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有很多舶来的成功,个人发展也是一样,英文水准高一点,在学业和事业上都会有更多机遇。我生在90年边上,身边的同龄人大致四分之一有留学经历,小部分仍在海外工作,大部分回了国。经过雅思/托福/GRE/GMAT洗礼的人,语言上都曾是不差的,但并非所有海归都能“全球化”到骨子里——这不只是听说读写的能力差异,也不仅指对西方文化的理解程度——在我有限但认真的观察中,一个某国人彻底国际化的标志是,在涉外交流时,他不再需要有“鼓起勇气”的那一股闷劲儿,言语和心态上都十分自然,可以不吹不黑地看待祖国和他国、同胞和老外。
而幼儿时期,可能是最适宜打下“国际化”基础的阶段呐!因为小孩子说话,最自然随性,最不缺胆子;在母语和外语的屏障形成之前,就让语言的河流冲刷出开阔的原野。
亲子英语的教学资料浩如烟海,大理论小技巧莫衷一是,到底哪一位作者更值得我们信任呢?我认为“晓华亲子英语课”之《让孩子轻松说出地道英语》必是其一。晓华是外语领域的资深专业人士,也是一位重视实践的睿智妈妈;而最最难得的是,她可成为孩子的玩伴,让自己的女儿Emma愉快地享受学习英语的亲子时光,在潜移默化的进步中,把开启国际视野的钥匙悄悄地放进了孩子的口袋。如果你听一听Emma和晓华的广播节目,一定会被Emma的快乐情绪感染到。
自然习得,是晓华提倡的态度和方法。要自然,就不必一味地追求快速和准确;在一定的学习阶段里,家长可以讲散装英语,孩子可以有犯错的空间;只要作用于交流,语言就正在执行它的使命,兴趣和探索欲,就会从宽容和鼓励中生发出来。不必过分担心口音的问题,也别排斥呆萌无厘头的baby talk(幼稚的娃娃式语言),相信孩子的校正能力,也是不把家长当成绝对权威的题中之意。
自然习得的另一层意思,是摈弃掉“不自然”的学习方法。人们总会觉得在本土刻意讲外语,有一点奇怪,连晓华也坦言刚开始会有一点不自在;但英语还是要学的,怎么办呢?把孩子扔给培训机构好了;天天放英文儿歌,让孩子磨磨耳朵好了——如果你这样做了,那孩子与英文的关系,可能就不那么自然了。
晓华认为再好的英语老师,也抵不过父母的启蒙作用,孩子需要不同的语言学习场景,但亲子之间的传情达意,是培训机构替代不了的。
还有另一些误区,不是源于家长完全逃避教学任务,而是家长把自我安慰和真正有效的亲子教学混为一谈了,比如盲目地放英文背景音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去年春节我回老家走亲戚,就在小侄子家见证了最低效的磨耳朵,“apple、banana、candy”和搓麻将、嗑瓜子的声音扭打在一起,孩子最终学会的还是“大三元大四喜清一色十三幺”,电视里播放的英文儿歌,大人没空听、孩子听不懂,也就只能给出牌增加点儿节奏感了。
晓华的书会给家长们理念上的示范,但抽象的理念和实操之间,还隔着一层窗户纸;若是没有一些拿来即可用的工具,那就算不上一本实用的教学书了。幸好晓华的书中有足足100页的内容,在手把手教读者做一个“双语家长”。
日常对话如何从“蹦字”到连成整句,不同学习阶段该选择什么绘本,儿歌教哪些怎么教……这些执行步骤,都能照着书中的葫芦画出瓢儿来。所以这本《让孩子轻松说出地道英语》完全能陪伴家长和孩子度过2-4岁的幼儿英语启蒙时光,甚至更长。
每当书库里没有存货了,便可以向晓华索要书单;如果孩子抵触英语、没有耐心,晓华会启发你进入“自然习得”的不二法门;假如你也和数万名听众一样,喜欢晓华和Emma专业而又活泼的播讲,那么请一定要一边读书,一边在专注理解的基础上听亲子英语节目;和晓华、Emma,和与你一样认真付出、有脑有爱的妈妈爸爸们一起,和孩子一起,在巴别塔上登高,把全世界的风景都看到。
我记得中学的时候,教英文的女老师常打扮得比其他老师洋气一点;我想能耐心学好、教好英文的妈妈,一定也会更加可爱呢!物质和精神组成了世界,精神用语言来承载,语言或许是工具、是技能,但晓华的经历告诉我们,语言还可以是母爱本身。她说:自己对英语的强烈兴趣,就源自于平日里严厉的妈妈(Emma的外婆)在给自己讲英语故事时,会变得格外温柔,那是晓华关于幸福亲子时光的,最深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