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All In

如果回看自己的生活有意义,这份意义一定是面向自己的未来的,如同看历史的关键不是故事的真实与否,而是从历史中我们看到了什么样对自己照镜子的结果。

所以今天我回看自己的生活,这种生活的关键节点,如果都可以有一个更好的结果,我会做什么样不一样的选择?

首先我可以回到自己当时真实的心情,最典型的场景是即将高考的前一个月,我收到了一个新的专业的消息,如果报考“电视编导”的专业,就可以数学免考,并且因为是新专业,所以也不需要参加艺考,只需要报名就可以。当时努力学习了半年之后的我,似乎抓到了一个一颗救命稻草,甚至一度兴奋到觉得自己高考已经成功了,同时也就马上放下了数学,心情愉快的告诉家里人之后,家里一如既往的回复“你自己看着办就好”。好在当时班主任一句这个专业面很窄,并且学校都很一般的提醒之下,还是回到了高考的路子上。

同样的故事其实也发生在此次变革中,如果对本次组织调整做一些反思的话,我被交接过程中的重点对待冲昏了头脑,一直抱着“下一步会委以重任”的想法,只是去等待,也同样给了自己很好的借口,不一样的是,当时的我,并没有一个人站出来跟我说不,十年的一路上坡给了我自己足够的自信,所以我就自然坚信了接下来是很好的结果。

所以,纵观以上的案例(当然不止如此两则),我很容易给自己一个借口,让自己可以从坚持中找到一条退路,但通常也就放过了让自己再进一步的机会。

同样的借口也发生在工作的逃避中,我认真的对自己说,工作的调整背后多少还是有逃避的借口的,在开始的时间,快速取得工作的突破之后,很容易获得公司内的一片赞誉,然后当赞誉没有新的增量之后,也同样就会进入工作需要重复的深水区,而这个时候,我会去寻找新的快速突破的机会,也同样希望获得赞誉的增量。而这个时候,一旦有这样的机会出现,也自然会吸引我去更换工作。虽然这其中有让我足够的收获,但也同样错失了深度耕耘一家公司或者一个行业机会。

反过来看,我是否有成功的视角,当时的我有什么不同呢?我想我有四个场景下的我是满意的。

第一是高三集中学习和20年集中学习佛学的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学习都是让我全情投入的阶段,因为那个阶段目标明确,这个明确可以让我心无旁骛的投入到其中,也希望这个目标给我足够的反馈。所以这个阶段的我没有逃避和借口,反而享受在集中的收获中,也为自己取得的每一点积累而倍感收获。

第二是创业的阶段,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开拓客户以及交付客户中的创新,虽然也有交付不如意的时候,但业务一直在不断地增长,那个阶段围绕客户开拓这个目标,投入了足够的热情和注意力。

第三是网易面向David的巨大压力和冲击过程中,我是把他作为目标一直不停地的思考和变化,让自己达到了最匹配的状态,虽然过程中因为要求的不断升级,还会出现反复,但因为集中的研究。

最后一个也是我认为最有转换过程的,自然堂在开始的阶段,也是摸不到门路的,注意力也放在了表现自己的境遇,所以和顾问的冲突以及跟业务的脱离,甚至一度已经进入到了放弃的过程,但那一刻燃起的斗志,让我走到每个业务负责人的身边,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所以我顺利转变了业务和vp对我的态度,让我变成了上下链接很重要的枢纽,既能掌握一线的情况,也能顺利落地上级信息。

如果把所有的高光的时刻都列出来,例如歌尔岗位角色项目的成功、吉利丰田项目的成功、红领的组织变革那些时刻,都有我专注的样子在其中。

所以今天partner给我照镜子是及时的,虽然心念经历了少有的艰难转变,但我还是看到了这个重要的启示:

注意力在哪里,结果就在哪里,注意力的对象在哪里,价值就对应体现在哪里,如果找准了对象,就ALL IN其中,让全部的注意力,在其中释放出最大的价值。

同时,价值自然是边际效应递减,在经历初期投入的大幅汇报之后,越是深度的投入和挖掘,会有量虽少,但价更高的结果在那里等待。

最后,反馈作为一种声音,可以听,但不必太过在意,因为反馈作为一种语言,犹如海上的雪,边下边消失,但当最终的价值和结果呈现的时候,他们总会如期而来,当成一场戏来看就好。

所以,烦恼即菩提,保持“觉”,是给生活进步的一方良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