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媳妇去开会,我自己走出了酒店,开始品味这座城。当然,还有个前提,那就是手机已经充好电,百度地图已经安装好。
之前的每次跟团旅游,都像是被人家赶鸭子上架似的,这个景点还没看完,马上就急匆匆的赶往下个景点。最后只能拍下一堆照片,发发朋友圈,这个和“某某到此一游”有什么区别。我认为旅游的真正的意义不是这样,走马观花,发图炫耀,这是完全扭曲的。旅游的过程不该如此浅薄,起码我们应该多了解一下当地的风俗文化,生活习惯,历史由来等等。这不光是一场视觉之旅,更是一场心灵之旅,用一颗敞开的心扉,去体会陌生的一切,这其实是个特别美好的事。
都说日本特别干净,经过我的细心观察,果真如此。走在路上,看不见一块纸屑,微风吹过,也没有一点尘土飞扬。当然,偶尔也能看到墙角的垃圾,但都已经提前被塑料袋包装好,并且摆放的整整齐齐。
没走一会,我就路过了一所学校,教学楼离马路不过两米远,我看见走廊里有好几个孩子在玩闹。那两天我正在看日本作家写的《窗边的小豆豆》,最开始就描写一个小女孩上课时候总是给老师添乱,有一次在课堂上,她甚至和路边的消防员聊起了天。看书的时候,我就特别不理解,学校怎么能靠近马路的,在我的概念里,只有校门才是在马路边的。这个时候我才终于明白,日本因为土地面积小,连学校的用地都是要精打细算的。
正在我四处观察的时候,差一点被对面的自行车撞到,这里的人行路上有很多自行车,一定要特别注意才是。接二连三,对面又冲过来好几辆自行车,我赶忙躲到了路边。我这才反应过来,原来日本是靠左通行的,车上的司机都是坐右边的。
我走在城市的小巷子里,仔细聆听这里的一些,很静,没有一点街头叫卖和打麻将的声音。但却常常能听见鸟叫声,我抬头一看,原来是乌鸦。这里的乌鸦很多,经常能在电线杆上看到,我挺喜欢它的叫声,它能让你在街道与楼房之间,寻到一丝发自心底的乐趣。
在乌鸦的下面,是一个小路口,那里有好几个人在等绿灯。我左右看了一下,一个车都没有,这要是在国内,大家早都过去了。我很好奇,难道日本人真的这么遵守交通规则吗?我在那里待了六七分钟,我就是要看看真的所有人都是这样吗。事实证明,的确如此,所有人都很守规矩,无论多大的年龄。但也有一个意外,有一个小女孩在绿灯亮的前一秒就骑车冲了过去。这下我的心里倒是平衡了一些,看来不见得所有的日本人都比我们有素质。这,权当是自我安慰吧。
走过了小巷子,我来到了一条大路,迎面走来的几个女学生。她们上身穿着小西装,下身穿着花布短裙,脚下穿着黑皮鞋,身后背着大书包。这好像是从《情书》里走出来的女学生,我想到了小说里的情节,“嘿,藤井树,你好吗?”
我见到了《情书》女学生,却没有见到《解忧杂货店》里的牛奶箱,可能是我观察的不够仔细,连一个牛奶箱都没见到。也可能因为小说写得是乡镇里的房子,所以在城市里是看不见的。
走了半天,我有些累了,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公园。只是这个公园太简陋了,里面都是沙地,这远没有国内的看着工整。我往右一看,那里有个滑梯,有几个三四岁的小孩正在玩耍。我终于明白了,这个沙地原来是为了保护小孩的。后来我又去了一个公园,那里也专门留了一个沙地,有十多孩子正在那玩棒球。我不得不赞叹起来,考虑的真周到。对,公园除了好看以外,也可以给孩子留出一片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