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分 农业革命
第五章 史上最大的骗局(四)
【革命的受害者】
(羊的驯化)
第一种可能:
第一步:猎杀的时候只挑成年公羊或年老生病的羊,放过有繁殖能力的母羊和年轻的小羊(使羊群可以长期存在);第二步:赶走狮子、狼和敌对的人类(保护羊群不受掠食者侵扰);第三步:将羊群赶到某个狭窄的峡谷(方便控制和保护)最后一步:在羊群中做出谨慎的挑选(以符合人类的需要)。
第二种可能:猎人一开始只是抓住一只羔羊来“收养”,在食物无虞的时候养上几个月,等到食物比较匮乏的季节就宰来吃。等到进入了某个阶段,这种先养再杀的规模开始越来越大,有些羊甚至被养到开始生小羊。那些生下来之后最具侵略性、不听话的,就会先遭到宰杀。至于最乖、最听话的羊,则被绕下小命,继续再生小羊,最终就有了一群训化、温顺的羊。
(禽畜的生活)
就演化而言,驯化的鸡和牛很可能是最成功的代表,但它们过得其实是生物有史以来最惨的生活。动物的训化是建立在一系列的野蛮作为上,而且随着时间的前行,残忍程度只增不减。
野生鸡的自然寿命是7~12年,牛则是20~25年。而驯化的肉鸡和肉牛不过出生几周和几个月,就到了最佳屠宰年龄,于是一命归天。蛋鸡、奶牛和提供劳动力的役用动物有时候能多活上几年,但代价就是过着完全不符合它们心性和渴望的生活。
(乳品业的方法)
想要动物不断供奶,农民必须让它们生下小牛小羊,但又不能让小牛小羊把奶吸光。所以,整个历史上常用的方法就是等小牛小羊出生后不久就全宰杀。在许多现代的奶牛场里,奶牛通常只能活到5岁就会被宰杀。这5年中,它几乎一直在怀孕,为了维持最大的产奶量,在分娩后的60~120天就要再次受孕。至于小牛们,则是一出生没多久就被带走,母的被养大成为新一代奶牛,而公的就进了肉类产业手中。
另一种方式,是虽然允许小牛小羊接近妈妈,却用各种方式不让他们喝太多。苏丹的努尔族的一项技术是在小牛的嘴边绑上一圈刺,好让牛妈妈排斥小牛吃奶。撒哈拉的图阿雷格族养骆驼,他们过去会将小骆驼鼻子或上唇的部分穿孔或切除,如此一来,只要一吸奶就会疼痛,也就不会喝太多。
(农业革命最重要的一课)
就算是濒临灭绝的野生犀牛,比起关在小格子里变肥等着成为鲜美牛排的肉牛,日子应该还是好过的多。我们从农业革命能学到的最重要的一课,很可能就是物种的演化成功不代表个体的幸福。研究小麦和玉米这些植物的时候,纯粹的演化观点还有些道理,但对于像牛羊这些有着复杂情感的动物来说。就必须想想演化上的成功会对个体的生活有什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