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之华》,一如岩井俊二的作品,我喜欢用轻、缕、淡,这样的字眼来形容,涓涓细流,滴滴入心。
我静静地坐在电影院里,看着每个人认真地给对方写信的样子,有种时间倒退的感觉,信件的承重让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传递回归了原本就该“当真”的纯真。之华的俏皮没有因为当妈妈而改变,尹川自始而终都能够勇敢地正视自己的感情,尽管人到中年却仍藏着少年的那份直接。人物之间没那么戏剧般的纠缠,故事叙述得也没有大起大落,给我一种就发生在身边的亲切感,日剧般特有的细腻细节贯穿,缓缓动情。
除了主要人物,我更想说说剧里唯一的小男孩,之南的儿子。之南的葬礼开始,各个人物身份的交代在姥姥家引入,而对于这个葬礼,大家的反应都没有巨大的情绪体现,相反都透露出一种意料之中的接纳。在之华的女儿提出要留在姥姥家陪姐姐的时候,小男孩说:“小姨,我住你家吧。”说着的时候还玩着手机满是不在意的模样。其实看完整部电影会发现导演对于小男孩的情绪线的处理很微妙。尽管是自己的妈妈死了,但一直都表现出没什么感觉的样子,喜欢玩手机电子产品,抱怨老人家里的wifi太慢,在小姨家充当一个小机灵鬼的角色。通通这些都藏着一个孩子的坚强与无措,可以说他并不知道该如何表达这份悲伤,于是只能装作平常。可当奶奶因为他的一句话把腰闪到进了医院时,那个时候的他表现出来的紧张并不是一个小孩子做错事怕挨骂的程度,而是怕奶奶也会像妈妈一样离开的恐惧。小姨夫从病房里出来看着他低着头,走过去揉着他的头故意轻松地说,“奶奶就是闪着腰了,没什么事”,其实也是心疼这个孩子,想抚平却也不敢碰触他的伤痛。再接着,突然有一天小男孩问奶奶“人为什么会死?”到他放生了鹦鹉后自己跑到火车站失踪,这中间并没有情节具体交代他的心理变化,但他在出走那夜的情绪爆发崩溃却没有让人觉得莫名其妙,反而给我有一丝的欣慰。
当之华把他从派出所接出来后,有一段长镜头,小男孩一直在前面跑,之华和老公在后面追,本可以两三秒就可以结束这段追逐让小男孩放声大哭,可导演却给了这段巷子里的追逐足够长的时间,给了这份掩藏的悲伤一段尽情的释放。在我们的生活也像电影里一样,对于每个人物情感观察的注意往往都着重于成人身上,而小孩子的情绪在大人的视角下就是这样节点式的爆发,尽管用线索铺垫在他们的日常里,但在大人看来也只不过都是小孩子的玩耍游戏罢了,直到有一天到了他们终于承受不住,用一种大人怎么也预料不到的方式宣泄爆发了情绪,于是这种情绪才被看见。对于年幼失去父母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于世界的敏感更强,周遭的大人对待他们的同情更易被他们察觉,他们不需要过度的关心与关注,于是大喊着“别管我”试图独自承受,其实他们比想象中的更坚强。
此外,张超的人物心理也很值得注意。导演抓住了藏在每个人心中对于美好事物的执念。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且闪耀的事物,越是耀眼就越想通过拥有而改变自己的卑微。张超就是导演把这种心理放大了的人物。众人眼里的无良与自己深知的可悲交加,以为夺得万人瞩目的之南就能让自己变得更好,可只发现自己的无能与无力根本没有因为这般美好而变得不同,以及之南对尹川的感情进一步刺激了张超,于是将这份对自己的愤怒化成暴力打在之南的身上,也许是希望通过暴力来引起她对自己的关注。
张超见到尹川就不停地在重复着“这里没有你的事”,越是强调尹川在他和之南之间的生活中没有任何参与,越是感受到那是一种失败者说给自己的安慰与欺骗。随着之南女儿把母亲珍藏保留的书和来信拿给尹川的时候,恰恰就揭示了尹川在之南生命中的重要位置是是张超怎么样也夺不来的事实。
最后,尽管整部电影以葬礼奠定基调,但反复出现三次的初中毕业演讲词却注入了满满的正向能量。人生不是可以用写作就写得明白的,是导演藏下的暗示。梦想与生活没有定数,不管我们身处什么样的年龄都会发现,其实自己永远都像初中时代一样,未来充满的未知与自己心中藏着的梦想一直都在,在自己的独特道路上,需要常常回忆起曾经那个能够让梦想燃起的地方,让自己不要忘记那份真挚的热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