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之悟》
2014年2月27日
昨天买了一本颜真卿《多宝塔》全文的正版碑帖,有了一副碑文的全景图像,真是很是震撼。我不得不用仰视的目光,敬畏的心情,去感悟古人的坚韧执着,勤奋和天赋,给我们后人留下了这书法塔尖儿上的明珠范本。当时我驻足开卷,逐一欣赏了古人真、草、隶、篆的墨宝经典,久久不愿离去。
楷书的四大名家,颜、柳、欧、赵,把汉字内涵出神入化的演绎到极致。以致后人不管怎样的学习追赶,都只能仰望,而不敢有一点的自傲和狂放。到了宋代,苏、黄、米、蔡的后来者,难见他们的正楷真迹,看来盛世大唐的正书是书法史上的喜玛拉雅的绝顶,想到峰顶那只是今人体育界的体能胆识的超越,和书法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对于颜鲁公的正书,除了一个不务正业丢了江山的昏庸君王南唐后主李煜看不懂颜公的正书,并以君王之态说,“真卿之书,有楷法而无佳处,正如叉手并脚田舍汉耳”。除了这位被北宋所灭的南唐小主,就是那位生性狂傲的米芾对颜公的正书的不公评论,而处于同一时代的苏东坡和米颠狂人有了截然相反的评价。苏东坡说,"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苏东坡书法从习颜开始,成大家后他的书法仍然有着颜体的影子,他一生对颜真卿极为尊崇,其行书境界位列王羲之、颜真卿之后。他们虽然都是北宋的书法大家,尤其米芾的楷书是拿不到台面上的,虽然他不认同颜的正书,却对颜公的行书《争座位帖》这样评价,有篆籀气,为颜书第一,并慨叹“极力规抚不得其仿佛"。这些古人的高坛论剑,我只是抱着对中华书法历史的学习了解,他们无论持什么态度,除了证明他们也许有了一些书法成就的资本,但无论古人今人,人德品位永远都是各种成就 的基础。即是在好人之列,也有优秀良好之分,宋四家的排位就有这样明显的评价标准,而把字写得极好的德不配位的奸臣蔡京、秦桧之流,永远的抛弃在伟大的中华书法史之外,在政治上被永远的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做为一个书法的欣赏者、爱好者,我即没有天赋,也没有静心,只是把习练书法当做一种修练品性的引导,不至于陷入玩物丧志的泥潭。所以只能用谦卑的心情学习,静心排除官场上的假意客套,而是发至内心的自愈渺小。
在回来的路上,我在想这些有了不可逾越成就的大家,是个什么形象,从字如其人的角度看,颜真卿一定是伟岸威严,仪表大度的男人。他生在一个书法世家,上溯五代皆为书法名家,以此有了良好的家庭氛围和遗传天赋,加上刻苦习书不辍,终成书法史上的屈指可数的顶级瑰宝。他的楷书名冠大家之首,‘祭侄稿’称为天下第二行书,他的书法临古不泥古,变法出新,无人能及。最后被叛军李希烈缢杀,大义凛然,撼天就义,忠烈英勇,明证了字如其人的真实内涵。应该说书法的不同法度都有其特定的人物相对应,像王羲之的行书,连唐太宗李世民都爱不释手。以致流传说,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和天子共眠九泉,给了人们以无限的想象。狂人狂草大家张旭,也印证了字如其人的真理,无酒不成书,有酒字狂舞。因此,如果你注目古帖,一定会联想起那个时代的这些大家的风范各异的奇妙人生,感怀在心而不能言。
习练书法只是用书法的规则去领悟人生的道理,字除了横平竖直,还要释字解意。人生也是如此,能演绎出各自精彩结果的就是点横撇捺的简单笔画的神妙组合,组合错位,一定是难看难受,不堪言喻。
人家的字再好,那是人家的心血的结晶,除了敬慕,就是脚踏实地的练习,向字如其人的方向徒步,虽然寂寞,但却清静。
——崤山写于牧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