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学习《游戏力》,在听课的过程中收获很多。这两天刚听到了一个个话题《为什么孩子会“不听话”?》感觉很有意义,我就把它记录了下来。
孩子的天性就是“不听话”的,这是ta在社会化过程中可以保持自我,摆脱别人控制的一种先天本能。
在所有的孩子中“不听话”的站有多少比例呢?
在100个孩子中就有100个“不听话”的孩子,所以“不听话”的孩子是很正常的,孩子没有问题,也不是你把孩子教坏了。所谓的天性就是随着孩子长大ta就会自然掌握的本能,比如孩子生下来就会吃奶,8个月左右就会爬,1岁多就会走。这些都是属于天性的,几乎不用你怎么教导ta就能习得的本领。这些先天本能地存在都是有其意义的。“不听话”也是一种本能。
在小朋友之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在别的小朋友向自己的孩子施加压力的时候,你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怎么样做呢?
成人的普遍认为,孩子应该听大人的话,孩子可以不听ta的小伙伴的话。成人的希望是孩子在应该听话的时候听话,不应该听话的时候就要反抗、不妥协。但是事实却不那么理想!
2000年的时候美国关于吸毒青少年的调查证明:超过80%的青少年第一次吸毒都是被同龄人拉去吸毒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被拉去的青少年很多都是知道不应该去吸毒的。在美国吸毒有害的知识是很普及的,青少年普遍也都知道,还是在所谓的“朋友”面前妥协了。
对于一个人的生存,最重要的保障都有什么?
除了食物、空气、水等基本物质,还有一样东西就是与他人的交往的能力。与他人交往的质量决定了我们生存质量的好坏,除了那些高级的社交技巧,还有一项基本的能力,就是不被他人支配和控制的能力,被他人支配和控制是对自己生存不利的。这条原则不光对人类有效,对很多群居动物也是有效的,所以大自然就把这个本能写入了我们的DNA。
有了天性是否就不需要学习和练习了呢?
很多本能有一个特点,虽然是先天就有的本能,我们还是需要后天的练习。人都有爬的本能,爬的好坏还是和练习的多少分不开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个能力还会影响到之后的其他能力,之后在运动中的四肢协调能力就是这样发展出来的。同样的,不妥协的能力也是需要不断地练习的。怎么练习呢?就是“不听话”,而且是在最亲密的人面前“不听话”。
为什么要在家里面练习?为什么要在最亲密的人之间练习呢?
因为最亲的人才是最安全的。“不听话”真的是写在孩子的基因里的,如果硬是要孩子听话,我们的养育注定会是冲突不断的。最近挪威大学有一份研究报告,这份报告证明严重心理疾病的成年患者的童年都有两类经历。这两类经历一是被过度忽视,一是被过度控制。过度控制的目的就是要孩子听话。
所以孩子“不听话”不是我们不称职,也不是我们的教育有问题,更不是孩子有问题,相反孩子“不听话”是ta正常成长的一个标准。
有人担心孩子的“不听话”会影响ta的一生。
这只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个阶段性的表现,等孩子再大一些“不听话”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就像孩子先学会爬行,那么在孩子刚会爬的时候你会担心ta将来不会走路吗?事实上ta怕得越好将来ta的运动能力就越好。同样,孩子在现在的“不听话”阶段当中,ta充分的练习了坚持自己、不轻易妥协的整个能力,这个能力就能帮助ta将来在社会上应付更加复杂的人际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