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总是无法提高,家长陷于深深的纠结中,怎么办?请看一位家长的叙述:
我知道学习是孩子的事,也尝试着让孩子自己去安排,孩子的学习依然没有起色,甚至越来越差。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感觉所做的努力都白费了,孩子深深的打击着我。所以我内心还一直在抗争,也很害怕输,怕我自己的选择是不是以后会后悔。
我感觉好像是我知道问题的症结,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是我自己的造成的,而我一旦做不到,我就开始崩溃,内疚,满满的自责和否定自己。答案好像也在我心中,可是我还是会一遍又一遍的问为什么?扯着孩子,扯着老公问为什么?觉得老公做的挺好,可我就是感觉不到幸福,心里有个填不满的洞。
孩子的学习是包含多方面的,学业只是学习的一个部分。学习的身心基础包括心理基础,动机基础和生理基础。如果这些基础发展好的话,孩子的学业也可能不会差到哪儿去。
我们更应看到孩子的现状,接纳他真实的水平和能力,从0到100法来接纳。可能我们父母当年是学霸,不明白孩子为什么那么差?当孩子的成绩跟我的期望相差较远时,所以心里就会有忧虑。
“我们教育孩子其实不是为了他们,而是为了我们自己。我的孩子如果出去没有教养,我会丢人。如果我的孩子学习很差,我也会没面子。所以家长施加各种压力,要求孩子考出好成绩,这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期望和需求。但孩子的学习成绩难道比他的快乐还重要吗”?——张德芬
听过一个故事:一个太太,她邻居的孩子长大后都很有成就,都去美国念书就业了。而她的孩子没什么成就,一个在开早餐店,一个在开美容院。这个太太每天早上到她儿子开的早餐店喝豆浆,帮忙招呼客人,跟孙子玩玩。下午到女儿开的美容院跟客人聊天,做做脸。而她邻居的孩子一直在国外,偶尔才回来一次,一个月打一次电话都已经很不错了。谁快乐?所以说快乐更重要。
责备自己、陷入内疚、否定自我等行为都是削弱自己力量的模式,心里有个填不满的洞。这并非一时形成,是多年来累积的后果。那么改变也非一蹴而就,需要时间,更加需要自主性。如果现在要在某一个地方做改变,从哪里入手?选择一个愿意践行的行为,开启第一步。
如果知道问题症结所在,那就需要去做!践行的行动要跟上脑子。否则就永远是知道而做不到,而知道还可以借助他人的帮助,而做到却只能自己帮忙自己了。
如果不愿意改变,不去做,还是抱怨黑洞和自责,就要请自己思考未来十年、二十年、三十年是否还想继续这样的生活?
有时候需要让我们思考清楚自己行为的代价,让自己思考人生的问题,行动起来才有改变。
选择继续无法面对,接下来会是怎样的情形?要付出怎样的代价?永远在现世中轮回,不用等下辈子了,这辈子就是循环往复的痛苦、焦虑和自责。
如果做丁点的改变呢?也许就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最后6段来自幸福双翼郑海英老师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