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刚刚结束。有人说,高考只是决定了你将去哪座城、和谁一起点外卖、和谁过四年、和谁过一生。想到人生中唯一的一次高考已经过去十多年,中年的少男少女们,心里的滋味是否有点复杂。
我曾经悄悄观察过我的同学们:相比大学而言,高中时期萌发的恋情好像更能稳定。也许是因为少男少女刚刚长成,紧张的三年时间里所有休闲都被剥夺,一不小心从书堆缝隙里望见阳光照耀着谁的脸,就很容易望到心里去,慢慢生根。
少年1的爱情长跑
我所在的高中,中考第一名的男同学有个从初中就开始交往的女朋友,就在我们隔壁班。男生瘦瘦高高的,眼睛很有神,有点帅;女生学习成绩一般,个子不高,样子很温顺,圆润的脸上有些调皮的小雀斑。男生一进校就遭遇满怀关切的老师们各种棒打鸳鸯,听说最终是以“失恋就会学不好”顶住了压力。
高中期间他确实成绩有过很大起伏,但高考成绩似乎还是全校前几名的样子。很多年后再次听到这一对的消息,两人一直在一起,等到男生终于博士毕业以后就结婚了。
这样霸道的恋情多像俗套偶像剧的情节,可惜多数男生没有这样的幸运。
少年2的单相思
我们这个全校最没有背景、学习也最刻苦的班里有这样一位同学,因为综合文化知识优秀而又无可发挥处,在一群苦读书一心考学的孩子里显得很有些清高傲气,在高中时期不大受同学欢迎。
但一上大学,他立刻游刃有余地当了学生会主席、热情洋溢地学习专业以外的中西方哲学、文学……,挺拔端正又才华横溢,身边自然开始围拢不少清秀的女生,但他一直到硕士毕业还念念不忘高中同班的另一位女同学。尽管她当初也是相当排斥他的一员,并且自上大学以后就和学术等身的他气质越来越远,实在比不上围着他转的那些书卷气很浓的可爱女生。
每次高中同学相聚,一个离不开的话题就是谁和谁在一起的故事。偶尔提及谁曾对谁表白,都是些众所周知的谈资,更多故事埋在心里。
那时候手机没那么普及,有些不曾说出口的倾慕,直到毕业以后各自去了不同城市,才敢装进信封里鼓起勇气邮出去,却还是东拉西扯言不由衷。连我这个最不招桃花的人,都曾意外收到字写得极漂亮的不熟同学的来信。
少年3的痴恋
大学多么美好,树荫下、长椅边、自习室里……处处弥漫着“来恋爱吧”的气氛。少男少女们互相试探着,跃跃欲试着要修一修谈恋爱这门据学长学姐说是必修的课。但那些来来去去,看起来那么好、那么近又那么温暖的人,最后怎么还是败给18岁时的女神。
高中另一位学霸,来自贫穷的乡村,是个看起来放荡不羁又无所不能的男生,篮球、围棋、象棋、数学题、书法、作文……喜欢的女生是一个真正的长腿妹妹,城里长大的孩子,纤瘦漂亮。男生曾在一群好基友怂恿之下表白过,被拒绝。去年还听人说起,他高中毕业去武汉上大学后还在一直无望地苦追那个女生,尽管很多同学劝他说他们根本不是一路人。
没有修到这一门课的人,漫步校园里,必然也曾是惊艳过谁的一道新风景。我曾想,每一个踽踽独行的人,也许都曾是别人心中的男神或女神。只是青涩年代四面埋伏之下萌生的一点跳脱的情愫,天然带着犹疑和小心翼翼,害怕得不知所措,只好以暗恋的方式摁住、藏进心底某处。那时候的我们,素面朝天,眼神纯净。
长大后的少年
辗转到今天,当年那些青葱的18岁少年,或阳光或内敛,避无可避的,有些已经成了真正的油腻中年男人;而少年心中曾经的女神们,有些孩子都上初中了,心心念念着柴米油盐学区房和小鲜肉。
人生故事里开始有了洗头房、婚外恋、黄段子、灰色收入这些当初看一眼都觉得是亵渎的字眼,开始以谁更有钱作为成功的典范。掺杂了太多内容的眼神,难得相聚时互相都不敢直视。
18岁少年也许并不知道为什么喜欢那个女生。28岁、38岁的中年少男很清楚自己就是偏好年轻漂亮的妹子。28岁、38岁的中年少女也开始一个接一个换爱豆,不变的就是爱豆们都很鲜嫩。也许这也是怀念青春的一种方式吧,固执地用不再青春的自己换取一个青春的幻象。
我在日子里找一个答案:时间是怎样偷走青春的?青春不是一张年轻的脸能概括的,青春应该是一种无论在什么境遇下都能清空一切尘垢重新恢复鲜活的纯真力量。容颜可以变老,心里的位置也可能慢慢慢慢装了很多人事,但是只要看一眼窗外,明净的月光照进来,多年前爱恋的迷梦在眼前浮现……
再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