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道德经第八十一章,也是道德经的最后一章。在本章里,老子说:“真正善良的人,绝不会与人争论是非,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和功过是非不进行争辩,他们虽表现木纳,但是非分明,虽看似愚钝,但心如明镜,他们不善于论人,也不善于为自己争辩,一切尽在不言中。”
老子称这些不善于用花言巧语来争辩的人是完善的,其本质也是善良的,我们常说言多必失,言语发展到今天起的作用大大超过了原始意义上的生存需求,它已经发展到现代意义上交流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尤其在社交场所,言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这一点谁也无可否认,在老子看来,言语的负面作用比正面作用大,这是他所处的时代背景造就的,无可厚非,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老子绝不是要我们成为哑巴,他只是强调言语上升到善变这一层次所出现的弊端。他将言语和人的善良本质联系起来,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在今天看来依旧具有重要意义。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这是全章的总结,也是整部道德经的总结,老子以一句极富鼓动性的化话结束了五千言,看啊,苍茫的天地之间,人类就如同浩瀚大海里的游鱼,成群结队大小不一。我们要参与竞争,要被强大的对手吞噬,我们要成长,衰老,消亡。
我们都喜欢生而讨厌死,因为生是幸福的,抬头看天上的星星,低头看草叶上的露珠,这一切都是那么的让人欣喜和感动。天地给予我们的绝非仅仅这些,这些美丽的事物是天地给予我们的礼物,他无私地给予着,让我们人类尽情地享受着它带给我们的美好,他不要求回报,更不用说去伤害我们了,圣人也是如此,他只是默默地奉献,而不要求我们的回报,它和万物没有纷争,没有打斗,只有奉献,没有索取,更没有欲望和妄为,这是多么悠远高深的境界,但它看起来又是这般的普通。
读《道》有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