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发自简书App
说足球起源于中国蹴鞠,每每听到这样的话,我都嗤之以鼻。
蹴鞠始于齐国临淄城,盛于北宋汴梁城,没落于明清。就像唐代的马球,蹴鞠在宋代为贵族士大夫的风雅嗜好,是上层社会重要的社交活动,是达官显贵交流感情的平台。
现代足球是英国人发明的,12世纪时,士兵们踢北欧海盗的脑壳泄愤,表达对胜利的渴望,和对敌人的蔑视,后来才渐渐发展成皮革缝制的球。
故而言之,蹴鞠是太平时代的产物,足球生于刀与火的战场。无怪忽,国足踢得漫不经心,西洋人踢得血脉偾张,原来都是优良传统。
以上说笑,不必当真,只算是安慰国足球迷们那颗玻璃心吧。
就像某国足大佬喊的话,“你行你上啊!”,人家已经尽力了,虽然他们不济,可毕竟是当下国内最会蹴鞠的人,就这水平,各位看着办吧。
就地解散,不玩儿了吧,各人回家玩咱的乒乓球去?显然不能意气用事。那么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可究竟是哪个环节呢?有说足协太官僚,有说球员没担当、没追求,有的说联赛得改革,有的说国人体格不行,等等。
凡是体育运动,都有它的内在规律。同样是东亚人种,以动作灵巧细腻著称于世,乒乓球我们为什么能够碾压日韩。很大原因是我们的群众基础更好。以我这个业余选手为例,从小拍子用过纯木的,俗称“光腚板”,后来用过只有海绵没有胶皮的,球台用过石台水泥台还有课桌,以砖头或书本做球网。总之,无论条件多差,热度始终不减。这样的孩子一路练下来,对球的旋转,对击球的力度,对触球的部位,会有一个很深的领悟。然后再往专业路子上引,起点会比较高。
再有就是,我们对乒乓这项运动,理解最为透彻。比方说,实力相当的乒乓球运动员之间,如果自己的弱点被对方抓住,而自己没有反制措施,弱点会被无限放大。再比如,只要不是一分定胜负,乒乓最终比的就是上台率。目前的发展趋势是,旋转第一,速度第二。连我这业余爱好者,都能说上这么多,足可说明乒乓乃天朝第一绝技。
足球当然也需要群众基础。可惜很长时间,这项运动只在大城市普及。小学时,同学从青岛老家带来个足球,我们都不知道怎么个规则,以为像丢沙包一样,就让其中一个站在中间当靶子,两边的人往他身上踢,踢中就算输了,回想起来很是可笑。最近看到女儿的小学里,组建了足球队,每天下午放学前和每个周末,都在集训。球服球鞋球袜装备齐全,踢起来也有板有眼,小学之间定期安排联赛。听说巴西踢足球的孩子,吃饭睡觉走路都是和球黏在一起的,从小培养球感,达到人球一体,不知道我们做的这些,够不够撑起大国足球梦。
说到对足球的理解,我们似乎认识有偏差。都以为练好技术是为了进攻,其实提高技术只是为了把球控在自己脚下;都说下底传中很好使,其实在某一区域形成以多打少才是王道;都埋怨没有能带球突破的人选,其实无球跑动更重要;都觉得外国教练会念经,其实大学教授根本教不会小学生;都咬着牙提倡身体对抗,其实球传开了,根本就不给你对抗的机会 ;都骂国足不懂配合,其实相互之间的信任更重要……。
叙利亚山河破碎,可足球依然坚挺,怪哉?奈何?
吐槽无益,然不吐不快。
图片发自简书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