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北京城里藏龙卧虎,不定哪条逼仄的胡同里一扇不起眼的门后,就坐着一个才华惊艳的青年。
谈起徐志摩来,你会想到什么?是再别康桥时的温婉柔情,依依不舍,还是与陆小曼的那份奋不顾身的倾城之恋,亦或是那架失事的飞机载着他疲惫的身躯和自由的梦想永远离开了生活的艰辛。他为爱而生,也为情而灭。
我们怀念他,也愿意了解这个人极其短暂而又极其辉煌热烈的一生。短短三十余载,他便经历了旁人无法企及的荣耀伤悲,酸甜苦辣,爱恨情仇,造就不朽的传奇,这样的生命是有意义的。
我们没有理由不爱徐志摩,如果不是他你怎么会想到这世界上还有这么一个人,他热爱生活,把水深火热的日子过成诗;他追逐梦想,千里迢迢探求理性自由;他忠于自我,从未在世俗面前畏葸不前;亦从未辜负爱情,对林徽因的追逐,对陆小曼的热烈哪一段不是千古绝唱。他的才华可以折服古今中外的文人学者,泰戈尔、胡适、陈西滢……好像没有谁是志摩无法用文字感化的,他在那个时代,生活地尽兴而纯粹,这才像是一个诗人该有的模样。
然而,我们也没有理由百分之百的尊敬他,爱他,崇拜他。他为着所谓的民主自由固执地与幼仪离婚,又把她弃在陌生的国度。她可以为了林徽因,为了陆小曼,为了他心头所谓的爱和浪漫放弃他的学位而横跨大洋去追逐,却只见过亲生儿子两面,三个月时的生和三岁时的死。他克服万难把陆小曼娶进家门,却不顾生养他的父母怎样哀叹,怎样无奈,只管自己快不快活。她不是好父亲,好儿子,也算不上是好丈夫。
不可置否的是,无论他是热情如火的徐志摩还是追逐自我的徐志摩,他都是闪耀在民国时期的一颗巨星,用自己的力量和光热开拓了属于他的徐志摩时代。
我们可以批判他,但不能不佩服他,民国时代虽然充斥着理想和自由,但传统的思想还是根深蒂固,他在那样的时代依然能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实为不易。而我们已然有幸生于这样的年代,却少了一些追逐的勇气,和对于理想与真爱的奋不顾身。
他如此温和,如此儒雅,腹中有才华,笔中有柔情,整个人散发出的午后的那种淡黄色温柔的光亮,那也是氤氲在民国空气中的色彩。你要问我一提起民国我会想到什么,无疑是徐志摩和他那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是的!她像润物细无声般的让我们记住他,钦佩他,习惯看他的诗词,品咂他的感情,可偏偏又在这时候轻轻地,悄悄地离开他的时代,没来得及道一声再见,只留下无尽的怀念和惋惜。而他的故事戛然而止,就像是一个还未完成的梦,却突然惊醒,想知道结局却再也无法安心入眠。对于徐志摩的死,心中的惋惜,若此。
不忍看他的这样草率的离别,于是返回去一遍遍地追悼他那些疯狂而浪漫的故事,却发现,再好的故事读着读着也总会有结尾,再怎么读也总会读到飞机坠毁的那一天,他还是死了。
他的墓碑上刻道:诗人徐志摩。这可能是对他最好的诠释了,璀璨的烟火会有消失的一刻,芬芳的花朵会有凋零的一天,人固有一死只要留下回忆,就没有白来这世上一遭,就可以让后人深沉地怀念,铭记。
我们致敬徐志摩,也致敬他生活在那个伟大的时代和那些灿烂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