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启文超级链锁店及后续(原标题:村店小传)

作者:王芳来

   

      村上店不多,充满喜和乐。

     

        01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从官庄黄柏至源潭铺,一条乡间古道在山间曲曲蜿蜒。山里人到山外,出龙关,过光辉村沙岭,再穿过杨家冲峻岭的“牛栏门”,便算是出了山。

    出山下行,路过杨家冲小墩组杨宝忠家,行人大多得停下来歇歇脚,因为其时这里有个“杨家杀猪店”。

    进出山路,腿脚酸了,不妨进去喝杯廉价的猪血晃子酒,去去乏意,再行赶路。



      杀猪店的老板乃杨宝忠的王杨本家——红色传奇式人物杨其文。

      杨其文,又名杨启文,杨冲本地人称他为“舒城佬”。其实他是官庄人,与双峰杨冲王杨氏是本家。他身子骨高大结实,头脑灵活,生来嫉恶如仇,爱打抱不平。1930年8月在农民暴动中参加了赤卫队,9月被批准入党。

    表面上,他是来双峰杨冲王杨本家,乡道边上开杀猪店兼营百货日杂谋生,暗地里是为地下党悄悄收集情报,替游击队招募兵员。

      杨其文精明能干,身强力壮,能说会道。每日里,他利用开店的身份做掩护,潜心做着地下党工作。

      收集情报须得同各色人等周旋。据老辈子人讲,有天夜里,一“朋友”朱姓伪保长与他同宿店中,疑是夜间说梦话中,他无意间暴露了自已地下党身份,引起了双峰本地国民党人的警觉,不便再在此开展地下工作,只好弃店悄悄离开了杨冲。

        后来,他回到山里便拉起了“杨其文游击队”,任队长兼指导员,身经百战,声震潜桐舒。

      1942年杨其文开店时结识的双峰人张海等也加入了杨其文游击队。同年,杨其文率领游击队做为主力袭击了三妙乡公所,缴获步枪十多支和许多子弹,大长了游击队的志气。



  02

   

      时光到了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杨其文开店的杨家场地,生产队上又开起了面坊店,扯起挂面。由于地处杨家,村民便称之为“杨家面坊店”。 

    面坊店里工作流程为:先把麦子磨成粉,再筛粉去麸,和粉盘条,到最后扯面晒面。

      老党员朱思明为面店负责人,负责盘条扯面;队上三个光棍汉子为面店职工——粗腿德友叔负责打箩筛筛去麦麸,天堂,二矮叔负责推磨将麦子磨成粉。

    那时放学后孩子家没有作业,我们便喜欢到面坊店玩耍。

      德友叔身坯个大,但腿脚犯着牛火病,脚脖子长年又粗又肿,久未成家。他天性乐观,常常双脚立在箩筛之上,一边吹着口哨,哼着小调,一边使劲摇晃着身子,“哐哐”打着箩筛筛粉,神仙般快乐。

      旁观中,我们一群孩子也不甘闲着,屁颠屁颠地,跟着成不了家的天堂二矮身后,双手使劲顶着两人的屁股,吆喝着帮其推磨转圈。磨出麦粉,不小心涂在脸上,互相对视,更是嘻嘻哈哈,笑声不息。

      和粉,盘条,扯面的流程都是技术活,在每日清晨和上午进行。其时我们孩子家不是在睡梦中,便是在学校里,自是无睱亲眼目睹其境其景。

    中午时分,木制架子上拼插着的竹质棍上,缠垂着长细若丝的挂面,形成面帘,一架子一架子地排列成行,呈晒于面坊前的宽宽的干塘埂上,成为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

    不知什么时候,队里又买来了一只灰黄色的小毛驴。

    可怜的小毛驴!白天,天堂二矮叔用黑布蒙上它的眼睛,驱赶其转圈推磨磨粉;早间晚上,它吃完麦麸,孤身守着驴棚,难免寂寞,便引颈高歌,于是便有“昂昂——昂——昂”的驴声嘶鸣哀转,穿透着村庄的晨昏,经久不息,凄绝于耳,惊起了三位同样孤身于家的面坊店里的工作同伴。



03

     

        如今,在杨冲,距离往昔杨其文杀猪店一里多地的“火烧洼”,路边上人家也开了个“日杂小店”,店主人是杨其文的王杨本家——我的族叔,八十五岁老人王其友。

    族叔自云,孩提时曾在杨其文杀猪店里戏耍,杨其文还每每用手抚摸过他的头与其逗乐!

    和本家杨其文一样,族叔年轻时身材魁梧,头脑子灵光,是村子里有名的杀猪能手,人称“王一刀”:他杀猪力大技高,从来都是一刀功成,且肉不藏血;剁肉时,别人报出斤两,他一刀割去,相差仅在毫厘。

    改革开放,村子上的人,跑刷子经商的多了,家庭养猪的少了。上了年岁,家居村道边上的他便开起了小店,卖肉兼营日杂百货。

    别看他只有夜校文化,识字不多,但记忆力强,反应灵敏。剁肉卖货,算起帐来,一把算盘打得叮铛响,又快又准。由于年轻时曾走家穿户杀年猪,识人尚多,人缘也好,村子里老人家都喜欢到他店里剁肉买货,叙旧,唠嗑,生意还算红火。


      家居刷都源潭,儿女均是企业有成,村上有人劝他,八十五岁了,又不差钱,开店劳累,何不闲着乐享天年?他拍拍胸脯朗笑道,别看身子骨硬朗,一闲着便容易生病;人老了有心劳事,阎王老子不会惦记着呢!

    每日里他吃住在店,总是早早开门,迟迟打烊,乐此不疲。

    不知什么时候,族叔与时俱进,也用上了智能手机。闲时看看抖音,有人购物时扫描打卡,语音报帐,操作自如。

    似乎忘记了自已的年龄,每日清晨,他总骑着电瓶三轮车去源潭或结缘街上购肉捎货,顺便吃个早点,惬意悠悠。

      自强不息,老而弥坚!  族叔身上那股子倔强劲里,透射着咱们源潭人骨子里所特有的挑战人生的神勇!

[图片]


        村庄的天空飘着云朵,你若有心,扯下来闻闻,都是故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