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对我来说都是纷杂细碎的小事儿。"老大晚上的语文作业是啥?老二明天要穿哪件衣服?老大的美术课要准备画笔,老二的幼儿园要开家长会,早上做什么饭?晚上几点睡觉?工作也是按部就班,"学期规划,月规划,周规划,一节课的规划,哪些孩子该鼓励,哪些孩子该敲打,哪些孩子的发音要纠正,哪些孩子的书写该提升, 琐琐碎碎,忙忙碌碌,一年过去了。
我原本想记录一两件值得庆祝的大事情,反反复复地想。结果一件大事也没有。烦恼的小事情倒是一连串。比如:"我最近又长胖了,老二偷吃零食了,老大马上期末考试,状态就像拿到了北大通知书般的惬意放松,沉浸在节日里。我欲言又止,直言又欲反反复复。都是这些小纠结,小烦躁。这其实就是我2024年的常态。又持续到了2025年。所以2025年我都没发什么宏愿。比如"超越自我,重新出发,活出新自己,做出新的成就"这些大词儿都跟我没关系, 跟一个朋友聊了聊,她回复我说。"不都是这样子,你不觉得这样子才是幸福呀。"是呀,能让我们烦忧的都是这些小事情。说明我们的大环境安稳,万事安宁,岁月静合。我们才没有生死攸关的大事情,有的都是这些小烦恼小忧虑。
我们都是普通人,我们刺激不了消费,拉动不了经济增长,也解决不了老龄化问题,也研发不了前沿的科技,左右不了世界的风云变幻,我们也没什么大愿望大目标,我们原本就是希望家人,孩子平安健康。这样想来,我们都健康平安的活着。就是这一年的胜利。这些细碎纷杂的小事情也变得宝贵可爱。这是我们热气腾腾的日子。我们每个人都是这种平凡生活中的英雄。
再说教育。做了十多年的老师。从刚刚工作时的得心应手,运筹帷幄。到现在的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越教越害怕。怕自己误了孩子,怕自己认知浅薄,怕自己德不配位。年轻的时候志得意满,运筹帷幄。觉得自己专业学好,知识讲好。就可以教好学生。现在觉得不仅仅是这样,教育太太复杂了。知识好讲教育难做。教育的方法永远是没有尽头的。自己的认知只是冰山一角,需要学习探索,反思的太多太多。每个孩子都是万千世界的独一无二,你不知道他将来的使命要怎样去体验这个世界。所以没法统一,没有统一的标准,你既不能统一散着,也不能统一圈着。只能像一个牧人,根据他们的特点。哪些需要撒欢,哪些需要给一鞭子。你要时时把控着,你还要让自己经常和他们年龄共频,10岁的你,12岁的你,14岁的你会有怎样的思考?有共频才有共振。教育不仅是知识的分享,更是心理,眼神,肢体语气各种沟通影响。因为敬畏,所以小心翼翼,谨瑾慎慎。我不知道自己工作的领域能走多久,能不能走更好,但我发自内心的热爱,敬重我的工作。我也希望我能一直学习探索下去。
再说说养孩子,其实教别人家的孩子和养自己家的孩子是两种不同的感受。教别人家的孩子,就像你开的典当铺里送来了一件珍品,暂由你保管,你要打起12分精神看护不能出错。而自己家的孩子就是这个宝物就归你了。你自己可以自由看管,随意造次。所以在孩子面前,我就是一个普通的妈妈,会表达爱也会发脾气,有时候温和,有时候有情绪。会开心会难过,有优点,有缺点。在他们面前,我是真实的自己,我的心情,我的体会,我的悲欢。他们都能看到妈妈的感性和理性。他们眼中的妈妈,他们看到的妈妈没那么优秀,没那么完美。但她们依然爱这样子的妈妈。
活到中年,慢慢的也会滋生出唯心主义,越来越相信这个世界是一个守恒平衡的存在。在人际关系中,我一直认为一个人在某一件事上吃的亏上天一定会在另一件事儿上补偿他,一个人占的小便宜,也可能在另一件事上栽个小跟头。因为不会有人一直吃亏,也不会有人一直占便宜,有了这个理念,那些让我占便宜的人,我一定要想办法弥补他,让我吃亏的人,我只能告诉他后面的事儿,他自求多福吧。年龄越大。越相信,这个世界是有善恶循环的,善有善终恶有恶果。所以新的一年心存善念,感恩惜福。相信错过的老天一定会补偿你,会在某一世回馈你。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我们都习惯于通过视频网络去窥探别人的生活,看别人生活的小剧场,但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当下就是一部大剧。我们既是导演,又是演员,这部剧好不好看?我们全权负责,我们看别人,别人也看我们。最重要的是我们也要看自己。只要明天还在,未来就有很多期待,人生的高光时刻可能不是18岁,也有可能是30几岁。40几岁,50几岁,60几岁,也许我们不相信,但万一是真的呢,我们还是对未来期待一下吧。
2024年,这些歪歪扭扭奇奇怪怪的每一天,像一粒粒小珠子串成了一串项链,已经戴在了我们的脖子上,接下来我们再用每一天的小珠子继续穿2025年这串项链。这些小珠子可能是晨起跑步的清晨,陪孩子写作业不生气的晚上和朋友聊会天儿的时光,也可能是认真做了一项工作,看了本好书,去一个短途旅行,见了一位老朋友,学会了一项新技能等等。2025希望我们多些幸福的小瞬间,快乐的小时光。接下来开启我们2025年的旅行。
2025-01-01
贾佳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