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写这首小词的时候,苏东坡正在彭城,也就是今天的徐州做官。这一年的中秋节,东坡的心情特别愉快,因为他是和弟弟一起过的。我们都知道,东坡和弟弟苏辙从小一起长大,感情很好。但成年后两人都要为仕途奔波,很难相聚。我们都很熟悉东坡一首写月亮的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首《水调歌头》就是在中秋节那天,苏东坡因为太想弟弟才写下的,它是写给弟弟的。
就在写下这首词作后不久,这兄弟俩终于有机会在徐州团聚了。这一次不再是“千里共婵娟”的虚拟相会,而是实实在在的肉身相遇。兄弟俩和一群朋友赏月、喝酒、写诗、唱歌,青春作伴,过得潇潇洒洒。但苏东坡很敏感,他知道最美的时光走得往往最是匆忙。所以发出了“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的感慨。就像明月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聚少离多的。月亮永远是那个月亮,但人会离开,谁知道明年的中秋身在何方,又有谁会陪着你一起看月亮呢?
就在写下这首小词之后没有多久,苏东坡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贬谪,一次又一次的流放,与弟弟不能相聚,与朋友不得相见。十八年后又是一个中秋,东坡再次来到徐州,经过当年和弟弟共赏明月的地方。为什么来徐州呢?因为他被流放海南,途中经过徐州。海南现在是人间天堂、度假胜地,那个时候却是九死一生的荒蛮之地。
这个中秋没有弟弟、没有朋友,孤孤单单一个人。东坡忍不住再次吟诵十八年前写的小词,并且把它重新书写了一遍,他说:“殊未觉有今夕之悲,悬知有他日之喜也。”今天的我虽说遭遇种种坎坷与亲人远离,倒也没有感到特别悲伤。但是我却更深刻地体会到十八年前的那个中秋夜是多么珍贵、多么欢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