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机械闹钟震响之前,生物钟提前将我唤醒,昭告东营第三日的开始。
温暖的热水澡,洗尽昨夜酒场的烟酒臭气,安利男用香水,让这日清晨的气息焕然一新。窗外阳光很好,学院中间是一个巨大得有些奢侈的运动场,人工草坪,塑胶跑道,是热爱运动者的最爱。随行没有携带运动鞋,使我不得尽情奔跑,但心情已然跳跃着,享受跑道的愉悦。我们对于这个世界,所有感知来自肉身的体验与心灵的体会,此刻没有体验,但内心之体会,已然完美。
院方向我请求,可否将此次国学授课拍摄并制作视频发布,思考片刻,欣然应允。昨夜与院方领导饮酒,他说很多授课者是不愿意被拍摄授课视频的,原因是涉及个人知识产权保护。
这是旁人所想,作为一名授课者,谈点主观看法。授课者之所以拒绝被拍摄,原因更多的可能不是什么知识产权,而是其他。
第一,授课是一个现场口语表达过程,口语表达不可能做到每一句话,每一个词都讲究语法的工整严谨,现场者听来并无歧义和障碍,但被拍摄成视频后,有些授课现场细节是经不起反复推敲的,这是担心之一。尤其是像我这般授课者,随意性很大,旁征博引,纵横恣肆,说不定哪句话用错了典故,念了白字,现场者浑然无觉,而观看视频时就会格外被人注目。
第二,国学这门学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对祖宗典籍的一句话,一个字的认知解读都可能千差万别,有人将于丹奉为国学大师,也有人将其视为邪教教主。正是因为认知与理解的偏差,授课者最害怕的就是争论,现场教学由于时间原因,是一个单方灌输的过程,尤其是国学课程很难开展交流与互动,一个认知问题碰撞起来,可能就是一场不死不休,毫无意义的争论。
正是因为学术方向的多样性,每个人研读国学者在各自的理论逻辑中都能自圆其说,所以最害怕无谓的争论,到头来仿佛鸡对鸭说,谁也说服不了谁。
第三,就是不免有点担心。毕竟现场授课,听众范围很小,大多又是外行,任凭你胡说八道也可能没人知道,但拍摄后放到网络传播就是另一回事了,天下之大藏龙卧虎,高手如云,你是不是真金白银,放到公众视线的熔炉中冶炼一番,很快就见分晓。这或许也是很多授课者拒绝拍摄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