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不太善于直接释放情绪的人,因此在参与一些需要开放心怀的活动时不易真正舒展。这也是某些时候有些人会觉得我不够真诚的原因,不过我始终认为自己还算是一个好人也值得成为别人的朋友。
昨日设计室组织聚餐并唱K晚场,我因在外出差无法参加,但事实上我对唱K这种活动特别的惧怕。一方面确因我五音不全且会唱的歌曲很少,也就不想丢人现眼;另一方面唱K时真得把自己完全打开,把自己的真实情绪表露无论是幸福的还是悲伤的,这是除了业务性质唱K外本来的真实面貌——毫无保留的释放。
我内心无比羡慕那些能唱K潇洒自如的人,这才是最愉快的,可惜我时常无法做到。因此但凡有唱K活动时我本能的先是拒绝,若实在盛情难却我就会对邀请的人一再声明我去了也不过喝酒吃零食顺便听大家唱而已。好在大家从未放弃我,我也就有了好些次真的只是吃零食喝酒听歌的经历,倒也感受到了ta人的快活和真实。
这些年唱K在我这变成“蹭吃蹭喝”,但次数多就难免应了一句老话“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有几次有朋友真唱嗨了非得让我也嗨起来,于是我不得不硬着头皮上,内心斗争并一再鼓起勇气才敢发声,其结果自是不言而喻的,之后大家也就不再让我勉为其难了。我也认为一直保持这种“互惠互利”的状态很好。
最近有朋友评价我是一个只是看书喝茶几多无趣的人,我内心还是不认同的,我的生活尤其是内心世界与其他人一样精彩。特别是唱K一事,我年轻时也曾疯狂过,嗨爆了!
那时候我在福州念大学,正值大四学年毕业设计,每个人任务量巨大又面临毕业后天各一方的离别,因此同学们各种情绪混杂,压力特别大。那会唯一能够帮助我们释放压力的活动就是唱K,因此某些周末我们就会拉活几个或者十几个同学一起去东街口的量贩KTV 唱K。
那是我们最奔放的时刻,无所顾忌,我可以负责任的说那时的我们绝对是用生命在唱歌,使用着可能的最大热情。那时唱K的活动我参与是积极的甚至无惧于点唱任何一首歌,也无惧于害羞自己的五音不全。
我记得那会我们最喜欢点唱《青藏高原》这首歌,高音实在高时间也够长,可以让我们尽情释放直到唱哑嗓子。每次唱完这首歌就觉得心情特别舒爽,仿佛内心当时的压力和对未来的恐惧都被稀释无影了,心灵得到了恰当的安置,我们获得了片刻的安宁和救赎。当然我们也喜欢唱周华健的《朋友》,在不久后毕业的时刻要告别相处了四年的同学朋友,内心有无尽的不舍。我们留恋那些一起晚睡晚起迟到的日子,留恋那些上课躲坐后排吹牛胡侃的时光,还留恋那些一同网吧包夜游戏早归爬校门的时刻……。这些都是我们一辈子值得珍藏的记忆,是无法忘却的真情。因此一首《朋友》往往都是在情绪高涨时开启,在泪光中继续,在低潮时回味。
每次唱K完后走出KTV外面都已是灯火阑珊,喧嚣的车鸣人声一下子又将我们拉回现实。这是我们无法逃离的事实,但是一下午的“鬼哭狼嚎”让我们得到了新的力量,使得我们重新充实信心可以更好地度过今后的每一天。
毕业快十二年了,生活的现实几乎让我已经忘记那时曾有过的真实和激情,今日突然想起,特别的思念。但愿那些美好我今生都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