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个文字背后有力量,每一段话的背后因理解的不同,感受不同;得出的答案也不同
语言表达的背后有我们内心的一个需求,透过我们的觉察去看见这个需求。
行为背后被误解的事件
故事1.回家帮忙煮饭,因为没洗手被妈妈打,以后清晨起床都有洗手的习惯。
在主角心理就觉得挨打这件事情是妈妈因为吃到她没洗手做的面条,因为不讲卫生被妈妈打,我在倾听的过程中的感受是,妈妈有可能是因为孩子说谎,被她发现,触动她内心深处那个受伤的地方,内心的恐惧,也许是觉得孩子说谎就会变成坏孩子的开始,这种局限性思维……导致妈妈发怒,打了她,或者妈妈在幼年也曾经经历过这样的事件;通过这事给我的领悟先处理自己的情绪,后再处理事件。
故事2
妈妈的语言是有能量的,主角的妈妈说:“我为了你所以才不离婚”,让孩子感觉到心情沉重,很无力觉得很没用、多余等感受;我的领悟是子女都是爱父母的,会为了父母的幸福开心不惜一切代价的去做,有句话说妈妈不开心,我怎么敢开心;我以前和妈妈的关系就是这样,我充当拯救者,处处给她善后,自己内心又很讨厌这种行为,所以很内耗,和妈妈的关系也不好,就是有种最熟悉但又最陌生的感觉。后来有句话对我有一定的启发,每个人做事都会先满足到自己的需求,她之所以不离婚,不是因为孩子,而是她的内心有个需求被满足了,所以每个人都会选择做好的适合自己当下需求的。有选择就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任。所以我现在允许接纳妈妈的一切,尊重她的选择,同时也让她为自己的选择负责人。这个事件提醒我,做父母的要谨言慎行。
故事3
我讨厌妈妈的思想和行为,但我在成年后却传承了她所有的一切,变成了她。对于我来说是一件很不能理解的事情,我一直不明白自己为什么在潜意识里认同她。
同样的焦虑、同样的控制,改变别人的目的就是想要心理的踏实感。
“妈妈我想对你说”这是一场隔空的对话,也是一场被看见后的疗愈。感恩这场沙龙的人事物,通过他人故事,看见自己关系中被掩盖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