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课:虎皮青椒(作学习用)

原创: 和菜头  槽边往事  8月23日

在网上看到一位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写作文很困难,连300字都凑不足。于是打算给孩子看我写的《虎皮青椒》,希望孩子能从中学习和借鉴。

这是很多家长经常会做的事情。孩子苦于无法完成作文,家长就找来一些他们认为的好文章,让孩子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所以,孩子不但要面对来自“别人家孩子”的压力,还得面对“别人家叔叔”的压力。作为别人家的叔叔,我并不赞同家长的这种做法,而且不相信这种做法能产生正面的效果。

接下来,我会以写作者的身份谈谈我的看法。首先,还是先看一下我这篇大约十年前写的文章:

《虎皮青椒》

作者:和菜头

百度知道上有一个问题:想做虎皮青椒,请问虎皮去哪里买?

问这个问题的人,你可曾想过一只青椒的寂寥?想它枯荣只在一岁之间,短暂的草本植物。想它曾在露水中幻想明天,在蟋蟀的鸣叫中入睡。却被拽下枝条,扔进柳条的框子,被送到陌生的菜市场。一双大手粗暴地抓起它来,随意扔到斑驳肮脏的秤盘里,在极为轻慢的语气里被倒进廉价的塑料袋。在厨房的角落里被遗忘,在冰箱的黑暗中受尽冷遇。等待最后的那一天到来,人们甚至不肯提及它的名字,因为它不过是配菜。

它在沙拉里跑过龙套,在披萨中扮演路人甲,最惨的是青椒炒肉了---它越是努力,人们骂得也就越是厉害,说这是肉炒青椒。毫无疑问,换了任何人躺在盘子里,也能从这个名字里听出明显的恶意和嘲讽。不错,这就是一只青椒,一个死跑龙套的,一个永远的餐桌配角。

如果你不明白这份寂寥,那么你也永远看不懂曾志伟,看不懂埃德·哈里斯,不明白一位万年配角的心情。你知道眼睁睁看着男主角一把抱住漂亮女主角,吻下去,吻下去,而你站在一边只能看着是什么感觉么?你知道人们把最慷慨的掌声献给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却半心半意地晃动手腕,希望最佳男配角的部分快点过去,甚至悍然切换成广告,站在舞台上是怎样的一种心酸和苍凉?你不知道,所以,你不知道一份虎皮青椒对于一只青椒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只青椒来说,能够演出一部虎皮青椒,意味着一生中至高无上的荣誉。哪怕这道菜永远只能在普通餐馆上演,它也是当仁不让的主演。这一次,人们不再在意它是否榨出了丰美的汁液,甚至无需它继续展示翠绿的外形,更不会无视它的存在而讨论其他。人们眼里心里只有你,只有青椒,最多会要求来一点点醋,以消解它火热的激情。这一次,它不再是无名的“那个”,请叫出它的名字青椒,请大声叫出它的全名:虎皮青椒。因为,它是主演!除了青椒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存在。那是它的舞台,那是它的时刻,它就是世界之王!

你觉得一只青椒会在意去哪里买虎皮这种无聊问题么?不,它像一个真正的大腕那样保持着矜持的沉默。而把这种解释性工作留给经纪人,也就是我,对公众作出解答。

许多蠢货,这世界有许多蠢货,居然会想到虎皮青椒放糖的点子。你会在吃鱼翅的时候放咖喱么?你会在吃三文鱼的时候蘸白糖么?他们甚至都不知道,做虎皮青椒最正宗的方法是用尖椒,而不是猥琐的灯笼辣,甚至是恶俗的柿子椒。柿子椒什么时候也敢称自己是辣椒了?记住了:它是水果!灯笼辣几时也敢穿虎皮了?看看它的身材相貌,武大郎也能穿虎皮裙么?

唯有尖椒,才拥有流线型的身材和炽热的内心。在热油中忍受烙伤,带着一身老虎斑纹的刺青被端上桌子。盐味、酱油味和焦糊味混合,浑然天成辣椒的香味。用来开胃,用来下饭,再合适不过。如果再加上一点点醋,味道的丰富程度和一位老水手的一生相差无几。用虎皮青椒下饭,许多人吃到热泪盈眶。

即便是在北京这样大而无当,人情冷漠的残酷所在,一份虎皮青椒也能让我们想起小镇里的童年,想起世间儿女,呼灯篱落,想起妈妈叫我们回家吃饭。想起爸爸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青椒在流光中用自己生命的汁液在歌唱,它在塑料盘子里歌唱,在铁皮盘子里歌唱,在豁了边的白瓷盘子里歌唱。民工听过,市民听过,白领也听过。

世界上没有不好吃的虎皮青椒,在每一次青椒可以担纲主演的机会里,它从未失败过。

在那么多年之后,我相信这篇文章还是能打动许多人,能让人产生无限的唏嘘感慨。当时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极为顺利,前后可能半小时就写完了。因为我在一早就已经想清楚了文章的结尾应该是怎样的。我想写一条骄傲的青椒,一条快乐的青椒,在所有人碗里放声歌唱,然后完美谢幕。想清楚了这样的结尾,开头和中段就变得非常容易。我只需要如实陈述青椒的命运不公,遭人冷落,最后的情感就一定能够强力抬升起来。

为什么我能做到而小朋友做不到?

因为家长看到的只是一篇文章而已,却看不到在这篇文章之前,我已经在网上写了七八年时间。如果算上学校里写作文的时光,前后加起来可能有十几年。所以,我拥有足够多的经验和技巧,准确地表达我想要表达的情感,也能够准确地把自己的情感传递给读者。小朋友呢?

这样的文章哪怕对于我而言,大概十年里也才会能写出一两篇来,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一挥而就。如果你仔细阅读这篇文章的话,会发现它的情感从头到尾都是饱满的---因为在那么多年的人生经历里,我有这样的情感在一点点累积,我有一些话想要说出口,但是我苦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载体,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借口。直到有人问“想做虎皮青椒,请问虎皮去哪里买?”,这个带着戏谑味道的提问,一下子帮我找到了内心的出口。我决定要为青椒说话,也是为了我自己说话。

拿我十年一篇的文章让小朋友去看,让他们去学习,他们能学到什么?学文笔、学造句,还是学结构?《虎皮青椒》不是适合用来学习写作的对象,撑住这篇文章的是充沛的情感,打动人的同样是其中的情感。临摹他人作品是学习创作的第一步,但情感是临摹不了的。能临摹的是写作最基础的元素:如何描写和陈述,把一件事情给说清楚。

《虎皮青椒》不是写给孩子看的,它只能在成人读者那里得到最多共鸣。成人读者觉得感动,乃是因为有类似的人生际遇,受过挫折,受过冷遇,也曾经独自飘零,孤苦无依。所以,才会很快笑着读出其中的隐喻,并且很快把自己代入那条孤独的青椒。对于成人而言,这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无论小说、戏剧、电影,这样的阅读训练几乎每天都在进行。而对于孩子而言,他们并没有那么多人生阅历,也就不会通过阅读而产生类似的情感。

他们被家长指定阅读这样的文章,出于对家长的信任也好,对家长的服从也罢,孩子们能读完所有的文字。然后,对于家长所谓的“好文章”他们是这样理解的:写作文的要点就在于像这个作者叔叔一样,东拉西扯,写上一大堆比喻句、排比句,最后能够填满三页作文纸,就算是成功。他们不会觉得关于青椒的诸多描写有什么具体的意蕴,也不会觉得那是一种写作上的必须,那不过是为了凑字数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罢了。

成人所谓的“好”和孩子所认定的“好”,并不是一个概念。把成人认定的“好”强加给孩子,因为他们缺乏必要的理解力和兴趣,反而会引起误解和偏差,甚至打消他们尝试和学习写作的兴趣。为了满足家长和教师,他们会努力试着用各种所谓的“好文笔”套文章结构,套遣词造句,造出各种空洞无味的文章来,并且在毕业之后的余生里,远远避开任何有关写作的事情。

我们都有过孩子的时期,我们也都在那个时期学习过写作。不幸的是,无论学习成与不成,在我们变成成人之后,就会彻底忘记当年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学习过程中遇见的障碍,以及如何建立起来的写作经验。当我们身处高楼,看惯了窗外的风景,就会忘记当初的地基是如何一点点打下去的。我们拖着孩子的手,指点着窗外的风景要他们看,并且要求他们临摹的时候,浑然忘记了他们现在应该在地下室里先去数砖头,给自己打牢一个小地基。

既然我们都会忘记童年、少年时代的感受,那么唯一合适的方式就是从小朋友认定的“好”开始。小朋友也有小朋友认定的好文章,好故事,好小说,而且愿意在上面花时间。哪怕是一个4、5岁的小孩子,在睡前的故事时间,也会重复点播他喜欢的那几个故事。在那些孩子喜欢的故事里,同样蕴藏着所有的写作规律。它们之所以能够吸引孩子,就是因为这些写作规律在发生作用。而且,这些写作规律往往涉及写作最基本的部分:叙述。

它们能够精准地叙述事物,在最短的时间里利用比喻和描写建立起人物生动的形象。它们能巧妙地叙述故事,让小朋友忍不住追问后来呢?然后呢?一直专注于故事情节。它们能合理运用想象力,构建一个小朋友所能理解的世界,不会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心智水平。

如果是作为写作参考的话,去拆解这样的作品,可能孩子的收获要远大于所谓的“范文”。因为他们喜欢,如果家长能够讲解这个故事何以好看,那么他们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最传统的讲故事技巧。而有了必要的技巧和手段,他们就有可能去创造他们自己的文字世界。对于家长而言,在小朋友写作的早期,最应该关注的不是字数,也不是文笔,而是他们是否真的在观察,然后能否准确描述自己所见。字数永远只会是这个过程的副产品,如果的确有能力观察,那么要表达的东西只会超过字数限制。文笔也是同样,不好的文笔说明技巧不熟练,文字作为工具不顺手,只要写下去总是会自己升级换代的。

而把注意力放在文笔和字数上,只会败坏这种学习的过程。这一点不单体现在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上,更体现在许多成人对自己的要求上。两者的结果都一样,都是让人感到挫败和沮丧,造成太早放弃。在我这些年的个人经历里,经常有朋友拿了父母退休后偶尔写的文章来给我看。这些父母里,越是文化教育程度不高,越是不懂得如何写作的人,写出来的文字越是充满朴素的力量。

他们基本不会用修辞,或者用一些糟糕的修辞,但是每一个字都是他们想要说的,每一件事都是他们经历过的。他们的写作工具只是口语,如同面对面把一件事情说给你听。但是,这些事情已经在他们心里反反复复过了许多遍,也许在人前也讲过许多次,所以一旦成文,自然而然有一种简短、坦白、准确、凝练的风格,反而没有多少冗赘的部分。即便是家庭琐事,个人经历,也能让人读得津津有味。他们最大的优势是什么?是他们观察过生活,他们经历过人生,然后他们没有字数上的限制,对自己的文笔没有任何要求。

所以,我理解家长陪太子读书的痛苦,但我不认为其中的某些痛苦是必须的。对于家长,我认为需要在文字上做到两件事情:1、通过自己孩子喜欢的文学作品,了解自己孩子的喜好,并且有能力反向解析这些作品,指导孩子从中学习写作(讲故事)的技巧;2、自己应该拥有阅读上朴质刚健的审美,知道精准的描写是写作的最高标准,而非所谓的文笔好坏,字数多少。就像是一个建筑师,懂得如何欣赏建筑物的地基。学会在没有管线、没有装修、没有照明的情况下,看懂地基是否稳固坚实,鼓励孩子做好基础性的工作,而不是奢望第二天他们就能把作文装修得花团锦簇,貌似魅惑。

所谓的美文,对孩子的借鉴意义很少。在学习写作之初,孩子需要学习的是扎马步。而马步绝对不会是美的,绝对不会有多少人鼓掌喝彩。想到这里,我不禁疑心:其实许多孩子已经写过那些扎实准确的文字,却被家长错过,强拉着他们看隔壁家孩子在房顶表演轻功去了。

最后,如果说《虎皮青椒》这篇文章对于小朋友真的有什么价值,其实就只有一句话:试着用你描写的对象作为自己的视角,就是说,写青椒就想着自己是一只青椒,写蚂蚁就想着自己是一只蚂蚁,这样写出来的文章会给人带来不一样的感受。

这的确是种有用的写作技巧,但也仅只是技巧而已。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5,033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72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47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4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48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91评论 1 28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5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700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856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6评论 2 32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87评论 1 333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30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34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90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8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74评论 2 352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26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