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北师大实验幼儿园举办活动,主题是《北京的年味》。
老师让老北京人浩浩的爷爷给小朋友们讲过年的事。他讲到放烟花炮竹时,有的小朋友很好奇地问:“啥是烟花炮竹啊?”
现在好多城市烟花炮竹都被禁放,也不能怪小孩子们对这些没什么概念。他费了半天劲,最后又借助电脑,才和小朋友们讲清楚。
我们在一边慨叹,现在物质是越来越丰富,可年味却越去越远了。
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沥沥拉拉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炖羊肉
二十七,杀公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去打酒
三十晚上熬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当浩浩爷爷唱起了这首有趣的童谣时,小朋友们瞬间来了精神,和他一起唱了起来。
听着这首童谣,我的耳畔立刻也回响起我们家乡的童谣来,那远去的年味渐渐清晰起来。
小孩儿小孩都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碗
一喝喝到二十三
二十三,炕锅边儿(火烧)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磨豆腐
二十六,来煮肉
二十七,杀小鸡
二十八,贴花花(对联)
二十九,去灌酒
三十儿,包扁食儿(饺子)
大年初一儿,撅着屁股作揖儿(拜年)
从这两首民谣,可以看出河南和北京两个地方过年的习俗好多都是相同的。
小时候,一进入腊月,就开始扳着指头数日子,哪天该干什么了,记得门清。
初八前两天,娘就去买点糯米和红枣,然后再看看黄豆、红豆、绿豆、高粱、芝麻、黑豆之类东西家里有没有,若没有就去左邻右舍换点,凑够八样东西好熬腊八粥。
一到初八的早上,村子的上空就弥漫着粥香。
可我们姓程的人家不一样,我们这天早上做面条吃。据说这个规矩是我们的老祖先程咬金传下来的,他老人家小时候家里穷,没东西吃,吃顿面条就像过年一样。后来他在瓦岗寨上做了皇帝之后,到了腊八这天早上,因为是小年,厨子问做什么饭,他让做面条。从此后,姓程的人家就把这个习俗传了下来,早上吃面条,中午喝腊八粥。
三年不吃长(放)锅豆,省钱盖个瓦门楼。平日里大家都是舍不得往锅里放这些豆子的,可到了这一天,各种豆子和米还有大枣一起放了进去,熬得黏香,至今想起来唇齿间仿佛还有那种香味。
到了腊月二十三,娘早上起来就发好了面。然后去坡上搂点栗树叶子,再去河里捡点大姆指度大小的鹅卵石准备炕火烧。
娘把发好的面掐成一个又一个小面团,然后揉成圆团,摁一下,然后再擀成圆形,放在锅排上醒一醒。
面团做好后,娘就把洗净的鹅卵石放在锅里,然后就燃起树叶子。等石子发热后,把火烧放进去,过一会儿,翻一翻,等两面金黄后就炕好了。
炕好的火烧又焦又黄,让人直流口水,趁娘不注意,拿一个就跑。
“我的小祖宗,还没祭灶呢,等灶王爷吃完了你再吃不行啊?”娘的喊声传过来时,我已拿着火烧跑出了家门,啃了大半了。
我们那里一到腊月二十就起年集,这个风俗现在一直沿用。
一起集,集市上人来人往,各种各样的年货,好吃的好玩的,让人眼花缭乱。向大人要的一两毛钱,紧紧地攥着,看到什么都想买,可又舍不得,怕买了之后又遇到更好的东西没钱了,到最后还是觉得糖豆最好,买点花花绿绿的糖豆放家里,慢慢吃。
一到腊月半,人们见面就会互问:“过年杀猪还是割肉?村里老李家和老王家的猪可肥了,要割就赶紧去!”
庄稼佬,去割肉,不是腰窝是槽头。那些年,家家户户不像现在割肉要臀尖。都是争抢着要割这两个部位,因为这两个部位肥肉多,能炸油,还香。
那时候天气很冷,把肉放在屋里好多天也不会坏。
到了腊月二十六这天,爹把肉碎成小方块,把骨头剔出来一起煮。我平时是不爱吃肉的,但这天煮的大锅肉特别香,会吃上一点。
肉煮好后,爹会把煮好的骨头拿出来,捣点蒜泥,让我们蘸着啃。
我和小姐姐抢着夺着,吃完再吮一下手指上的残渣。每次回想起来,那蒜香和着肉的味道怎么那么美呢,现在咋就吃不出那味了呢?
肉块放凉后,娘会在肉皮上抹点酱,然后放进锅里烧一下,烧好的肉红红的,然后撒点盐,这样就能保存很久。
肉烧好后,再炸点油疙瘩,肉丸子,豆腐干之类,这样过年时家里来了客人,吃时一热就好了。
为了防止猫和老鼠偷吃,娘会把它们放进用竹子编的气死猫篓里,把它吊在房梁上。屋里没人时,我就搬个凳子,踮着脚去偷拿。
有次,我正在拿,爹进屋了,我吓得从凳子上摔了下来,腿摔得很疼,我不敢哭,怕爹骂我。
爹把我扶起来,拍拍我身上的土,慈祥地说道:“你想吃让我帮你拿,这样多危险啊!”说着他把盖子打开,帮我拿了两个。吃着油疙瘩,香极了,腿也不觉得疼了。
蒸七不蒸八。二十七这天,爹会杀一只自家养的大公鸡,娘蒸馒头。
娘头天晚上就发好了面,一天不停地蒸。豆包,糖包,肉包,小蒸馍,枣花馒头,蒸好几锅。
我最喜欢吃的是枣花馍,形状像花一样好看不说,上面还插着大枣,吃一口枣,一口馒头,甜丝丝的。
那时候我特别淘,趁娘他们不注意,把枣都拔下来偷吃掉了。等娘去馏馍时,发现枣都没了,气坏了,不 过碍于过年,没有打骂我。
远门的五哥会写大字,一到腊月,便成了大忙人,家家户户请他写春联。
有的人家不到二十八就贴上了春联,因为这样要账的就人就不会来要账了。不过好多都等到二十八这天才贴,说这是老好儿。
有的人不识字,把对联贴反,被别人一说,心里就很丧气,因为老人说贴反了一年很不吉利。
到了大年三十这天,哐咚哐咚,家家户户厨房里剁饺子馅的声音此起彼伏。
下午不到天黑,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就响了起来。人们开始辞旧迎新吃饺子啦。
包饺子时,娘会在里面包几枚硬币,说谁吃到了就有福气。
我是不爱吃饺子的,因为里面放的有肥肉。姐姐们就把我的饺子拿过去,她们把饺子馅吃掉,让我吃剩下的边,所以我一直吃不到钱。
吃过饭,开始熬年,屋子里点上新买的红蜡烛。我们一群小孩儿们来回跑着看人家放炮,放烟火,大人们则围在火堆旁,有一搭没一搭地聊天。
夜里刚过十二点,长长的鞭炮又响了起来,因为谁家放的早,谁家就会最早接到财神,这年就会财运兴旺。
初一的早上,是最兴奋的时候,因为不仅要穿新衣裳新鞋子,娘还会在我的口袋里塞上一毛压岁钱,因为这可是向小伙伴们炫耀的资本。
过年了,骡马都歇鞍,何况是人呢。吃过早饭,再忙的人这天啥都不干了,都出去串串,见面互相问声“过年好!”
初二,人们开始走亲戚。
记得那年我和小姐姐一起去瞧我二姑。二姑父是开药铺的,经济条件不错。临走时,二姑给我和小姐姐每人发了五毛钱,把我俩高兴坏了,现在地上掉一块钱好多人都懒得捡,但那时候的五毛钱对于我们来说那可是一笔巨款,走在路上不停地摸口袋,生怕它丢了。
表姐表哥们也会来我家瞧看我爹娘。
箱子上放了几包白糖和点心。那时候的点心是用纸板糊的盒子。上面用红花的点心纸作的封面。用纸绳捆着。
点心有马蹄酥、扇子面、眉豆角、点心棒之类。我不敢解开纸绳,怕绑不回原样。就掀了一道缝,把点心棒和眉豆角拿出来两根。我不敢拿那些扇子面之类,因为太大,拿出一个太明显。
咬一口眉豆角,糖稀流了出来,甜到心里。
今天这个盒子拿点儿,明天那个盒子拿点儿。等父母发现时,每个盒子的点心都被我偷吃了一小半,姐姐们都说我是个吃嘴精。
前两天和一位朋友聊天,说起小时候偷吃点心的事,哈哈哈,没想到他比我做得更绝。
他说父母让他去瞧看舅舅,他拿着点心走到路上,非常想吃,就拿了一个,吃完还想吃,没想到,走着走着,就把一包点心吃完了。没办法,他想了个馊主意,把河边的小石子装进了点心匣子。
到了舅家,他不敢在那吃饭,怕被发现了尴尬,放下东西不顾他们的挽留跑了。
时光越走越远,年味越过越淡。但刻在脑海里儿时的年味,却常常萦绕在心田,这种美好的回味,永远挥之不散。
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