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二十几岁到30岁,是人一生中都非常重要的阶段。
这是一个人离开相对封闭的学校,离开父母,真正要习惯自己做决定,学会规划人生的重要阶段。
过份怀念青春的肆意无知,感叹人情世故太复杂,只会让自己后半生更多的去后悔,为什么当年花费了那么多时间抱着过去不放手?
然而转过头才发现要想寻求突破还是要着眼当下,不仅需要实干,也需要见识和智慧。
—Mr. Snail®²⁰¹⁷ 】
从毕业到职场新人,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无疑都是非常焦虑的。对未来有期许,但又很迷茫;有一腔热血,但缺方法。有着初入职场的青涩,学校规矩的专业知识,但又好像没有什么用武之地。真到职场才发现,职场容不下自己的肆意和任性,随着在职场的的磨砺也麽灭了肆意任性,四处碰壁后,开始寻求正确的做事方法。
马克.吐温说: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我想这也是你迷茫的原因。
为什么说20到30岁这段时间很重要,也因为在进入公司之后,能够多快地抛弃以前的做事惯性,从而在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面前,去主动和思考、摸索解决方案,基本上决定了我们最初五年的职场上升速度。
那么想职场超速发展,正确的做事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工作中慢慢体悟才发现,专注做好自己工作每一件事有多重要。针对工作也慢慢提炼自己做事的原则。这个原则可以概括为为一个等式,当然这原则也不是我首先发现的,这个原则古典老师已经提出过。
这原则就是:
价值=可交付结果价值 x 次数 x 时间长度
价值就是你的个人价值。你的价值就是有由这三点的重复叠加得以体现:
可交付的结果:即用你的能力和资源产生的可以交付给需求方的结果,这结果带给需求人的价值。
次数:这种交换价值发生的次数。
时间长度:你能与这个人保持这种交换关系的时间长度。它往往取决于前面两项产生的别人对你的判断,也就是你的信用。
可交付的结果是那个能够“脱离你,可以交付出去的东西“。你的态度、想法、心情、观点、状态、承诺、投入,这些都不是结果。真正可交付必须能够脱离你。比如:你是设计师,领导交给你一个需求说,需要要做一个某产品的界面。你口若悬河的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应该怎么配色呀,什么色调比较合适呀,icon应该多具有趣味性呀,字体改选什么字体。但这些其实都不是最重要,(当然也不能说这不重要,因为能侧面体现你你的专业能力)因为这些不是结果。最重要的其实是那个你已经设计完成的结果,因为这个东西可以完全脱离你,可以直接用来被使用以,直接体现你价值。这才是可交付的结果。
还要强调一下可交付的结果,一定是完整的不需要你的下家动工的,因为一旦如若你把一个不完整的东西给到你的下家,那么你在这份事情上付出的价值也将无形转移到你的家。
比如领导让你做个文档,这个文档一定是给到你领导可以直接被发布的,或者直接被使用的。假若你给领导文档后,领导上面有很多错误,又想找你改,由于时间紧迫自己改了,那么你之前的工作的付出也将无形被消磨。有苦劳还不讨好。如果次数多也将慢慢对你失去工作上的信任。
次数:在可交付结果的基础上,可交付的次数。你工作的结果一旦可以交付,可以脱离你直接被使用,那说明你做的东西对公司来说是有价值的。那么可想而知这种价值随着可交付次数的增加,那你的价值也必然会慢慢体现出来。
你每次都能拿出可以交付的结果,且每次需求方都很满意,那加上时间跨度的延伸,你的价值被体现的同时,也增加同时对你工作的信任。那你的专业能力的影响也慢慢被放大。
时间长度:上面提到可交付的次数多可以增加同时对你的信任,增加你的专业影响了,那么加上时间长度即你能与这个人保持这种交换关系的时间长度,那么你的价值更加被扩大。我想这个很容易理解。
当然说这么多,能不能把事情做好,这些也主要基于你的专业能力。如若没有专业的能力支撑,我想也难次次产出可交付的结果。所以,在努力工作的同时也别忘了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持续把你的技能拔高,使自己变稀缺,因为只有稀缺,你才会被资本所追逐,你猜有溢价权。
也许你在职场花费很多经历去做某件事却事与愿违,我想多数是因为你做的事情本不是这个公司所需要的事情。比如有些人喜欢溜须拍马,但如果真正是一个英明的领导绝不会因为你马屁拍的好而提升你三级。因为拍马屁给公司创造不了多大价值。
所以少一些职场的溜须拍马,与其东拉西扯搞关系,想不如踏实做好自己手头的工作,专注提升自己。
最后还是以马克.吐温那句话做结尾:让你陷入困境的,并不是这个世界;真正让你陷入困境的,是这个世界最终并非你所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