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未来系列之二——漫谈健康与医疗

“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

                                                               ——圣经·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二十三节


        可以肯定地说,直到今天,我们人类的科学也没有找到灵与魂的确切位置。我们不仅在大脑和心脏等重要器官中没有找到,甚至无法确认它们是以物质还是能量的形式存在。更有众多的人,坚定地相信完全就没有灵魂这一类东西。

        然而,如果说包括人类在内的一切生物本就没有灵魂,那么生命的意义又应当去哪里找寻呢?仅仅是为了复制与拷贝自身的DNA信息如此简单么?发展到今天的医学不大自信地对我们说,人类的肉体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遵循DNA中包含的算法,不断进行分裂增殖,逐渐架构起来的。仅仅四周之后,从最初的受精卵分裂而来的那一团肉体就拥有了心跳。我们甚至还不清楚,意识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管身体的控制权。更不用说灵魂这种用蛋白质、核酸、酶和电解质无法包容的复杂东西。

        探讨了这么多关于灵魂的话题,只是因为,我们的科技与医疗走到了今天,不仅仅是慢慢在摈弃灵与魂的概念,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连我们的身子都难以“得蒙保守”了。

        是的,今天我们来一起聊聊有关未来的医疗与健康。

        若要前瞻,则需后顾。如果想要简单地概括一下人类的医学发展道路,我认为是走了一条由客观到主观,由宏观到微观的道路。或许你马上就会反驳,科学的前提就是客观,人类探索自然和自身,只能是越来越客观,为什么说是从客观到主观呢?你反驳的很对,只是我讲的是另外一个角度而已。人类最初关注自身的健康,是从关注外界环境开始的。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这也是传承千年的中医非常重要的一条核心理念。按照这个说法,人的身体反映了自然世界的变化,甚至说人体本身也是一个与大自然互相呼应的“小自然”。西方的医学,最初掌握在神学祭司与通灵师一类人的手中,不论最终的疗效如何,他们更相信人们生病是因为恶魔或者是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直到以解剖学为基础的现代西方医学开始出现,人们才开始真正认识自己的身体,了解到疾病与疼痛主要是因为身体的某一部分出了问题。

        而继续往前走,就是从宏观到微观的探索了,从“天人合一”到胰岛素,从肌肉组织到DNA序列,从唾液到病毒,从神经系统到突触里的递质电子。我们在探索自身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医学想要达到的目的却早已经不仅仅是救死扶伤那么简单。

        自从医学出现以来,延长人类的寿命可以说就是其最主要的目标。迄今为止,医学做得怎么样呢?据统计,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上半叶的两百年间,我们发明了疫苗,青霉素等有效的医学手段,并用预防的方法大量消除传染病原,使得人类的平均寿命大致延长了10年时间,从35岁延长到45岁左右。

        而从20世纪中期开始,公共医疗的进一步推进,对环境的治理、对病理和预防的有效宣传加上对传染病的有效预防,使得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大多数国家的人口平均寿命达到65岁左右,又延长了20年。

        如今,医学不断进步,世界趋于一体化,大的战事基本平息,饥荒也在逐渐被根除。根据2016年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世界各国平均寿命排行榜显示,100多个国家的平均人口寿命超过了70岁,近60个国家拥有75岁的平均人口寿命,而排名第一的日本,这项指标更是已经达到了83.4岁。也就是21世纪的十几年时间里,世界平均人口寿命又延长了5-10岁左右。

        那么问题来了,按照这个发展速度,我能活多久?

        我们先来做一个不那么乐观的预计。今天中国的人口平均寿命大致是男性74岁,女性77岁。按照现在的医学发展速度,如果今天你65岁,理论上还至少有20年左右的平均寿命。因为再用20年的时间,让医学把人类寿命再延长10年已经是很悲观的预计了。如果你现在是45岁,那么即使再悲观,活到120岁应该不难。那就是说75年后,人类宣布:我们把寿命又延长了40多年。

        或许你已经看到了我不断在重复的大前提,所以你想问,那如果乐观一些的预计,会是什么样呢?说起来不免令我有些兴奋,虽然知道不一定会实现,但我还是更看好这样的未来,而且认为这是当前的所有人都更乐意前往的未来。那就是,在大约15到30年的时间里,人类可以大幅提高寿命至120岁左右。而在30年之后的未来,人类可以做到永生。这个预计并不狂妄,但却有一个看上去十分狂妄的推论。那就是说,只要你现在不到70,你就完全可以看到永生的大门敞开的那一天。

        为什么说这样的预计并不狂妄?我们从两个角度来进行解释。

        首先,是大众医疗即将出现的革命性飞跃。物联网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技术和硬件基础上已经基本做好了下一代大众医疗的准备。在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飞速发展的当下,我们可以十分方便地获取到用户的匿名健康信息。其中可以包括当下人类能够利用的一切身体信息。通过穿戴的手表、眼镜、服装、首饰、医疗附件等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实时的运动、心跳、呼吸、体温、血压、血糖等基本信息。而我们家中的体重秤、健身器械、马桶、洗手池、空调、浴缸、冰箱、枕头、床、沙发等进入物联网体系后可以实时掌握我们每一个人的体重、睡眠、健身、饮食、排泄、呼吸等等健康信息。而当所有人的信息全部汇总拼凑成一个区域、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人类世界的大数据网络之后,由人工智能进行实时分析与估算,可以使我们人类整体医疗预防与研究体系的效率提高好几个数量级。另外,由于有了巨量且精准的数据支持,在大数据分析的前提下,人工智能可以以前所未有的效率推进医疗水平的进步。从前需要在实验室样本测试数年临床实验几十年的结果,大数据网络在几分钟内就可以通过对比得到。因为它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可能的样本,也不会忘记上百年前的某一个案例。成千上万个兢兢业业努力的医生几年发现的医学新知,人工智能网络可以在几秒钟之内感知到并且将它添加到样本库进行对比分析。

        你或许没有意识到自己今天早上多擦了一下鼻涕,没有人会知道全城市某一个城区里的人今天早上多擦了一下鼻涕的人增加了200多人而且还在不断增加。如果是今天,这样的信息需要这200来人都跑去医院对正确的科室医生说出正确的描述(我今天早上流鼻涕了我觉得不正常我一般不怎么流鼻涕的我猜测我要么是花粉过敏要么就是新的流感正在爆发)。而接待这200多人的数十位医生需要敏锐而有效的正确判断以及一致的行动报告给我们的疾病预防部门,我们才能在数个工作日之后基本确定流感爆发。而那个时候,患者已经成千上万了。说不定还害死了几个倒霉鬼。这点事,对于未来的健康智能网络而言简直就是小case,你出门之前刚擦完鼻涕,可能马上公交车就不让你上去了。然后在单独来接你上班的无人汽车里放着一瓶热水和几粒十分有效的免疫激素药物,外加一副消毒口罩。。。

        如果利用这样方便的人工智能网络配合基因组的识别,进一步充实人类基因库的信息,其将爆发出的无限可能性是现在的我们无法估量的。而从另一个角度而言,对于大数据网络,我们人类将没有任何隐私。一旦匿名数据被实名绑定(不论政府行为还是黑客作弊),那么你的一切行为将无所遁形。因为大数据网络知道你现在走路哪只脚在前哪只脚在后。知道你是在大便还是小便。知道你在摄氏几度的时候穿的哪件衣服让你的后背直痒痒。它甚至知道你和谁的哪一次做爱的时候最爽,体温升高了几度,荷尔蒙分泌最旺盛,体液粘稠度最高。

        你会拒绝这样的网络么?其实这个问题本身就没什么意义。因为它必然是未来的社会形态,你拒绝不拒绝社会就将是那个样子。至于个人将如何似乎并不那么重要。我们没法在智能手机发明之前说我将拒绝那样一个东西,也没法在电力的使用出现之前说那肯定对人类有害我们还是别用了。即使是原子弹,也要扔了两颗以后才发现这鬼玩意太恐怖,大家都别用了。人类就是这样,或者说我们的社会发展规律就是这样。更不用说如果没有核电站,咱们今天的空气污染又要雪上加霜了。

        讲过大众医疗的发展趋势,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猜猜尖端医疗的未来进程。在上个世纪的最后一年,也就十来年前的事儿,人类宣布基因组草图的绘制基本完成。它对人类未来医疗的意义,就好像盖房子刚刚画完了蓝图。剩下的事情说起来并不多,但也够我们忙活很多年。就是具体准确地分析基因组的各个片段在遗传、病理上的实际表达。充分理解基因组对生命体的各种影响。再然后呢?再然后这话题就没法聊了,理论上人可以用非自然的方式来“造人”。这个造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复制DNA,而是随我们的意思创造出上帝没敢玩儿的“超级人类”。比如不会得癌症,比如多一双手,比如眼睛可以从一公里以外看清书上写的字,比如永远不用睡觉,比如皮肤永远水灵,比如乳房永不下垂,比如性能力永远强大,比如啥都忘不了,比如吃什么都不增加脂肪等等等等……

        如果说有什么东西是科技永远无法追赶上的话,那我看只有人类的欲望。

        在尖端医疗领域,我们绝不可能满足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这样的小儿科,或者说“救死扶伤”这样的被动境地。人类的基础科学从牛顿三大定律走到了量子领域,难道医学还应该停留在拿个小刀子切来切去,然后用小针缝缝补补的时代么?

        前端医学领域走到今天,早已经在致力于“让人类更完美”这个目标。而在这个目标的终点线上,有一个几乎所有人都避而不谈却又实实在在的大奖摆在那里。金光四射的奖杯上明晃晃地刻着俩字:“永生”。

        的确,在这个终极诱惑面前,一切的清规戒律世俗伦常又能坚持多久呢?

        医学是否可以做到让人永生,这个话题或许几十年前还会让许多业内人士笑话。人体新陈代谢是有寿命的,任何有机体都是有“使用期限”的。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何来“永生”之说?然而如今探讨这个话题,却有了不止一种可能性,而且真正实现的技术门槛似乎并没有那么高。

        可能你觉得我说的太夸张,那我们就先从实际一些的故事讲起。

        30年前,如果你视物不清,眼前好像总有什么东西挡着。你跑到医院里去,医生会告诉你说这是白内障。你说它太影响生活质量了,怎么办呢?医生说,对不起,没啥好办法,试试揉揉眼睛看能不能好起来吧。

        直到上个世纪90年代,我们才开始引进超声乳化技术来做白内障手术。而最早的超声波乳化仪出现在临床是什么时候呢?1967年。也就是在那之前,人类没办法对白内障进行有效的物理治疗。如今的治疗效果如何呢?可以说很不错。不仅成功率非常高,而且患者可以很快地恢复视力,基本没有什么副作用。你的身体唯一的变化在于,那个原装的已经变模糊了的晶状体被打碎之后拿走了(应该是扔在了某个生化隔离塑料袋里然后烧掉了)。现在塞进你的晶体囊袋中的,是一个用硅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水凝胶等材料制作的人造晶体。

        患者们一般都会很高兴,因为能够再度看清世界的喜悦必然是非常强烈的,更不用说许多有近视或者远视的患者也可以在这个手术中一并获得矫正。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没有人会怀疑这个患者不再是他或她本人。

        ——不就是换了个晶状体嘛,我还植了好几颗牙呢。

        但现实的问题就是,很多器官换起来就是不那么简单。不完全是因为技术原因,而是我们还没有准备好。

        1997年,一只背上长着人耳朵的老鼠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科学家通过在老鼠背上移植人耳的部分组织,最终“培育”出了长在老鼠背上的一只人耳朵。其它的暂且不论,如果我刚好少了一只耳朵,我除了懊恼在砍人的时候怎么就没有注意到别人的砍刀之外,我还会在很多次相亲失败之后热切地希望这样的技术早点临床实验,然后把那个健康的人耳朵从老鼠背上移植到我身上。

        在人耳鼠之前一年面世的克隆羊多利,掀起了多少风波我们暂且不论。如果结合如今已经完全解码的人类基因组序列,那么在技术上复制人体器官的方法可以说基本上就在眼前。——有多少人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巴巴地等待配型成功,换个肾,换个心,换个肺啥的?如果从自体提取的干细胞进行培育、生长成型的器官,理论上应该不会有任何排异反应。而且你完全不需要再怀着邪恶的心态等着某个签过器官捐献协议的家伙突然被判死刑或者被大卡车一下子撞死而器官还完整健康地保存着而且能迅速地送到医院里解剖而且还刚好轮到你来用器官还能够刚好和你配型成功并且你在那个时候还没死而且移植完了确实没有排异反应这种超级小概率事件的发生。那些等待的病人以及他们的亲人爱人,难道不希望这些医疗技术早日实现么?或者说,有什么样的理由可以阻挡他们么?

        再前进一步,如果这样的技术成功普及,医疗难道应当止步于此么?只有濒死的人才能使用器官移植技术么?还有三个月要死的人可以享受,死前一年难道就不行么?退了一步,如果连死前一年的人都可以移植器官,那我怎么就不能让苦苦折磨我的晚期糖尿病彻底成为历史呢?——只需要换一个健康的胰脏,还是用我自己的细胞培养出来的。

        所以医学走到明天,我们就不必再费力探讨有机体的寿命究竟应当有多久。因为我们不过就是一堆堆的有机零件组成的一个大有机体,哪个零件坏了,克隆一个换上吧。

        话题聊到这里可能你已经有些坐不住了,人又不是机器,那换来换去的还是我自己么?笔者只能苦笑一下,又耸肩又摊手地继续讲了下去,这还远远没完呢……

        医学带领着我们从肉体到器官,又从器官到组织,从组织到细胞,从细胞到大分子团,从大分子团到原子,原本以为已经够可以了。现在量子时代,连量子纠缠都开始牵扯进来。2016年,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施一公教授在一次名为《生命科学认知的极限》的演讲中指出,利用量子纠缠的理论指导,很有可能使我们的神经学科向前发展一大步。让人类开始揭开意识、记忆、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神秘面纱。

        对于大脑的工作原理以及意识,我们了解得还非常浅薄。对于意识的形成原理,记忆的工作机制,我们还没有一个基本的概念。但随着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进一步探索,相信随着基础科学的下一次跃进,人类对自身的理解也会更加彻底。到那个时候,或许就可以解答我们的意识以及记忆,到底是一种物质,还是某种能量,甚或是某种微观粒子的排列方式。

        今天的我们,知道自己的情绪是由体内的激素所影响的。欲望、愤怒、爱情、理想等等,在很多医学研究者眼中也就是几毫克多巴胺,几毫克肾上腺素的事儿。而这些东西,也就是由脑垂体那个小小的东西控制而已。不过话说回来,我们的整个大脑,也就是那140亿个细胞,和多几个数量级的神经链接而已。对于这个复杂的造物,我们如果拥有足够强大的工具,如更加强大的人工智能、更完备而复杂的神经网络、更加实用而有效的量子计算机等等,就很有可能对它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辨识。或许不久之后,我们就可以破解人脑的思维模式以及记忆的具体形态。

        然后呢?然后很简单,一旦能够解读,我们就可以复制或是仿造。如果有机体通过这样的方法可以产生意识与记忆,为什么无机体就不可以呢?最笨的方法,用140亿个微电子元件模仿大脑中的140亿个细胞,神经链路的形式保持一致,只要知道了基本算法与寻址模式,为什么就不能制造出一个一模一样的人工大脑呢?从另一个方面而言,如果破译了人脑的思维秘钥,那么紧接着出现的必然是更加自然的人机交互方式。鼠标键盘触摸屏?简直low爆了,你想什么都可以直接通过脑波传感器译解成计算机语言。还用编程么?你的大脑甚至可以直接联网,因为所有的电脑都理解你的脑波。他们甚至可以直接在你的大脑里绘制图像,让你凭空闻到气味,触摸到物体,感知空间。你可以同时理解一万个人或者是一万个电脑的思想。因为大家的交流不必受到语言和声波的限制。是不是有点像《黑客帝国》里的Matrix?实话说,Matrix比起这个人机大网络世界来说,真的是小巫见大巫了。

        或许是最后一个器官,但也是迟早的事情。人脑,包含里面的一切思维、记忆,都可以被复制,保存。也许肉体的存在条件总是有个极限,但无机物的存在条件要宽泛许多。当人类的思维与意识突破了肉体的桎梏,以某种无机或是能量的方式存在的时候,是否应当承认,是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永生吧。

        一开始或许是利用某些外挂的附件。比如我们的大多数记忆可以直接从大脑中写入随身的硬盘(就像我们今天的手机,只不过我们今天通过触摸来输入信息)。然后逐渐开始由各类的人造器官来替代我们的肉体(毕竟肉体有使用期限,老换也麻烦,而且皮肉就是没有钛碳合金结实耐用),最后当我们不再需要肉体的时候,就以能量或者是某种物质流的形式存在于世界大网络之中。这团能量里有你全部的记忆,从出生后第一次吸吮母乳的触感到最后一次用肉体声带发出的声音,你认识的每一个人,你爱过的恨过的每一件事,你听过的每一首歌,以及你的所有行为模式。不管这些包含信息的能量是附着在一棵大树上,一滴海水中,还是发散到宇宙空间的某一个角落。总之,那时候的人类总会有办法维持它的有序性和存在性,并可以随时进行解读。而那也就是我们最终存在的证据吧。也许未来某一天,你和朋友相约在某个坐标的宇宙中见见面,而从客观世界的角度来看,就是某个星球上的一块小石头的一小块表面温度上升了0.002摄氏度。这或许就是宇宙在记录我们的方式,改变了那块石头熵的行为表达了一个事件——有两个人来过。

        说到最后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话题。不论我们是成为了一团能量还是一些有序的物质,那是不是就是灵魂呢?我们又应当以什么样的标准去定义人这个概念呢?失去肉体的人,还是人类么?或许应当称为类人?如果需要定义类人这样一个概念,那么失去了多少肉体的人类才会成为类人呢?如果一个人仅仅保留了意识与记忆,他依然会有喜怒哀乐,甚至依然可以创作音乐,欣赏电影,独立思考,与人交流,他还是那个人么?

        如果我们以这样的形式永生,那生命的意义又会是什么呢?

         “愿你们的灵,与魂,与身子得蒙保守。”

        【补记】这是有关健康与医疗的未来展望。说起这个话题,刚刚经历过新冠蹂躏的我觉得有不少东西需要在这篇旧文之后补充一下。

        首先,是这一场2019年末爆发,2020年席卷整个世界的冠状病毒疫情在很大程度上严重地打击了人类在各个方面的自信心。很多人甚至发出感慨:病毒,是人类无法征服的,它们才是地球的统治者。

        对于这样的观点,我既同意,又不同意。同意的部分,是我们确实不曾统治地球,不曾征服地球。自从智人这个物种击败其它亚种在这个星球上独立繁衍开始,我们就是在不断地妥协与适应中艰难前行的。我们躲避极端的气候,追寻食物的踪迹,抵抗其它物种的攻击,建立起自认为辉煌的文明。但今天的人类总是太自大了,整天躲在钢筋混凝土的丛林中孤芳自赏,才会产生出统治了整个地球这样的假想,而且笃信不疑。事实上,大自然总是有各种各样的方法给这些不听话的孩子们上一课。

        至于说不同意的部分,是这种表述中带出的自卑,认为病毒统治了地球。作为一种自然的存在,病毒和人类之间从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竞争者关系。推而广之,所有的物种之间,至少在地球这个范围内,从来都是相互依存,互利共生的关系。从个体来看,一头狮子吃掉几只羊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但宏观而言,这并不是统治。狮子,羊,草原,都是宏观生物圈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病毒,远比人类更早生存于这个星球上。它不仅和我们共生了数百万年,更是在很大程度上参与了我们自身基因的进化与改造。从某个角度而言,如果没有病毒,包括人类在内的众多物种可能根本无法进化出来。

        回到我们关于未来的话题上来,这一场疫情,是否证明了人类的医疗水平仍然脆弱不堪呢?应对这样一场传染病,我们的医疗都捉襟见肘,探讨人工智能、大数据网络对大众医疗的飞跃式推进,甚至永生的话题是不是有些过分乐观了呢?

        我倒不这样认为。相反,我认为这场疫情在很多现实的层面上验证了我在上文中的许多推测。比如说,疫情之后,出现了“健康宝”这样的东西。只要最近生活在中国,你肯定用过这玩意。它本质上就是一个电子记录仪。用以记录你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曾经去过的地点。目的在于更迅速地回溯已感染人的行程、更有效地了解有可能产生密切接触的人群。为什么不直接使用GPS定位信息?第一,手机还不是强可穿戴设备(所谓强可穿戴,指的是佩戴者自行取下的可能性不大。比如种植牙,比如心脏起搏器这类物品。),如果真的想要隐瞒行程,只要不带手机就可以。第二,直接追踪使用者的手机GPS定位信息属于严重侵犯用户个人隐私的行为,于法理、伦理都有很多冲突。即使因为病毒疫情等特殊原因而开放使用,如何有效规避信息收集者滥用这些用户信息又需要更多的努力和时间的检验。所以,健康宝采用的“打卡式”点状信息收集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兼顾了个人物理位置信息的有效性和收集用户隐私的最低必要原则,得以最终通过并迅速应用到现实当中。

        这就是我们之前在文章中探讨过的大数据采集促进大众医疗健康体系的进步形式之一。可以料想,类似于“健康宝”这种形式的信息收集体制不会因为新冠疫情的退散而最终消失。它将很有可能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日常,在多次演进之后更加有效,以更加隐秘的形式默默保护我们的公众健康。你可能会担心,这些信息的收集手段多多少少会在一定程度上侵犯到我们个人的隐私。但是,正如我们之前的文章中所说:“不论你愿意不愿意,未来就是这个样子。”一方面是分享更多个人信息获得更多大众医疗服务与保障,另一方面是保守坚持,不愿开放信息。我们个人会怎样选择很多时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付出这些代价究竟能换来多少回报。当回报远远高于付出的时候,交换往往是顺理成章的。就好像面对陌生环境,很少有人会主动说出自己的信息。但是,在加入一个国家的国籍时,你会很自然地报出你的姓名、年龄、住址等等信息。因为你知道,如果不说,你就享受不到这个国家对你的保护与认同。

        这一场新冠疫情的爆发,可以说又一次为人类公共卫生与大众医疗的发展吹响了冲锋号。在这个角度而言,它并没有迟滞我所预测的未来的脚步,相反,它可能在某些方面大大加快了我们前进的步伐。因为现实就像汹涌的浪潮,可以冲刷掉很多保守而陈旧的陋习,从而给新的伦理和秩序留下更多的空间。

        好吧,关于未来的医疗与健康,今天就先说这么多。在我们踏进永生的大门之前,这将是一个永远聊不完的话题。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029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238评论 3 388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576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214评论 1 28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324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392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16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196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631评论 1 306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19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090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76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410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09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28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952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979评论 2 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