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0日,吴谢宇杀害亲生母亲谢天琴后,又骗取亲友100多万,从此人间蒸发。逃亡三年后他被抓获归案,近日被判处死刑。
关于他弑母的原因众说纷纭,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是这样解读的:“吴谢宇是讨好型人格,出国是他主要目标,但他家没钱,他母亲也不允许去借。吴谢宇较真实的动机是渴望出国,为筹钱而杀母。”
李玫瑾表示,他的犯罪与马某爵很像,即作案手段很技术男,但对社会的复杂一无所知。“他没想到,出国手续很复杂,杀了人,钱也骗到了,但走不成了!”
她总结:“这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也是一个高智商的犯罪人”
而吴谢宇则辩解称:“母亲就像林黛玉,杀她是为了帮母亲解脱。”
自谢父去世后,吴谢宇与母亲的相处都出了那些问题?
吴谢宇从福州保送至北大,来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他所背负的压力非常大。他既要保证现下自己的学业,又要直面未来渺茫的前程。除此之外,家中母亲还有严重的抑郁症,需要他时时宽慰。自父亲去世后,经济上的压力也接踵而至,重重压力下他本人出现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只是一向追求完美的吴谢宇并没有表现出任何异常。
“他最大的缺点就是没有缺点。”这是他的高中老师对他的评价。
周围人对他的评价是这样的:优秀、聪明、自律、阳光的“完美”学神。不少同学称呼他为“宇神”。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团火,路过的人只看到烟。”这句话是梵高写给他弟弟提奥的一句话。
表面上风轻云淡、温暖开朗的吴谢宇却因为父亲的英年早逝留下了极深的心理阴影,他经常怀疑自己健康出了问题,曾两次想自杀。这些情况他母亲并不知道。
母亲谢天琴对吴谢宇很好,自己总是粗茶单饭,只有儿子回来她才会买鱼买肉,自己平时穿着朴素简单,却给儿子买名牌衣服。吴谢宇也说:“我妈妈为了照顾我和爸爸,她付出了她的一切,我从来就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比我妈更好的女人,也没有比我妈更好的妻子,也没有比我妈更好的妈妈。”
只是谢天琴对儿子的好只是停留在吃穿和学习上,至于其他方面她并没有留意。
对于家里的金钱往来她从没想过要和吴谢宇商量,吴谢宇父亲去世后公司同学曾经想要给这个家庭捐款,但被母亲拒绝了。家里银行卡吴谢宇并不知道密码,也许在母亲谢天琴看来儿子还小更因该关注学习。
但在好胜心很强的吴谢宇看来,这算不算一种轻视?
吴谢宇对外表现得很孝顺,每天给母亲打很长时间电话,事无巨细都跟母亲说,给她搜集各种笑话,希望母亲开心起来。只是自父亲去世后母亲心情一直不好,不管他怎么努力都不能让他开心起来。
这在不管到那里都很受欢迎的吴谢宇看来,这算不算一种失败?
对儿子的学业进展她也不是很了解,吴谢宇同学说过这样一件事:吴谢宇妈妈要求他看一篇课文并完成配套练习,其实吴谢宇早就在一个月前就通读了全书,做遍了所有可能涉及的题,并找了各种课外书了解文中背景。
这种情况多了会不会让吴谢宇感到厌烦?
吴谢宇高中时很喜欢一位叫思思的同学,但母亲谢天琴却反对儿子早恋,两人分手了。后来吴谢宇上大学后还是和思思在一起了,只是后来思思出国,谈了一段时间跨国恋后无疾而终。
吴谢宇对思思说:“我爱你,但是我无法征服你。”从此不再联系,时间与吴谢宇弑母时间差不多一致。
吴谢宇这么想出国,除了是因为理想是不是也因为这段恋情?对于这段恋情在儿子心中的分量,母亲谢天琴知道吗?
吴谢宇高中同学曾说过:“他平常几乎所有事情都是用最高标准去要求自己,给自己的道德枷锁比较高,感觉他平常太压抑自己了。”
母亲的管束对孩子来说是保护也是枷锁,全看他怎么理解了。
对吴谢宇在学业上遇到的困难,谢天琴也帮不上忙,吴谢宇想出国留学,为此他一直备考GRE考试,据说成绩几乎满分,但家里并没有那么多钱支持他,吴谢宇曾要求母亲求助亲友,但清高的母亲却拒绝了。
至此母亲不但成了吴谢宇的枷锁还成了他前进的绊脚石,所以我完全同意李玫瑾教授的说法,吴谢宇弑母骗钱就是为了出国。
至于儿子的心理问题谢天琴并没重视起来,吴谢宇曾经跟妈妈说自己想自杀,结果谢天琴没有惊讶也没有安抚,反而这样说:“你想自杀?那我也活不了了,我也想死,如果你要自杀那不如我先死。”
我有点理解不了这种回答,按说母亲听到儿子要自杀不应该惊慌失措吗?怎么还以自己自杀来要挟呢?
这次谈话后,吴谢宇平静了下来,也为日后弑母的悲剧埋下了阴影。
两个有着严重心理问题的人在灾难面前不但不能相互取暖反而成了彼此的负累和牵绊,吴谢宇终于崩溃了,弑母成了他解决所有问题的钥匙。
出于道德的束缚吴谢宇平时表现得很懂事,至于内心真实的感受却从不表达出来。
《狗十三》中说:“你看,这个孩子好懂事啊。”“你怎么知道她是不是害怕、沉默、妥协呢?”
小孩肯定是会哭闹的,这是天性。太过懂事乖巧的孩子有时候就像一座沉默的火山,不定什么时候就爆发。
吴谢宇对法官说弑母是为了让母亲解脱,这话真假参半,的确有人需要解脱,但那个人不是母亲而是吴谢宇本人。
当他对母亲抡起锤子的那一刻,吴谢宇的内心秩序早已崩塌,所以逃亡途中的吴谢宇表现得判若两人,诈骗、嫖娼、挥霍等等以前他绝不会涉足的事情他都干了个遍。
天才和恶魔只在一线之间。
所以有心理学家说现在的吴谢宇很可怕。
吴谢宇说弑母是为了让母亲解脱,这话是他对大众说的也是对他自己说的,谎言不停的对自己暗示也就成了事实,最后连他自己都信了。
为了钱杀人,而且被害者还是自己母亲,这是完美主义者吴谢宇所不能接受的。所以必须有一个高大上的借口来解释这一切。
吴谢宇与母亲之间的所有冲突其实并不是不可调和,如果放在普通人身上,儿子也许会吵闹不休,但吴谢宇不会,作为儿子他一直表现得懂事乖巧孝顺。
他也会跟母亲提要求,母亲不同意他虽然不会说什么,但愤怒和不满肯定会日积月累。
和吴谢宇一样,母亲谢天琴也是完美主义者,有自己的坚持和操守。她不会因为儿子去妥协,表面上平静的两口之家其实早已暗潮汹涌,终于因为出国,母子之间的矛盾变得不可调和。
为了自己的梦想,吴谢宇对生养他的母亲动了杀机。
所以李玫瑾教授说吴谢宇是一个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题外话:我一直认为完美主义者不是个好词,这说明这个人对自己接受程度不高,永远都对自己不满意,没有人和事物是完美的,都会留有一定余地。
我们要做完善主义者,不断改正缺点发扬有点,让自己日趋完美,不要做完美主义者,这种人要么把自己逼死要么把别人逼死。
最近看李玫瑾老师发文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 如果一对父母生下一个既聪明的孩子,那就如同你突然得到一笔横财、或得到一块稀世珍宝,你如果自身不够强大,你的智商与智慧不够,你是会不住他也镇不住他的。当然,这种事的机率极低。大概也是命和运吧!”
那么像吴谢宇这样的天才应该如何教育呢?
在我的家乡南部山区曾经出过一个清华大学生,这位学生的父母都是不折不扣的农民。当时市里记者专门去往山区采访他父亲,问他平时是怎么培养孩子的。
这位父亲鄙夷的说:“这个孩子特别懒,回到家除了学习什么都不干,让他先喂驴再写作业他都不愿意。”
也就是说这个家庭除了偶尔督促他干点活,其余的完全散养。主要是想管也管不了啊!
吴谢宇同学也说他非常自律和自觉,像这样的孩子其实不需要你像唐僧一样碎碎念,他们自己已经足够努力,你再施压可能适得其反。
除了大撒把的父母也可以像吴谢宇父亲一样,本身是国企领导,自身的眼界够宽格局够高,可以对吴谢宇因材施教,指导他的生活和学习。
而母亲谢天琴正好不尴不尬的卡在中间,你说她不懂吧她又是中学老师,对于教育她肯定有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你说她懂吧,眼界和格局又不够,最终母子之间很多事情没法沟通。
人吃五谷杂粮,孩子的性格也是天差地别。
有的孩子非常懒惰,自觉性不高,属于不拨一拨不转一转的类型,对这样的孩子家长就应严格要求,好好督促。
有的孩子性格暴戾,和人沟通能动手坚决不动口,对这样的孩子父母一定要严加管束,一味宠溺很有可能害了孩子。
还有的孩子不擅长学习但有艺术细胞,擅长舞蹈、唱歌、绘画等才艺,父母可以着重这方面的培养。
还有的孩子实在学不进去,但动手能力特别强,没事就喜欢拆和装,这种孩子父母也不用愁,让孩子去学一技之长,以后也能立足社会。
如果真的很幸运,家里天降神童,这个孩子聪明乖巧自律自强,家长兴奋过后也得好好掂量掂量应该怎么教育了。功利心太重很有可能重复伤仲永的悲剧,管束太严可能与父母越来越远。
另外孩子在不断成长,家长也应该不断进步。
幼年时期需要父母的悉心照顾,保证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少年时期需要父母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为孩子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等孩子到了成年,父母要学会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
有些父母可能是惯性使然,孩子都已经成年了,他还是不舍得放手,最后要么孩子受不了束缚与父母反目,要么得不到成长变成巨婴。
李玫瑾教授认为吴谢宇的问题不应该归罪于母亲谢秀琴,受害者有罪论是对死者的大不敬,我理解她的心情。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同为母亲,我非常替谢天宇的母亲感到悲哀。谢父去世后,谢天琴完全可以从新开始选择,重新开始一段新的感情,但她却选择了坚守,为儿子牺牲了个人幸福,无微不至的照顾他的日常生活。至于在教育吴谢宇的过程中犯的错误,也是很多母亲在育儿过程中都会进入的一个误区:总想把自己认为最好的给孩子,不管他能不能接受,愿不愿意接受。
这种失误罪不至死。
不管吴谢宇对母亲有任何不满都不是他杀害母亲的理由,在杀害了母亲后又以那样一种方式对待母亲的一体,吴谢宇天理难容。
我无意妄议此案,只是一个人的逝去宛若流星划过天际,灿烂瞬间最后归于沉寂,但人终究不是流星。总要有人去哀悼,总要有人去总结。
以免后来者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