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温情小聚
农历二月廿四。
奶奶三年忌日。
不约而同,心照不宣,大家重聚在奶奶曾经居住的老宅里。
奶奶的儿女都已当了祖父祖母,孙女孙子们也都已各自成家。H城、J城、Z城、S城,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生意、孩子,平日里忙碌着各自的忙碌。小哥说,没想着,今天大家都能来。
每个人都不畏旅途奔波保证准时赶到,我想,不仅仅是为了参加这个缅怀仪式,更多的,还有,彼此的思念和对这次相聚的珍惜。
儿孙齐聚一堂,我想,这应该是心心念念多子多孙的奶奶最希望的。
我对父亲说,奶奶很多传统的观念,我是不认可的,但我理解她,理解她那个年代的女人穷尽一生的简单追求。
2 岁月如歌
大妈们已满头银丝,母亲眼角的皱纹也越来越深。
年近古稀的大爷们步履蹒跚,父亲驼背了,小姑的血压也得靠每日的药物来维持稳定。
岁月,刻下的痕迹呵。
堂姑姑们感慨,倒是奶奶这些孙子孙女们,还都是当年的模样。
年过不惑的长姐依然是少女的情致体态。她是爷爷奶奶最疼爱的孩子,爷爷去世早,所以,她也是我们兄弟姐妹中唯一记得爷爷模样的孩子。长姐,自小聪慧漂亮,人见人爱。父亲说,七十年代,生活物质还比较匮乏,左邻右舍甚至驻扎在村子对面的士兵伯伯,见奶奶的大孙女来,都会把自己省下来的不舍得吃的糖果大方地拿出来送给这个漂亮的小女孩吃。其招人喜爱,由此可以想见。不知怎的,父亲说到这段往事时,我总会想起“罗敷”采桑路上大家争相观望的盛况。到现在,她热情向上的生活理念,依然对弟弟妹妹们特别具有感召力。
大哥,奶奶的长孙,是兄弟姐妹中最有家族责任感的人。这么多年来,他的积极努力,他的以身作则,他对长辈的孝顺,他对兄弟姐妹的呵护关爱,他对这个大家庭的无私付出和苦心经营,我们都看在眼里,疼在心上。虽从未刻意称赞过,大家心里却一直都有。大哥,一直是我们心中最敬重的大哥。
不经意间一算,红姐也已年过四十,可皮肤还是那么白皙姣好,俨然让我差点忘记了她的真实年龄。姐夫比她小五岁,当年硬是执着不懈把娇小可人的她追到了手。而今,姐夫发福,已经是个成熟的中年男子,而红姐还是那个娇俏的小女子。小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小日子也过得红红火火。
伟姐,一向懂事稳重。小时候,帮奶奶去扛面的是她,一起出去玩走累了背起小弟的也是她。最早踏入婚姻生活,女儿都上高中了,她圆润的脸上竟然没有皱纹。伟姐回忆起小时候大爷回老家探望奶奶时带的烧鸡每次都把鸡腿掰下来给她留着,缘分真是种奇妙的东西,大爷对她偏爱有加,怪不得旁人会把他们伯侄错认成父女呢。时隔三十年,她是第一次提起这段往事,可能担心小时候如果姊妹们知道大人们的这些小偏爱难免难过和生疏,而今,大家都各有家室,早已云淡风轻。稳妥至此,怪不得母亲对伟姐的人品性格也是赞不绝口。
小哥,比我大一岁,我们是同龄人。小时候,我俩在院子里玩耍,把奶奶家所有椅子板凳都搬出来,摆成“城墙”,阻挡大哥“入城”,大哥从来不走我们“当关”的“城门”,他很轻松便跳过“高高的”“城墙”,每次我和小哥都羡慕不已,大概这就是我们心目中的“飞檐走壁”吧,我们盼望着能长得像大哥一样高。小哥性情比较刚烈,颇有些英雄好汉气概,这次见面感到他稳重了很多,我甚至觉得他开车都比以前稳当,我打趣他,他说咱们一车人呐,我责任重大,当然得用心啦。母亲说更难能可贵的是,他现在给大妈洗头做饭,特别孝顺。长姐说,小哥俊朗的脸部轮廓越发柔和起来,我想,大概真的是相由心生吧,岁月也会把硬汉打磨得侠骨柔情。
我们夸小弟帅帅的,小弟说,皮衣是媳妇儿买的,花了数百元。可不,连最小的小弟都娶妻生子了。说实话,对小弟从未有过太高的期许。有个真心疼爱他的人在身旁,两人相亲相爱,共度一生,大概就是作为长辈和兄姐们感到最安心的了。
一起回忆了很多。大家都感觉,奶奶家的老院子似乎小了,其实,不是院子小了,而是我们长大了。
记得有一年春节,大家相约回老家过年,长姐和大哥带我们在院子里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欢声笑语传出好远好远。那年,下了好大的雪;那年,长姐十四岁,我五岁,小弟还没有出生;那年,大哥说,他放的那挂鞭炮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万紫千红”……
转眼间,这已是二十八年前的往事。
3 慢慢长大
上个月,父亲邀我视频,其实他也是刚刚跟小弟学会微信。我知道,他又惦念他心爱的女儿了。“老头儿”刻意摘下鸭舌帽,用手向后抓梳两下花白的头发,对着摄像头灿烂地微笑,似乎向我“证明”他仍如当年意气风发。
前几日,和谭姐聊天,感慨岁月催人老。我说,三十岁之后,日子好像过得格外快。晚上梳洗后照镜子,发现内眼角竟多了几条非常明显的眼纹,从未有过的一种恐慌,这种感觉和那日看到“未曾长夜痛哭者,不足以语人生”这句话时的带来的感触一样警醒和震撼。
小时候,盼望着快快长大,长大了,又希望时光能慢慢地走。
红姐说,回忆童年便会想起我母亲结婚时那两条乌黑的麻花辫。是啊,母亲年轻时那到腰际的长发是那么迷人,那么令人难忘。中午,吃饭时,母亲盘起的头发凌乱了,我说我帮你辫起来吧。发丝散发着清香,我问用的什么洗发水,这么好闻的味道。长姐在旁边笑道:因为,是你妈妈的味道啊。记得大哥经常在微信上晒出大妈做的可口饭菜,说这是他母亲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很香很甜很幸福。
和母亲一起去看望大姨。大姨年近八十,是个退休的老教师。她说,她很好,就是孩子不在身边,难免会有些孤单,尽管孩子每天都给她打个电话。
“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渐行渐远的一种爱”,离家越远越明白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光弥足珍贵,多希望,自己能慢慢地成长,慢慢地品味这段情。
4 守望平安
祭奠仪式在爷爷奶奶的坟前举行。刚灌溉过的麦田格外泥泞,我俯下身来,帮母亲和小弟摔打着鞋上的泥巴。大哥对母亲说:有个闺女真好。长姐对小弟说:有个姐姐真好。
每次看电视上的情感类节目,我感受都特别深刻。父母对孩子的爱总是无私的,他们总是小心翼翼地呵护着小生命的成长,哪怕喝口水都害怕烫着要自己先尝尝,即使是换尿布都是那么疼爱的眼神。可是,如果有一天父母年纪大了,也需要儿女们喂水换尿布时,也无理取闹发脾气时,有几人能包容理解?又有几人能乐乐呵呵地效劳?
我对小弟说,人老如顽童,他们年龄大了,唠叨多了,脾气越来越执拗,你离得近,多担待些。虽然各自有自己的小家庭,虽然已经不总是在一个锅中吃饭,但是,我们的情分不会变。
我对母亲说,你们对我十七年的宠爱,只此,就足以让我用一生来感恩。都说陪伴是最大的孝顺,这一点我不如小弟,你们彼此照应,平安健康,我便心安。
平安是福。
附:
都说,越长大,越孤单。
上学时,我总会打电话给家分享各种心情,开心的和不开心的。荣说,对父母,要报喜不报忧,不然他们会担心的。
荣比我懂事,比我成熟。
不同于荣和华因相似而结缘,荣和我的外在性格完全不同,我们的朋友圈子也差别很大,但这并不妨碍彼此间的信赖。连王老师都觉得这样的闺蜜组合很难得。荣问我,为什么?我是否可以用沈眉庄对甄嬛说的一句话来作答?“一起长大的情分”。七年的相濡以沫,是生命中无法割舍的情谊。
荣告诉我说,我是另外一个她自己。其实,你又何尝不是另外一个我自己?每个人心中都会有另外一个自己,过着自己本来可以选择却最终没有选择的人生。所以,多么希望对方能坚定而勇敢执着地走下去。
我说,我好像心智成长总是慢半拍,现在的我和十年前的你才差不多。荣说,多希望,你就继续保持着这个简单的状态。
去年年末,师姐赠书三种,其中一种为《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生动诙谐的文风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震撼力。翻阅第一遍时,我便对H说,有种想写书评的冲动。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惘惘然竟感到语言积累的不足和措辞的苍白乏力,于是断断续续地写了又改,改了又写,终觉辞不达意,无法将书中传递出来的力量表达到位。作者冒着高原反应带来的种种不适地骑着单车从新疆到西藏,旁人看似无意义的疯狂举动,恰恰是他骑行的意义所在。远离都市的喧嚣,将心灵放空后,一路的美景,一路的执着,乃至一路的孤单和艰辛,一声真诚的道谢,一个淳朴的微笑,都是那样美好,最简单却是最充盈的初心。我曾对荣感慨,这一路的骑行其实多么像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旅程啊。别人的懂与不懂又有什么关系?即使是一个人,也可以浩浩荡荡。
在网上查阅此书仍然有卖,毫不犹豫邮购一本送给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我想,此时的你需要它。
木心先生说:“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愿我们都能坚强如斯,乐观如斯,洒脱如斯。
“你以为为梦想独自前行,其实会有人在远处目送你的背影”。
成长,是孤单的,也是不孤单的。
这段文字于3月7日便已写毕,附于文后。我想,文字力量的传递便也是自己对《西藏,一个人的浩浩荡荡》这本书最真实的感受和评价吧。对师姐和作者表示谢意。
荣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我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