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妞妈 -
说出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接纳他们的所有情绪,不管是生气、恐惧、害怕、愤怒还是高兴,所有的感受和情绪都没有对错,都应该被接纳,否认孩子的感受会令人愤怒和困惑
昨天,我一朋友和我抱怨,都不知道如何孩子交流了,一说话就火山撞地球。原来是昨天上初中的儿子放学回家,一脸不高兴的样子。当妈的很关心的问儿子怎么了,孩子说今天班主任批评我了,最讨厌班主任。当妈的一听,讨厌班主任怎么能行,那到时影响的还是孩子自己,就进行劝说。说你怎么能讨厌班主任呢,老师肯定是为你好才批评你的,肯定是你哪里做的不对老师才批评你的。吧啦吧啦一大段话,总之就是孩子不对,老师对的意思。那孩子还没完听完就气呼呼的摔门进房间去了。
我朋友一脸委屈的对我说,我有什么做的不对,叫孩子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我给她分析说,你还真做错了,不过也不怪你,你犯得错误是我们大多数家长在于孩子交流中都会犯的错误。当孩子与我们交流时,我们喜欢帮孩子出谋划策。但孩子最需要的是我们能接纳他们的感受,帮助他走出负面情绪。
父母不会和孩子沟通
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困惑,为什么我们这么爱孩子,孩子却接收不到,原因就是我们爱的传递方式出了问题,也就是沟通出了问题,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如何听,孩子才肯说,这是一门很有学问的沟通技巧,我们与孩子的交流方式都是我们小的时候父母和我们的交流。
还记得我小的时候,有一次考了100分,飞奔回家告诉妈妈,扬起试卷很自豪的和妈妈说今天考了100。妈妈看得出也很高兴,但怕我骄傲,就说你如果每次考100分才厉害,考一次100分有什么了不起的。我当时的反应就像一盆冷水泼在我头上一样,喜悦瞬间化为乌有。
这就是我们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不能高兴孩子的高兴,不能难过孩子的难过,在孩子高兴的时候泼冷水,在孩子难过的时候也泼冷水却不自知。父母们觉得自己所做的所说的都是为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可当父母的却从来不知道是自己不会和孩子交流导致的,这也是很多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出现偏差行为的原因,因为在家里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
不懂得和孩子交流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也常常是不懂得和别人交流。我们在工作或生活中常常碰到这样的人,一和交谈就没有兴趣继续谈下去,不是泼你冷水就是觉得和他讲话很无趣,在我们不需要给意见的时候指点我们怎么怎么做,提出的意见往往又不是我们想要的,总之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就是情商很低,不懂得沟通。
站在孩子的立场,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和情绪
我们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这样低情商的人,我们自己要先学会高情商的沟通方式,孩子才能学会这样的沟通方式。
那该如何说,孩子才会听呢?
其实就是四个字“**说出感受”。站在孩子的立场,理解他们,接纳他们的所有情绪,不管是生气、恐惧、害怕、愤怒还是高兴,所有的感受和情绪都没有对错,都应该被接纳,否认孩子的感受会令人愤怒和困惑****。
就像开头提到的例子,孩子回来和妈妈说老师讨厌,家长就是因为否定了孩子的感受才导致的冲突,孩子觉得妈妈不理解他,所以也无法感受到妈妈对他的爱。
那如果妈妈“说出孩子的感受”又该怎么做,对孩子又会有什么影响呢?
孩子:老师今天又批评我了
妈妈:你一定挺伤心的,老师又说你了。(妈妈说出了孩子的感受)
孩子:对啊,就因为作业怎么怎么样哪里没做好,老师就批评我了(孩子就会自己说出原因)
妈妈:(安静认真地听)哦,原来是这样啊,是因为作业没做好。(妈妈没有指责和说教)
孩子:是啊,不过如果我昨天好好做的话,就不会错那么多了。
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妈妈完全没有否定和说教,只是说出了孩子的感受,了解孩子的感受,孩子说着说着就会自己想出解决办法,就会自己去反思问题。
用说出孩子的感受的方法后,平常我们教导孩子的话也会神奇的从孩子的嘴巴里说出来。
比如,我家妞,今年三周半,刚读小班,有次她和哥哥一起玩,哭着来和我告状说,哥哥不给她玩玩具,还嘲她吼。
妈妈:哥哥朝你吼了,是不是好难过啊?
妞妞:(委屈的点点头)哥哥大声的和我说叫我不要拿他的东西
妈妈:哦,哥哥叫你不要拿,你伤心了
妞妞:(点点头)因为我拿哥哥的东西哥哥才对我大声说的
妈妈:哦,原来是这样啊
妞妞:那下次我还是跟哥哥说一下再和哥哥拿吧
你看,当我回应她的感受时,才三周半的妞妞就能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能顺着自己的思路,然后去反思想办法解决哥哥朝她吼这件事,去反思哥哥为什么朝她吼,如果我没学过这个方法可能就这样回应孩子告状这件事。
我就会去说哥哥,你怎么又吵妹妹了,哥哥就会解释说妹妹又乱拿他的东西,我就会转过来对着妹妹说,你为什么乱拿哥哥的东西啊,要经过哥哥的同意,没跟你说过吗,然后妹妹又会委屈的哭,这时哥哥不高兴,妈妈也是很火大,最后发展的结果三方都不满意。所以,如何说看似很简单说出感受的方法,其实做好了,非常有效非常好的沟通方法。
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我们允许她做所有的事情
有些家长会担心,我接纳了孩子的所有感受,是不是意味着她做的任何事情都是对的?我可不想成为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
其实不是的,我们是接纳孩子的所有感受,但可以不接纳一些行为。只有当孩子的所有行为都被许可时,才会变成溺爱。接纳孩子的感受并不意味着我们允许她做所有的事情,并不意味着她能做你不能接受的事情。
比如,带孩子去外面吃饭,孩子喜欢在餐厅里跑来跑去,这样的行为肯定是不被接受的,如果是直接否定她纠正她的话,最后肯定会演变成不愉快的气氛,演变成争吵。学了如何说后,就可以这样做。
妈妈:在餐厅里跑来跑去,你是不是觉得特别好玩呀?
孩子:(笑眯眯的说)恩,是特别好玩。
妈妈:是啊,确实挺好玩的,妈妈小的时候也喜欢这样玩。但是,你看你在这里跑来跑去,一不小心就会撞到别人,万一撞到服务员阿姨把你爱吃的糖醋排骨撞倒了就没得吃了。要不,等我们吃完饭,我们去外面的广场上妈妈和你一起你跑个够好不好。
孩子一般情况下肯定会愿意配合的,因为她没有被训,没有感觉不好。我们都知道,孩子感觉好才能做到好,我们经常的训斥行为让孩子感觉不好,所以她就做不好。你训了她,她感觉又生气又伤心的时候,她可能赌气会去做,或者哭起来不愿意去做,或者觉得妈妈不理解她。
但是妈妈先去理解她的感受的时候,说这件事情很好玩吧,但这件事情是不被允许的,而且妈妈也提供了一个可以玩的方案,按着这个程序走的话,你会发现孩子就会笑眯眯的接受你的建议,这个方法在生活中运用非常好用。
海姆.吉诺特博士说:学习一门新语言并不容易,至少改掉口音就很难……但对我们的孩子来说,如何说的语言会可能成为他们的母语,当学会如何说的沟通方法以后,就是一个高情商会沟通受欢迎的一个人。
我们的孩子从两三岁开始学说这门沟通语言,等到她20岁的时候,她这门语言运用的就很熟练了,到时咱们的孩子想不成为高情商的人都难,相信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