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每天写一篇文章,效果远不如精雕细琢一篇文章来的进步大,就像烧开水一样,要一次性把水烧开,要不然烧十次,得到的是十杯温水。
听着很有道理,所以上周我决定试一次。
上周写了一篇营销洞察类文章,作为营销课的作业。写的时候思路不是特别顺,自己也有不满意的地方,于是打算把这篇4千多字的文章做修改和精简。
结果没想到,这一下手,几乎把全篇文章推翻重来。
刻意练习一篇文章,收获还挺多的。
首先一点,直面自己的“不优秀”。放在以前,自己写的文章,写完发表了就没再看过,这次隔了一周再看一遍,不得了,写得真tm垃圾。
随着坚持写作一年,偶尔会产生幻觉,好像自己慢慢变得厉害起来,方法论说起来一套套的,时不时给别人传授点过来人的经验。但是问问自己,为什么不敢往平台投稿呢?为什么文章的阅读量都不好意思说出去呢?
答案很简单,文章还没达到可发表的水平。
客观认识了自己的真正水平,才有机会继续成长,虽然感情上很难接受事实,但一想到我可能会变得夜郎自大,故步自封,还是蛮庆幸。
其次,以读者的身份重读文章,轻易发现文章中的错误。
隔了一周重读文章,以前写的内容基本上忘得差不多了,所以自己能够像读者一样阅读。文章的逻辑错误,上下文不连接,思路跳跃,写了一大段也没把一件事说清楚,错别字等等情况都一目了然,简直是花样百出。
想想以前没修改就发表的文章,老脸往哪儿搁~~
再次,当你对一个问题反复思考的时候,会有更深的理解。
读文章,相比写文章来说,状态是更放松的,思维也就更发散一些。这时思考同一个问题,就有可能会蹦出新的思路,或者顺着原有的思路再往深处去挖掘。如果再查一下资料,补充信息,也许又能激发出有价值的灵感。
思考的多了,也就深入了,还真是这么个理。
重复,是熟练掌握一门技术的捷径。这句话经常听,很普遍,但却没多少人当真。人们总是觉得只有少数人掌握的秘而不宣的绝招才是捷径,所以忙着寻找秘籍,没时间修炼。
原来大道至简。真惭愧,一把年纪了才有那么点开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