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易者,天之经,地之数.古人作易经,是理也.
【译文】
变化,是上天的规则,万物的运数。古人创作《易经》,就是依据其中道理。
【原文】
一元为初,二分阴阳,变也.二分为四至无穷,变中之变也.故易实乃内外之律, 阴阳交替,虚实互补.教学者,当明其理,成其思,方可以思践行.
【译文】
一团混沌为初始态,一分为二出现了阴阳相对,这就是变化。从阴阳中又生无穷,是变化中的变化。因此变化是内外的规律,阴阳交替,虚实转化互相补充。教的人和学的人,应当明白其中的原理,形成独立思想,才能够把思想原理转化为实践行动。
【原文】
易有不易.善易难恒,不易有成.以易求不易,是为格育.道化万物,形异神一,善教自明.
【译文】
变中也有不变。善于改变的难以恒久,坚持的会有成就。以外在变化条件塑造不变的内核,是培育内在品格的教育。“道”化生万物,形态各有不同但内核精神是一样的,善于引导教育的人自然就会明白。
【原文】
易于内,瞬思万而择一.欲易其内,先观其言其行其好其伴,后觅其思其求其不欲,再循迹缓引,令其自以为觉,识因而易,上也.
【译文】
变化发生在内心,瞬间涌现的想法有千万种,只其中一种能确定。要改变内心的想法,先观察(学生)的言语、行动、爱好、同伴,然后寻找他的思想、追求和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再根据他的迹象缓慢引导,让他以为是不自觉形成的,认识到原因后自我改变,是上策。
【原文】
易于外,大势难易,远则愈难,非一日一力可成.故欲易其外,惟意坚心决合众力方始成.然其境成,不教可易,远胜殚精竭虑强求而不得.世之教有所为,为其父母者,舍此何得?
【译文】
变化发生在外部,大的趋势是不容易改变的,时间越长远越发困难,不是一天的功力就可以达到的。因此,想改变外在环境,只有意志坚定,有决心,聚合众人力量才可以达到。只要外部的环境达到了,不用费力教导也可以改变,远远超过殚精竭虑、费力强求而收不到效果。世间教育中有所作为的,作为他的父母,忽略了这一点怎么培育好孩子呢?
【原文】
以易求不易,不易则可易.常易则难易.愚公之慧,为教可鉴.
【译文】
以外在的变化追求内在不变的核心,看似顽固的也可以发生改变。
而那些经常改变的人就难以根本改变自身命运。愚公的智慧,可以是教育者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