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不一定随时都有用

全文 1782 字 | 建议阅读 3 分钟

文 | mickjoust

这周正式进入放假前一周,昨天已经是工作了一天,相信大家已经调整到放假模式了,开始准备各种相关的事情了。

在这里还是简单的温馨提示一下,注意出行安全,安全回家最重要。

这几天气温也有所回升,我就想到,有的规律是循环往复的,比如四季更替,冬冷夏热,而有的规律可能只是一厢情愿的,比如,经验。

经验,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都有各种经验一说,但我今天想说,有时经验可能不一定好用。

1.智慧

我们常常会听老一辈的人说,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才能有一个更好的人生,可到底什么是智慧呢?什么事更好的人生呢?

持续践行中,我想智慧会不会是一种学习机制,一种动态的转换手段,可能智慧并不是一个单独的名词,更像是一个知识的集合体,同时还必须有一套运转合理的机制。

因为每个人对知识的转化吸收的机制可能都不太相同,不然就不会出现对同一个东西的千百种解读了。

但是大体上看,逻辑的结构是差不多的,比如,学习知识,理解知识,转化知识。

就像一个人只会把经典倒背如流的人,却讲不出一个有寓意的故事来。

有智慧的人,都是能够合理运用知识的人。

比如解决问题的能力,面对复杂情况分析思考的能力等等。

僵化的学习知识,固化成经验,有时只不过是一种不太好的办法。

我们的目标是很高远,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但是真正要有智慧,可真不是说说所这么简单。

更需要的事不断的去做,不断的思考,再不断地做。

2.直线与圆

如果你是在国企上班,或者事业单位上班,就能明显感受到,论资排辈,和按时间算工龄的一些做法。

我们先不说这种做法的由来,而是这说明了一个事实,这也是一种经验的累加过程。

因为作为一个系统里的人,要想混得好,不断提升,自然要学习系统内的特定经验。

这样的经验越多,对于人生的帮助也会更好,但是就经验本身来说,可能并不具备可扩展性。

因为这是一种对时间的错误理解,如果一个人的能力是简单的靠时间来累积的,那我们大可不必做任何事,等到了一定年龄,自然就能过上好生活了。

可现实是,我们到了小时候羡慕的年纪,却没有成为那个被羡慕的人。

就像一条直线,我们一直不断的增加长度,却始终也没有完成一幅画。

在我看来,经验不过是一种固定知识,有时能帮助我们,有时却是在阻碍我们。

换句话说,知识应该是我们画圆,而不是画直线。

因为知识其实是和人一样,需要不断地更新升级。

我们如果没有动态知识的概念,对知识的理解就会只是停留在知识就是知识上。

而我们常常都会发现,很多场景似曾相识,很多地方都可以用一些办法去解决,但又说不出到底该如何更好的应用已有经验。

倒不是说经验本身没有什么作用,而是我们不能过于依赖于经验本身,而是应该把经验当成另一种知识形态去学习。

3.机制

因为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智慧。

而达成有智慧的途径之一,就是建立一种适合自身的学习转化机制,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常说的建立知识框架体系。

这个框架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但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有和没有差别是巨大的。

这是我个人的经验,过去一年里,我尝试着建立这样的自我知识体系,刚开始,可以说是非常痛苦的,因为谁不想工作了一天回家玩玩游戏休息一下。

可慢慢的我发现,即便对玩游戏本身来说,建立了一个知识框架,和没建立都会很不一样。

因为知识体系会帮助我去更高效的思考问题,不管是游戏也好,还是工作、家庭生活也好,很多时候需要的髌并不只是靠体力,更多的是靠脑力。

在这期间,我发现了一些可以切入的点——

首先,经验不一定和时间成正比。

不要动不动就拿时间说事,说得好像时间足够多,一切就能足够好一样,这个好的前提是不断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

就像一个人总想着改变,和真的每天做到一点改变,一年下来后的变化是完全不同的。

其次,要学习贝叶斯公式思维。

换句话说,就是观点一定要经常随事实的变化而变化。

可能这样会被人说成没有原则,但是如果没有原则或者使用的是不好的原则,为什么不能基于事实而发生改变,非要固守不变呢?

我们常说要做一个有原则得人,我认为要更新成,要做一个能不断更新原则的人,而且是朝着好的方向变化的。

最后,建立动态知识的概念。

知识和知识要关联,还要更新,还要升级。

先不说什么大改变,如果能够建立知识的互相联系,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

经验知识同样满足这样的特性,换句话说,就是要让知识流动起来,而不是变成死记硬背的东西。

持续践行

你是否让知识真的流动起来?

欢迎留言,期待你的行动故事。


持续践行,我们一路同行。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