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明白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甚至会花费一笔钱去购买情商、人脉、沟通等方面的书籍和课程。如此看来,貌似每个人都十分重视与外界的关系,然而很多人即使学习了一些沟通技巧、提升情商的方法,自己并没有感到很快乐,总是感觉疲惫地应付着一切。疲惫的原因也许在于没有学会与自己相处,以致内心的失衡;也许是没有学会与自然世界相处,由于缺乏认识所导致困惑。其实,人只有学会与自己、他人、自然世界相处,才能做到在生活中游刃有余。
学会与自己相处,最重要的遵从自己的内心。这并不意味着每个人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做事情,而是指要自己在做任何决定之前,抛开一切杂念,观察自己内心的指向,然后再去行动。要做到遵从自己的内心着实不容易,因为人的想法往往会被欲望、权利、利益、得失等杂念裹挟,每种干扰都可能使我们迈出错误的一步。我们只有将这些东西完全摒除,然后询问自己是否在顺着自己的本心,是否在发掘自己的兴趣或潜能,这样或许可以促进我们与自己相处,从而达到内心的平和。
学会与别人相处,最重要的是理解。不管是休戚相关的亲人、一起合作的同事、共同生活的夫妻还是共同学习的师生,如果缺乏理解,这些人在一起只能是一盘散沙或冷冰冰的组成,他们之间不可能发挥“化学反应”产生令人惊喜的创新。人只有通过转换思考角度,站在别人的角度去考虑,认清别人行为背后的原因或苦楚,然后由己及人地去宽容和谅解别人,结合理性做出恰当的处事方法,这样才能与别人和谐地相处。我们可以选择很多种相处的对象,虽然也有欲望、利益等干扰因素,但只有我们只要保持一颗开放的心,其实是不难做到与人和谐相处的。
学会与自然世界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不断学习。自然世界是指除却人或者社会文明的事务。人类受蝙蝠的启示创造了雷达,实现了电磁波等信息的快速传递;受飞鸟的启发制造出了飞机,缩短了达到世界各地的时间;受到人类思考与智慧的启发,制作了AlphaGo人工智能机器,朝着人机协作的方向发展。这些例子反映出,我们需要虚心向大自然学习,通过认真观察发现自然事物背后的规律,而不是麻木地对待周围的一切。举个例子,我们可以通过观察一颗植物的生长,分析它面对自然灾害的应对措施,结合它的生命规律去爱护和培育。当然,如果想全面地认识自然世界,最重要的是我们不断学习,通过看书、观察、访谈等方式探索自然的奥秘。
以上三种相处,很难排除哪种最简单、哪种最难,在不同的人生阶段或许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儿童阶段,以上三种相处的干扰因素相对较少,但需要家长或者教师的正确引导;在青年阶段,干扰因素最多,不仅难见自己的本心,也往往会忽略与大自然相处;在老年阶段,往往不愿意再以新奇的眼光去观察自然世界。至于三者的关联,我也简单阐述一下。与自然相处应该是最本能的,它能让我们汲取自然的生命能量进而促进与自我相处;与自我相处要求我们不断观照自己内心,从而促进我们转换角度去理解他人,实现与别人的和谐共处;与别人的和谐共处,能够让我们从另外一个生命角度去思考和发现。总的来说,保持心态开放,允许不同的新事物融入自己的内心,也要坚持定时去清理,留下美好,学会宽容,学会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