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秋天,可乐爸爸妈妈原本安排了一次大理的旅行,连机票酒店民宿都定好了,还有计划爬玉龙雪山。为了保证万无一失,可乐妈妈测了一下有没有宝宝,结果发现居然有了可乐,意外/高兴的同时,我们取消了大理之行,开始了一场新的冒险。
不知道什么时候,大理就这样在妈妈心中种下了种子。大概理想中的生活,是可乐每天可以有好的空气和阳光,亲密接触大自然,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小伙伴可以一起玩耍。
2019年4月,爸爸从自己呆了8年半的公司离职,5月份来到北京,加入了一家至少在当前还挺令人自豪、业界尊敬的新公司,叫bytedance。就这样,一呆就是两年,这期间经历了疫情,也经历了疫情恢复之后的连续雾霾,而这两天北京的天气,大概像大理一样美好。可是,每当雾霾严重的时候,妈妈总会有一股带可乐逃离北京的冲动。也确实,从城市环境和生活质量上来说,杭州、南昌、北京,北京是彻底垫底的,城市建设上没有审美、空气糟糕,只有教育和医疗是碾压其他地方。而这股想去大理的冲动,大概不单纯因为北京的不美好,而更多是我们对一个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田野、阳光、好空气、家人的陪伴、自由的时光。
美好生活真的那么美好吗?现在的生活真的不那么美好吗?
爸爸时常有一个小担心,当我们投入到我们所想的美好生活中,我们是否有能力过好这种生活?
假如我们有了大理的小院子,院子里有一个小池塘,池塘里有好多条黑色、白色、红色的小鱼游来游去,还有睡莲飘在上面。池塘旁边是一颗柿子树,阳光每天早晨都会透过树叶照在院子里,坐在树下面的躺椅上晒太阳非常舒服。客厅和厨房正对着院子,有着大大的落地窗,推开门走过一段两米的石板小路就能到达院子另一边的菜地,菜地里种满了我们常吃的蔬菜,有茄子、辣椒、油麦菜、丝瓜等。在客厅的沙发坐着,能一眼望到院子另一边菜地里忙碌的虫子和蝴蝶。在餐厅做好了饭,常常可以直接端到院子里的小木桌上用餐,而桌子上的餐食,常常是一大盘我们自己种的各种蔬菜的沙拉,然后妈妈烤了一大堆土豆,还有从菜场买回来的土鸡做的白斩鸡。一个大大瓶子里,用薄荷和柠檬泡的水,当然我会加冰块的。吃完饭,大概一般会把餐具往厨房一丢,我们就开始在客厅里玩儿游戏,有时候玩儿棋牌,有时候玩儿电子游戏,有时候一起看动画片或者电影。也许会出去到外面散个步,走出家门,往前走是一片规整的田野,两片田野中间是一个小溪,里面有石头和杂草,也有螃蟹和小鱼,我们经常会抓几只新的小动物,带回家里的池塘做客,而经常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来做客的小动物自己会逃走,我们也不会觉得可惜;出门往后走,也是几排跟我们家差不多的房屋,房屋之间都是石板路,旁边摆满了不知道什么名字的各种花,石板路中间有一课很大的树,大概是比较高的榕树,是这片社区的中心。每天这个时候,零散有几个邻居带着家里的孩子在外面玩耍,我们会跟他们友善的交流,孩子们打闹在一起,偶尔还会去对方家里做客和吃饭,交换一些礼物。每一个邻居都有有趣而美好的故事,和令人尊敬的经历和学识。在外面散步,或者在家里的客厅玩耍一段时间之后,大概会洗漱准备休息了,可乐宝宝明天一早还要去参加幼儿园的春游,而爸爸妈妈明天计划开车去城里买一些日用品,还想看个电影,再买个户外烧烤支架和一个适合放在二楼露台的躺椅。二楼的露台虽然不怎么去,也经常会晒满衣服,但确实站在上面远眺的时候,仿佛是在俯瞰一个梦里的理想世界,没有高楼、没有杂乱的屋顶、有的是远处的不高的深绿的山峦,和近处安静的一群屋顶,被透蓝的飘着白云的天空稳稳盖住。等可乐睡下了,爸爸妈妈回到客厅,收拾完厨房的餐具,会拿着啤酒,放一部选了半天才选好的电影,靠在一起看电影,偶尔拿起手机刷一下。到了深夜,爸爸妈妈也睡觉去了。
第二条早晨,在床上被可乐搞醒,也有可能是跟可乐一起醒的。在大床上跟可乐打闹半天之后,我们按部就班又熟练的开始早晨的步骤,妈妈烤了面包,炒了一些五颜六色的蔬菜,然后温了三杯牛奶。爸爸陪着可乐在院子里打扫了一下石板路,然后看看昨天抓回来的螃蟹和小鱼相处的怎么样,再去菜地了摘了几颗西红柿和茄子回来。吃完早餐,爸爸妈妈步行送可乐去了幼儿园,可乐带着自己的玩具准备跟小伙伴分享。而我们回到家里,我开始准备跑步,妈妈把露台的衣服全部收起来,然后开始用随手在田野里拿回来的花草布置露台,还播放着音乐,给自己泡了一大杯柠檬水。一上午我都在跑步健身,有时候妈妈会加入,有时候我也会偷懒,跟妈妈一起忙活一点事情。中午我们一般会想出去吃,然后在农贸市场逛好半天,但每次都买一些不多的新鲜蔬菜回来,因为家里种的也根本吃不完。下午有时候会睡一会儿,然后起床准备晚餐或者看书,也有可能开车去洱海旁边散步,到了时间,去接可乐回家,在小院子里吃饭、吃完饭做游戏、散步。就这样一天又过去了。
有时候我们会安排两三天的自驾周边游,每一处都有风景。车的后备箱有两个躺椅和一个小桌子,还有一个帐篷。我们会在家里准备好各种吃的,开车到洱海旁边,一边钓鱼一边看书或者陪可乐玩儿。大概在这样的日子里,我们会希望再养一个宠物,或者再要一个宝宝,为我们的家庭增加一个成员吧。我们也会经常去思考生活的目的,我们会感觉时间很慢、日子很长、我们每天的乐趣很多,也许也会很淡。我们每天获取的新知,往往来自电影和书籍,来自新闻。我们会想着要为生活制造某一种目的,总想着做点什么,这个感觉经常浮现和被讨论。比如开个店、写东西、做个烘焙博主、记录每天的美食等等。而思考这个问题的背后,大概是对人生意义的思考:我们生活的目的性,时间的意义、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并不奇怪,任何人处在这种生活下,思考这种问题是必然,被这种问题困扰也是必然。而如果我们认为,这样的生活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就是意义,那大概我们就不会思考这些问题,因为我们已然在意义当中。而如果我们的这种生活本身也是一种在当下环境下的惯性,那就必然会有大把静下来的时间,去思考意义的问题吧。
突然发现,一口气写了这么多对这种生活的描述和想象。假如这样生活1个月、半年、1年会怎么样呢?我想可能1个月,我们就会开始给自己定更多新的生活小目标,半年开始就思考更大的目标了吧。
其实,人的一生,说短也很短,说长也很长。而一分一秒的流逝的时间,如何被赋予意义,这个问题本身,说有意义也有意义,说无意义也无意义。我们为什么要思考意义呢?假如不去思考,又会如何?大概假如不会思考,我觉得都不会有这篇文章,都不会有我们对梦中的大理的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规划。假如不去思考意义的问题,我们又何必关心是在大理,还是在北京,还是在杭州呢?我们想去追求某一个生活状态,这本身不就是希望在自己身上流逝的时间,变的更有意义吗?我们想去大理,其实背后就是一种对意义的探寻过程。但我们好像又完全不必把在大理的理想生活,当做意义的终极答案。因为假如我们探寻一段时间之后,发现我们所期待的大理生活很美好,但并没有让我们停下去思考意义的问题,生活目的的问题,那我们也不必自责和停下脚步,大可以继续探寻下去吧。而这个探寻意义的过程,似乎本身就为时间赋予了意义。你的时间是这样过的,还是那样过的;是碌碌无为、没有规划而过,还是被雕琢设计,被一分一秒都觉知和观照而过,就是因为我们让自己去探寻意义的过程中,让这一点发生了变化。原本我们可以庸碌无为,但我们要探寻点什么,于是时间有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形状和姿态。
而对意义的思考有停止吗?我相信是有的。当我们已然处在意义实现的过程当中,我们就会专注在当下在做的事情,而不再被对意义的思考所困。而当在这个时候,停止思考意义,是不可怕的。因为我们专注当下,我们在雕琢自己的时间。
没错,这篇给可乐的信,让爸爸想通了这样一个事情,我们通过探寻意义,或者通过探寻生活的目的,不自觉的雕琢了属于自己的时间。而自己度过被自己雕琢的时间,时间有了意义感。
爱你们。
于北京,天气好的像大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