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二零#100天10本书#
第二本:《孤独六讲》,作者:蒋勋,阅读时间02.14-02.17
读书,能够让人平静。
而平静,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情人节当天,在当当网上买的书到了,也是送给自己最好的情人节礼物。
想要看蒋勋先生的书,源于一次偶然看到大神发了一个朋友圈:“蒋勋在台东的住所,童年的味道。经历了物质的丰富之后,有人就开始注重内在的丰富。物质的素简,折射着内心的自在。”
特意看了一篇文章《蒋勋:我的陋室》,细细品味,感受良多。假如一个人,无论他身在哪里,都能喜乐愉悦,平平静静的,做着自己想做的事情,也就不在意住在哪里了。
三天的时间,让自己有完整的时间跟这本书呆在一起,蒋勋先生的文字,像一位温暖的朋友,不强迫你接受他的观点,只是娓娓道来,书写内心安定的力量,值得一读。
【书摘】
P15
拥抱着另外一个身体,好像找到了,热泪盈眶,然而,或许要幻灭。仿佛,再也回不去没有被劈开以前的自己,完整的自己。漫漫长途,我们还是要如此孤独寻索下去,天涯海角,还是要找寻失落的另外一半。
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人。
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P24
每个人都急着讲话,每个人都没把话讲完。
快速而进步的通讯科技,仍然无法照顾到我们内心里那个巨大而荒凉的孤独感。
P25
因为无法和自己相处的人,也很难和别人相处,无法和别人相处会让你感觉到巨大的虚无感。
P26
对许多人而言,第一个恋爱的对象就是自己。
P37
情欲是会转换的,在极度的苦闷当中,会转换成孤独感,否则很难解释这件事,因为情欲的发泄很容易,看黄色照片、读黄色小说可以轻易解决生理上的冲动,孤独却依旧在。
P42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便会发现在群体文化中,婚礼丧礼都是表演,与真实的情感无关。
P47
死亡是生命本质的孤独,无法克服的宿命。
P53
在我们的文化中,以“爱”、“关心”或者“孝”之名所做的任何决定都是对的,不允许相对的讨论、怀疑——而没有怀疑就无法萌生孤独感,因为孤独感就是生命对生命本身采取怀疑的态度。
P55
然而不管生命的意义为何,如果强把自己的意义加在别人身上,那是非常恐怖的事。
P59
独孤是生命圆满的开始,没有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不会懂得和别人相处。
生命里第一个恋爱的对象应该是自己,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相反地,一个在外面如无头苍蝇乱闯的生命,最怕孤独。
P60
速度和深远似乎是冲突的,当你可以和自己对话,慢慢地储蓄一种情感、酝酿一种情感时,你便不再孤独;而当你不能这么做时,永远都在孤独的状态,你跑得愈快,孤独追得愈紧,你将不断找寻柏拉图语言中的另外一半,却总是觉得不对;即使最后终于找到“对的”另外一半,也失去耐心,匆匆就走了。
P61
“对的”另外一半需要时间相处,匆匆来去无法辨认出另外一半的真正面目。我们往往会列出一堆条件来寻找符合的人,身高、体重、工作、薪水……网络交友尤其明显,只要输入交友条件,便会跑出一长串的名单,可是感觉都不对。
所有你认为可以简化的东西,其实都很难简化,反而需要更多时间与空间。与自己对话,使这些外在的东西慢慢沉淀,你将会发现,每一个人都可以是你的另外一半。
P67
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孤独是一种福气,怕孤独的人就会寂寞,愈是不想处于孤独的状态,愈是去碰触人然后放弃,反而会错失两千年来你寻寻觅觅的另一半。
每个人都靠得那么近,但完全不知彼此的心事,与孤独处在完全对立的位置,那是寂寞。
P74
每个人都在说,却没有人在听。
听“不同的声音”和听“听不懂的声音”,都是相当有趣的事。
P76
使用同一种语言为什么还会因为“听不懂”而产生误会?很多时候是因为“不想听”。当你预设立场对方一定会这么说的时候,你可能一开始就决定不听了,对方说再多,都无法进入你的耳里。
P86
当你静下来,处于孤独的状态,内心的语言就会浮现,你不是在跟别人沟通,而是与自己沟通时,语言会呈现另一种状态。
P93
看一本小书,不要看他写了什么,要看他没有写什么。如同你听朋友说话,不要听他讲了什么,要听他没有讲什么。
P94
我相信人最深最深的心事,在语言里面是羞于见人的,所以它都是伪装过的,随着时间、空间、环境、角色而改变。语言本身没有绝对的意义,它必须放到一个情境里去解读,而所有对语言的倚赖,最后都会变成语言的障碍。
P108
我常觉得自己写小说时,就像在幕后操作布袋戏的人,操弄着好几个角色,有时候觉得好笑,有时候觉得难过。
P127
完成美学的诗需要孤独感,可是现世的繁华难以保持孤独感。
P129
青春的美是在于你决定除了青春之外,没有任何东西了,也不管以后是不是继续活着,是一种孤注一掷的挥霍。
P139
青春本来就是一个巨大的梦想的嘉年华。
P167
性被拿出来讨论的机会愈来愈多,可是暴力始终还没有,因为暴力很容易被归入不道德、野蛮而试图将其掩饰。
为什么我们要花钱买票看灾难,而且还要求拍得愈真愈好?因为拍得愈真,愈能满足我们潜意识对暴力的欲望。所以尽管人类文明走向反暴力,暴力片始终没有消失,灾难片也一直都在。
P178
暴力往往不是一个单纯的动作,暴力本质呈现的是人性复杂的思考。
P179
在文明的社会里,暴力看起来不像暴力,却又确确实实地使人受害。
P180
强势是一种暴力,尽管达悟人数量那么少,少数要服从多数,所以让他们放弃他们拥有的特质亦不为过。
P183
对孩子而言,游戏比正规教育影响力更大,为什么我们又要暴力成为禁忌,却又要在游戏里面去完成?
P191
当我们失去一样很重要的东西,心痛到一种让你觉得魂牵梦萦的程度时,它已经变成另外一种存在的状态。失去的东西反而变成更实际的存在,因为你太珍惜它、太需要它的存在。
P194
如果你可以细心地去观察,会发现很多暴力是来自社会大众的“众口铄金”,这句成语是说,当每一张嘴巴都讲同一句话,其力量足以把金子熔化,力量如此之大!而我们每一个人都可能曾经参与其中。
我们经常用不同的暴力形式待人,打骂是最容易发现的暴力,但有时候我们对人的嘲讽是暴力、对人的冷漠是暴力,有时候……母亲对孩子的爱也是暴力。
暴力是很难检查的,因为暴力的形式会伪装成另一种情感。
P199
人不会永远在幸福安逸的状态,如果你对暴力本质不了解,它可能随时在身边发生。你要注意当人与人的落差太大时,暴力就会出现。
P213
因为缺乏沟通的耐心,思辨的过程完全被简化了。
任何一种结论,来得太快的时候,就会变成思维的敌人。
P218
每一种性格都会有两面,从思维的角度,我们不会去谈孰好孰坏这种绝对的判断,而是会去思考如何“平衡”。
P228
我们很容易被媒体牵着鼻子走,因为我们的判断力和思考力都愈来愈弱,甚至到最后干脆说:“大家都这样讲的话吗,我就这样讲吧,我就是缺乏思维。”
P229
我认为思维孤独,是六种孤独里面最大的孤独。
P231
思维,不应该是学院里空洞的理论,而是生活在一个城市、一个社会里的人,对一个事件有不同角度的思考。
P234
审美随着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意识形态,不断改变,一直在变。因此要对审美进行思辨时,首先要放下的是“成见”,也就是你原本具有的那个审美标准。
P243
心一直在自己身上,心会不安,是被寂寞驱使着,要去找自己以外的东西。可是所有东西都在自己身上了,一直向外追寻,是缘木而求鱼,反而让自己慌张。
P244
愈多的语言就有愈多的误解,愈多的语言就有愈多的偏见,愈多的语言就有愈多纠缠不清的东西。
我们不要忘了,波平如镜,水不在最安静的状况下无法反映外面的形象。
孤独是一种沉淀,而孤独沉淀后的思维是清明。
空才能容,就像一个杯子如果没有中空的部分就不能容水。真正有用的部分是杯子空的部分,而不是实体的部分。
P268
孤独的同义词是出走,从群体、类别、规范里走出去,需要对自我很诚实,也需要非常大的勇气,才能走到群众外围,回看自身处境。
P271
当我们在伦理的网络之中,很难自觉到孤独,就是因为我们已经失去自我,而这个自我的失去,有时候我们称之为“爱”,因为没有把自己充分完成,这份爱变成丧失自我主要的原因。
P272
人在某一种寂寞的状态,会变得非常神经质,敏锐到能看到一些预兆,而使得假象变成真相。
P283
即使我们与最亲密的人拥抱在一起,我们还是孤独的,在那一刹那就让我们认识到伦理的本质就是孤独,因为再绵密的人际网络,也无法将人与人合为一体,就像柏拉图说的,人注定要被劈开,去寻找另一半,而且总是找错。
P284
成熟的爱是倚靠不是倚赖,倚靠是在你偶尔疲倦的时候可以靠一下,休息一下,倚赖则是赖着不走。
P286
一个真正完整快乐的人,不需要借助别人的隐私来使自己丰富,他自己就能让生命丰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