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在静夜听曲。
以前听,大多会有种失落和惆怅,现在呢,近似乡愁。
正好听人说,乡愁是种熟悉、亲切、遥远,让人欢喜让人落泪、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不知道在心理学里怎样定义?是不是理解了引发的机制,便可彻底的清除一种情绪?
有这样一种说法:在精神领域探索的人,要找到负面情绪产生的源头,再将其清除,以此来让世间更和谐。
我们真的完全了解每种存在的意义了吗?
是《童年》,钢琴曲。
东山也有幅画叫童年。感觉是在清晨的薄雾中,一条小河静静的流淌,河上有小桥。
我的童年也隐现在这薄雾间,我正透过嫩绿的树叶追逐晨光。
这是我发现的一条小路。铺着洁净的碎石,两旁长着杨桃树。在小路上走着的感觉很奇妙,就像是走进童话中的森林。
后来却再也找不到这条小路。
有时会疑惑:我真的曾经走过吗?
《琵琶语》,古筝,钢琴伴奏。
听音色,似乎是日本筝。
不太清透,反而有种沉稳和隐忍。
想起一个人,总喜欢敲着我的筝说:哪天找只鹤来,煮鹤焚琴。
其实,在时间里流动的,是琴音还是情绪?
雄浑的乐章没有带来澎湃的激情,如风,横扫荒凉的星球。
多少个文明被掩埋在风沙之下?
有什么在等待,静静的等待,等待合适的环境,再度繁荣。
有的事不要问为什么
有的事不需要为什么
现在是竖琴。
如曲名,有风,轻快的节奏。
红色的舞鞋,缀满蕾丝的长裙。
想起那首《热情的玛祖卡》,
因为名气而尊重,还是因为才情?
你笑而不答。
“我曾是一只做牛做马的闲云野鹤”
失笑后忽然是长长的叹息,就如笙歌散后的,灯火阑珊。
终曲用什么?
苏格兰幻想曲
“世间的一切都可伤人,改变可以伤人,不变也可伤人”
小提琴低婉,翩然而舞。
是什么让如此纤细敏感的人如此无惧的坦露心声?
回到序曲。
浪漫主义让现实变得理想化。
风格的界定就如路牌,只是标识,并非禁止。
我用第二乐章来结束。
所有的读者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来解构, 这是作为读者最有趣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