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很小很小的记忆里,有一幅很美很美的画面:儒雅高大的爸爸,牵着活泼可爱的儿子,妈妈跟在后面,很温柔,很美丽,时不时笑着轻轻地跟孩子说着什么。一家人脸上洋溢的幸福,让整个村庄都明媚了。
后来才知道这一家人是来俺们村探亲的。小男孩的父母都是“大学生”,在北京工作。那一年,是我第一次见到真正的大学生,看到了——家,最美的样子。
做了教师,接触了许多独立、自信、乐观、上进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大多像那个小男孩一样拥有和谐幸福的家庭。于是,我越来越相信——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沃土。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父母的建议》中这样写道:家庭教育好比树木的根须,供养着教育的树干、枝叶和花果。的确是这样,家庭的氛围、家庭成员的关系等会成为孩子生命成长的根,滋养孩子性格、品质、习惯的叶。
父母在延续人类的同时,也在孩子身上复制着自己。想让孩子成为什么的人,我们就努力做什么样的人。
心中有爱,照亮童心
人,终其一生都不会停止对幸福的追求。
心中有爱的孩子会不自觉地关心、帮助别人,不管是付出还是接受,他们都心怀感动。他们营造爱,享受爱,快乐幸福。
心中无爱的孩子,心如坚冰,冷漠自私,即使别人倾其所有,他也觉得理所应当,永远感受不到幸福。
若要孩子心中有爱,父母先做有爱的人。
好好爱我们的爱人。
孩子最初对爱的认知是从父母对彼此的投入和付出中感受到的。一个好丈夫(或妻子)对妻子(或丈夫)的爱,就像阳光、雨露滋养美丽的花儿盛开,让孩子的心变得柔软。父母就是范例,让孩子会学到怎样去爱。
好好爱我们的亲人。
孩子是最会察言观色的。什么是真诚的、无私的,什么是自私的、狭隘的,孩子一眼就能看出来。和孩子一起真诚地关心亲人,建立良好的“大家庭”氛围,孩子会慢慢开阔、阳光起来。
好好爱我们身边的人。
邻居,同事,朋友——关爱他们,让他们更愿意和我们相处,在需要的时候能够得到我们的关心和真诚地帮助。
如果有余力我们还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爱是相互的,当我们付出的同时,收获的是价值感、幸福感!还有柔软的心!
爱如暖阳,把世界照亮!即使我们只是一束微光,也要照亮孩子的心,让他们心中的阴暗无处躲藏。
眼里有人,勇于担当
孩子在慢慢长大,生活中就不只有甜蜜的爱,还增加了苦、辣、酸、涩……我们要和孩子共同面对生活中的难题。
距离高考仅剩一个月,一个高三男生的父亲突遭意外,妈妈为了不影响孩子高考偷偷瞒过了他。高考结束儿子得知真相,对母亲说的第一句话是:“您怎么能剥夺儿子为父亲送终的权利?”妈妈完全出于保护儿子,希望帮助儿子顺利高考,可是她忘了孩子应该有的担当。
我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家庭:妈妈常年有病,爸爸腿脚不太好,靠跑三轮过日子,家里两个女儿。盼子心切,夫妻俩不顾现实条件生下了儿子。从此以后儿子是家中的老大,吃的、穿的,最好的给儿子,什么活都不让儿子干,只让他享受 “幸福”。儿子上中学交了一群社会朋友,花销越来越大,一家人供养儿子一个都入不敷出。妈妈的眼泪,爸爸的乞求都成了儿子最厌恶的样子,儿子开始彻夜不归。
纵子如杀子。父母对孩子的溺爱,像腐蚀剂,慢慢腐蚀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腐蚀孩子的责任感。
为人父母,要带领孩子去做事、去解决问题,可以做引领者、暗中观察者、悄悄陪伴者,但不能做孩子的替代者、纵容者。
孩子的性格、能力、品质都是可塑的,孩子经历了什么就会有怎样的成长。
行为有趣,生活多彩
苏霍姆林斯基说:家是个温馨、宁静的地方;在这里人人自在、快乐、幸福……
这样幸福的家庭大多是有趣的。有趣的家庭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给孩子留下美好的记忆。
家庭的幸福和有没有钱关系不大。假期可以多带孩子旅行,有钱有闲就去远些的地方;无钱无闲就在清晨或傍晚带孩子去小公园或田间走一走。关键不是走多远,要用心。
小小的仪式感,会让很多平凡的日子变得与众不同。孩子生日自制一个别致的小相册,记录下一年的点滴,加上温馨的寄语,有时要胜过一场生日聚会。
疫情期间妹妹全家在新加坡,两个女儿一个三岁,一个五岁,天天闷在家里,我真担心她们。聪明的妹妹开发了许多有趣的游戏,让姐妹俩乐此不疲。
游戏一:海边度假。
窗户当做大海,窗台前的几块地板就是沙滩喽!准备工作相当认真:找出两把遮阳伞,准备沙滩裙、沙滩帽,还要带上游泳圈……对了,海边小憩要带上小背包和零食呀……单准备工作,就够两个小朋友忙的了。
游戏二:我是医生。
疫情期间,妹妹给两个孩子讲了很多疫情防护的知识,他们可以宣讲,示范。爸爸(扮演病人)病了,他们还要负责检查、治疗、后续注意事项的叮嘱……忙得很呢,爸爸也可以享受病人的待遇,被照顾。
游戏三:小马过河。
把小女儿的尿不湿全部摆成一条长长的独木桥。姐妹二人变换方式过桥,乐此不疲。
还有很多好玩的游戏,玩中劳动,玩中学习,玩中成长!共同收获家庭生活的乐趣!
很多家长问:“我该怎么管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