的专门人员。

从上面选读的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到在古代礼涵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仅仅结婚之后,新媳妇儿见公婆就规定了这么多做法。那古人规定这么多繁文缛节,目的可能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一个目的,无非就是通过礼仪的训练和要求,让人们知廉耻懂进退,明确身份和等级。所以古人的礼,不仅仅有这些具体的行为规范,还有对礼制内涵的阐发,对人的修身养性的阐发。

下节课我们学习《礼记·大学》篇看看古人如何阐释礼的内涵。

峄山碑习作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