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也属于中国古代哲学范畴.是以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特性 及其“相生”“相克,,规律来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种宇宙观和方法论。
五行学说的起源,一般认为是从“五方说”和“五材说”等演化而来。早在殷 商(或更早)时期.先民们已具备了五方的观念。如《卜辞通纂•天象门》中已有 “东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南土受年”“五贞受中商年”等,可见那时已 开始用五方观念来确定空间方位。“五材”是指水、火、金、木、土,是先民生活和 生产劳动所必需的不可缺少的基本物质。正如《左传.襄公二十七年》所说:“天 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以及所指代的五类事物的运动变化及 其相互关系。五行中每一行都代表了一种功能属性,g卩《尚书•洪范》所言的“水 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而五行之间具有生克和制 化的关系,通过它们的相互作用.使五行整体获得动态平衡,从而维持事物的生 存和发展。
五行学说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宇宙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 所构成,世界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相杂”和“相和”而化生。 如《国语•郑语》曾说:“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因此,世界上一切 事物都可以用五行的特性加以推理、演绎和归类,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规律 是宇宙间各种事物运动变化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法则。
五行学说对于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影响非常深广,早在《黄帝内经》中有关五 行学说在医学领域应用的内容已相当普遍。如用于认识人体局部、局部与整体、 体表与内脏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的统一;用以说明人体的生理病 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等。可见,五行学说已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 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