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师在工作第一年时,从学生转变为老师,有一个适应过程,除了教学经验欠缺之外,最明显的就是不能合理地处理好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教师与学生冲突而产生矛盾的不多,但因为没有确立足够的威信,导致学生在课堂上比较随意,课堂教学效率不高,从而影响班级成绩的个例还是比较多的。到不是对学生不够好,其实是对学生太好了,特别是在相互了解、适应期间没有镇住学生,于是课堂渐渐失控,一切无法期待。
从教二十多年,也算是老教师了,但在第一年也曾被学生所虐,回忆往昔岁月,提供几点感想,供有此风险的新教师借鉴。
新教师在第一年遇到一些困惑其实正常,学校领导、搭班班主任、学生家长都应理性对待,每个教师都是这么过来的,只是时间、地点不同,新教师的压力也各不相同,二十年前与现在有区别,农村与城区又有很大的区别。但不管怎样,你无法改变别人的看法时,唯有改变自己,让自己更强,用实力来说话。而我也想以过来人的身份,谈几点建议。
建议一:清醒心看世界。当今社会是个功利的社会,学校内的成绩很大程度地影响了领导、同事、家长对你的评价,特别是新教师。当你读大学时,你的身份是学生,你可以单纯,你的家人会无条件的包容你,允许你犯错;但一旦你到了中学,你的身份是教师了,那你就是成人了,是社会中的一分子,需要成熟。社会如大海,有时候风平浪静,有时候波涛汹涌。比如学生,那怕是初一小朋友,他们也是聪明的、狡猾的甚至势利的,你想对他们好一点,他们并不会一直给你面子,可能有时候会让你难堪,当其他的任课老师都比较严厉而你不狠的时候,你就是他们的突破口。当然,平时他们对你是亲切的,路上遇到早就在打招呼了,运动会、秋游、野炊时会主动送零食给你,可是,听课时就不那么专心了,作业不交也成习惯了,你让他订正,他就是不肯,多次了反而被他做下了规矩,以后许多事就难办了,最后肯定会影响成绩。所以,如何抓住学生,就显得尤为重要。你没有老教师的威,教学经验也几乎为零,那么,唯有认真、唯有坚持。认真地分析听课、作业两大核心内容的相关细节,给学生交代清楚,并说到做到,长期坚持。如听课时学生的讲话,没有举手不得随意发言,除了老师提问阶段;两个同学之间在课堂内起了矛盾,甲先去烦乙,乙不高兴,回过去顶了甲,当你发现时可能只看到乙的动作,若只批评乙,乙会觉得冤枉,不服,甲也会侥幸,还可能有下一次,所以要弄清整个过程后指出,甲先错,肯定不对,若乙能控制自己,则是理想的最佳表现,要提倡;当乙也有动作时,两人都有过错,处理要严格、及时,必要时让班主任、家长协助,自己一定要较真,让学生觉得不好随意违纪。又如作业,问学生几个常规的问题,今天的作业交了吗?解题格式规范吗?错题有订正了吗?如果做不到很多,就这三个吧,每天查,每天盯,说句难听的话,做个“灭绝师太”吧!你可以面善,但不能心软。
建议二:知识在胸中,学生在眼中。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提到:如果说,一个教师在刚参加工作的头几年所具备的知识,与他要教给学生的最低限度知识的比例为10:1,那么到他到了15年至20年教龄的时候,这个比例就变为20:1,30:1,50:1。时间每过去一年,学校教科书这一滴水,在教师的知识海洋里就变得越来越小。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注意。例如,教师在教三角函数时,他的思路主要不是放在函数上,而是放在学生身上:他在观察每一个学生怎样听课,某些学生在感知、思维、识记方面遇到哪些障碍。作为新教师,就得重视备课,重视解题,把要教的所有知识了然于胸,便于更好地驾驭真个课堂。
我的做法如下。二十年前,学校刚刚创办,新学校急需优异的教学成绩在社会上确立地位,教师也希望通过学生的好成绩来证明自己。于是大家热情高涨,每天都想方设法争着上课,抢着课余时间辅导学生。当时还有夜自修,备课常常要敖到夜自修后或周六休息日,翻开当年的备课本,常会想起一个人在孤灯下苦心孤诣的情形,同时我也发现当时的备课是以周为单元,下周的每一天的某一节课,上什么内容,上到什么程度,都有一份时间安排表。现在想来,当时我比较好的做到以下两点。一、注重备课的质量进而提高上课的效率。课堂教学是每一位学生获得知识的窗口,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第一渠道,要求可以不高,但应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最高程度的掌握,所以我认真备课。备教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等,尤其是核心知识点;备习题:自己先做完作业本,课堂练习本,课后家庭作业本,尤其弄清那些题目学生会做不好,教师和学生拥有一本错题集;备学生:前面基础知识掌握如何,近期学习状态如何,学生掌握本节课将会遇到那些困难。在此基础上我讲究课堂效率:上课不用讲得很难,也不用讲得太花哨,但绝对应该讲得清楚,明了。二、强调课课过关、单元过关、章节过关。数学课后常有家庭作业,当时由于条件所限,每一张练习都由我自己刻写,这样一方面可以精选题目,另一方面其实也控制了作业量。备课时考虑到了作业,学生的完成情况会好许多,经认真批改后还有一些典型错误,或课堂讲解或个别辅导,争取每天过关。单元或章节复习时加强综合性,适当面向能力较好的同学,但总体还是要把握难度,让绝大多数同学过关。以上两点可以说是我当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同样,也可以问自己三个问题,知识点有遗漏了吗?题目都讲透了吗?讲过的题目学生都会做吗?不断反思,不断提高。
建议三:不妨有一点教育情怀。如果说建议一是以管的手段来制约学生,建议二是以教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那么建议三是希望以教师的个人魅力来吸引学生。第一是学科情怀。你要让学生感受到你对数学是有深厚感情的,并且也是随时要让学生感悟数学是美妙的、有趣的。如七上第一课负数的引入导致数系扩展到有理数,你就要让学生明了数的每一次扩展都是因为人类实际生活的需要,数学处处有用;七上第一章学到绝对值的概念时,不妨说这是初中数与形之间的第一次联姻,而当后来初三综合题中要用到数学结合思想时,不妨在分析、讲解之后,再引用华罗庚名言“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在讲证明这一节时,可提到“以往,我们都认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其实应该是眼见为虚,推理为实”,若果你将来一直这么看问题,数学就学到家了,这就是人的数学素养。第二则是人文修养。文理本相同,数学老师若能了解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在数学课堂中有时会起到点睛之笔的作用。如一些规律题都是要先算几步,由特殊到一般,再利用一般规律,来算更大的特殊情况,我常引用《桃花源记》中的“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而当八上学习证明时,对于说理依据的要求,我常强调,“话必有理,言必有局据”,而对推理格式写得完美的同学,我总是以“多一分则肥,少一分则瘦”来评价;当和大家一起分析完几何综合题的解题思路时,我会说,“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甚至,在讲到足球、篮球、网球类数学题时,我会顺便讲解比赛规则;在讲到方位角,经纬度时,顺手画一部分的中国或世界地图。也许你并不精通,但偶尔炫一下足以让学生对你有那么一点崇拜,再说,死扣成绩,只让学生做考试的机器,对他的终身发展其实也不利。
徒弟在当第一年的新教师时,遇到了我当新教师时同样的困惑,我感受到了他的压力,利用周末的时间,絮絮叨叨了这么多,一起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