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2-01旧作
一
1993年,迈克.米格诺拉创作了《Hellboy》。二十一年后,由指文图书制作的中文版终于在中国大陆问世,让众多漫迷感慨一声“久违”。
《Hellboy》并非首次在华人地区出版,早在1995年,香港玉皇朝就曾引进过该系列的第一集,与美版相同的开本和页数令其在众多香港薄本漫画中独树一帜。玉皇朝国际部编辑张永康在谈到引进这部漫画的初衷时说到:“漫画,本身就是国际语言,因为构图形象、意识形态,最容易简单直接动人心弦,不分国族!作为专业漫画人,看到优良的漫画,总希望推介给读者诸君,原因乃对创作者的倾慕,喜不自持,另一方面亦希望公诸同好,引证认同眼光。玉皇朝出版集团亦考虑翻译第一本美国漫画,首选《Hellboy》…”
其时,香港各大漫画出版社引进美漫蔚然成风,几乎与玉皇朝出版《地狱之子》同时,天下公司出版了亚历克斯.罗斯的《尔国临格》(《天国降临》)和西蒙.比斯利的《蝙蝠侠对战特警判官》,自由人出版了DC公司的超人系列(《超人之死》、蝙蝠侠系列(《黑骑士归来》、《漫长的万圣节》、《不败之谜》、《第一年、第二年》)和《X战警》,文化传信则出版了15期《再生侠国际中文版》。这几家公司的选择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其话事人的审美,自由人的刘定坚口味清淡,引进的漫画风格相对传统;天下的马荣成口味杂,选中的既有亚历克斯.罗斯这种出身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的学院派,又有西蒙.比斯利这种离开专业学校自辟蹊径的野路子,两者皆是跳出美漫流水线式创作的高手;但口味最刁的还要数黄玉郎,在众多美漫中独独挑中了迈克.米格诺拉的《Hellboy》,眼光不俗。
虽然上述漫画的制作质量比起寻常港漫来堪称精良,但由于美漫在香港的市场实在太小,再加上《风云》和《天子传奇》等本土漫画的强力冲击,这些引进美漫往往后继乏力,在出版几本之后纷纷偃旗息鼓,落得个被低价倾销或是被收藏家束之高阁的下场(售价58元港币的《地狱之子》在淘宝的售价一度仅为5元)。
2005年,借《Hellboy》电影第一部上映的热潮,香港将漫画更名为《地狱怪客》后再次推出,但在出版了两集后又告无疾而终。
十年时光弹指过,终于等到指文出版的《地狱小子》,这个版本可谓生逢其时——经过苏海涛老师创办的《幻想》杂志的启蒙,人称“M大”的美漫研究者Multivac(江业华)多年来的普及与推广,世界图书出版公司、指文图书等一批出版社在市场上的全力破冰,以及根据美漫改编的好莱坞大片的推波助澜,国内已初步形成了适合美漫发展的土壤,热衷美漫的群体也在日益扩大。此外,与其他美漫由成千上万本、数十个系列构成的庞大世界观和数千人的人物体系相比(如DC公司“DC宇宙”和漫威公司“漫威宇宙”),《Hellboy》因诞生时间较短,篇幅适中,衍生系列较少,大大降低了漫迷接触和收藏它的门槛。以其全套十二册的中篇规模,以及相对独立、不与其他美漫世界观枝蔓相连的故事体系来说,堪称最值得收藏的美漫杰作。
二
《地狱小子》诞生的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美国漫画界风云际会的黄金年代,“黑马”(Darkhorse)、“映像”(Image)等中小漫画公司和“传奇”(Legend)等漫画工作室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与DC、漫威这样的巨头一争短长。名家们推陈出新,百花齐放,创造了众多异于传统美漫的里程碑式作品——
1991年,西蒙.比斯利创作了《蝙蝠侠对战特警判官》,面目狰狞、肌肉虬结的人物造型一改超级英雄的美型画风,男性荷尔蒙浓得像是要从画格里喷溅出来。
1993年,弗兰克.米勒创作了《SIN CITY》,黑白高反差效果下的罪恶之城如同出自黑色电影老片,风格浓烈。
1993年,托德.麦克法兰创作了《再生侠》,在黑暗的世界观里诞生了一个与类型式超级英雄完全不同的痛苦灵魂。看过漫画的人永远忘不了这个画面:或日或夜,再生侠站在城市最高处,披风翻卷遮住天幕,满眼红色几乎要烙在读者视网膜上。
1993年,亚历克斯.罗斯创作了《神奇世纪》(Marvels),作者独立以水彩完成的照片级画风让他笔下的漫威群雄栩栩如生,仿佛与我们存在于同一个世界。1996年,他又创作了更为经典的《天国降临》,在这部作品里,超人生出华发,由神变成了人。
但即便在这个神作如群星闪耀的时代,迈克.米格诺拉的《Hellboy》也是其中最璀璨的一颗。
《Hellboy》最早出现在米格诺拉的脑海时,还是个毛茸茸的怪物,线条远不如日后冼练。1993年,米格诺拉创作了两个短篇,先后在圣地亚哥动漫节会场场刊和《漫画购买指南》中刊登,为《Hellboy》定下了斩妖除魔的故事基调和粗粝大气的整体风格。Hellboy既没有美型的外表,也没有酷炫的超能力,像一头闯进瓷器店的公牛,只有一身蛮力和笨拙的战斗技巧,但比起传统的超级英雄,他就是要有趣得多。
即便在二十年后的今天看来,《Hellboy》的画风也绝不过时——人物的变形建立在扎实的素描基础之上,角色棱角分明,以几何线条呈现,大面积的黑白色块塑造出的立体光影使人物具有雕塑般的质感,沉默而有力,这也是《Hellboy》中的人物被制作成玩具后还原度远超其他美漫周边的最主要原因。
《Hellboy》的故事谈不上曲折,但情节展开如同长卷,不徐不疾,怪力乱神以各种超自然现象面貌出现,向你展现一个深邃、神秘的世界。它的分镜不能说流畅,但节奏感极强,画中人物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大色块平涂、仿若版画的画面自有让你目不转睛的力量。它的人物初看只有明暗关系,面无表情,但作者偶尔为画中人添上眼珠,人物登时焕发出非凡光彩。最值得一赞的是米格诺拉对物体质感的表现,木头与石头,棉布与绒布,寥寥几笔,清清楚楚。
三
说到《Hellboy》受爱伦﹒坡小说、恐怖故事、世界各国神话体系和怪谈影响形成的故事风格以及诡异的世界观,在《地狱小子》第一集的附录里,Multivac的《来自地狱》和卓雨的《但见客从地狱来,孤行于世光影间》已经写透了。对《Hellboy》的画面评述,刘冬子以漫画家身份写就的《深沉的绘画语言,炙热的漫画情怀——〈地狱小子〉独特的艺术魅力》实在专业。“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为避免班门弄斧,我也就只好做做版本对比这种粗笨活计。
我手中的《Hellboy》第一集共有四个版本,分别是黑马公司出版的美版,香港1995年和2005年版,以及指文的《地狱小子——毁灭之芽》。
开本、装帧:四个版本大致统一,均是美漫标准开本,尺寸约为25.8×16.8cm。平装,哑粉纸。无论哪个国家出版的《Hellboy》平装本,从设计、质感、手感,以及收藏的便捷程度来说,都远胜硬皮精装的美版收藏版,后者是拿来砌墙用的。
封面:除玉皇朝版本以一幅插画作为封绘外,其余版本均为Logo镶在红色色块上的美版原设封面。指文版的内封完全还原了美版设计,只是多了一个中文Logo。
印刷:美版和指文版印刷尤佳,变换角度对着光源瞧,色块分明,线条清晰,如同版画。香港两个版本之间印刷质量较为接近,但逊于美版和指文版,玉皇朝版偶有套色不准的情况出现。
翻译:先说书名, 1995玉皇朝版译作《地狱之子——魔云翳日》,2005版译作《地狱怪客——毁灭的根源》,指文版译作《地狱小子——毁灭之芽》。除了玉皇朝的译名有一股浓浓的八十年代Cult片的味道外,其他两个版本中规中矩。不过比起“地狱小子”,我更喜欢“地狱之子”。内容翻译上,指文版和玉皇朝版译文都更接近于“信达雅”的要求。
附加值:所有版本都收录了作家罗伯特.布洛克的序言,但指文版收录的Multivac、卓雨、刘冬子的三篇书评,已让指文版值回票价。此外,指文版不但注释详尽,还针对书中出现的各路妖怪增加了大篇幅的解读,好比电影的评论音轨,对于初次接触该系列的漫迷可谓体贴。
指文版唯一的遗憾:资深编辑卓雨先生因字体选择尚可改进为由给指文版打出了95分,那是他作为编辑的完美癖发作。在我看来,指文版至少可以打个97分,唯一的遗憾来自第一回结尾处的那张青蛙,不知道什么原因,印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