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和一位前辈联系,刚过35岁的他,在一家创业公司做二把手,年薪百万。前段时间阿里巴巴还有人来挖他,但因为要去杭州他拒绝了。而五年前我们曾经是同事,当时他年薪不过十几万。
当我吐槽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对未来感到迷茫,并对他目前的状况表示羡慕时,他却说自己也很迷茫,因为他已经在考虑自己40岁以后的生活该怎么过了。除了本职工作,和朋友合伙开公司,他还在筹划着整合手上的资源找点项目来做,为将来积累更多资本。
听完他的各种想法,我终于知道,为什么35岁的他没有遇到“中年危机”,反而成了职场香饽饽了。职业规划或者说人生规划,真的很重要。未雨绸缪,永远比雪中送碳更靠谱。
人的一生能达到的高度虽然是靠实力和运气,但我一直认为,学会规划和选择,要比实力和运气更重要。
那么有没有关于人生规划的终极心法呢?
有,这个心法叫做“非连续性”。
什么是“非连续性”?
“非连续性”这个概念是混沌大学的创办人李善友教授最先提出来的。主要是用于解释企业发展的,但其实用在个人的人生规划上也是可以的。
李善友教授研究了大量案例之后,得出了一个结论:像苹果、谷歌、网飞这样的公司,他们做对了一件事:在自己辉煌的时候,选择放弃,重新开始。
因为任何企业的核心业务模块,如果被验证成功了,那么长时间的走势一定是一个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第一曲线),在前期时平稳上扬,在最顶端时开始回落,最终被另一家公司用一个新的抛物线(第二曲线)碾压。
最典型的比如诺基亚,苹果推出iphone的那年,正是诺基亚财务状况最好的一年。10年之后,评估的那条上升抛物线出来了,但是诺基亚接下来就是一个下滑的抛物线,几年后就被收购了。
一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企业发展息息相关,企业不创新不变换赛道,尚且如此,又何况是身处企业的人呢?
企业若要立于不败之地,就一定要在自己达到鼎盛的时候,开始一条新的开口向下的抛物线,然后不断持续、迭代下去。
这就叫非连续性。
其实,乔布斯成功的秘诀也是非连续性。乔布斯复出之后,苹果的电脑业务做得很成功。但是在苹果电脑的业绩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乔布斯意识到,在不久的将来,移动设备会超越电商,但是当时移动设备的技术尚未成熟。所以,乔布斯就转向了随身听,发布了ipod,大获成功。
后来,当iPod业务已经占到苹果公司营收的50%、市场份额达到70%的时候,苹果发布了iphone,一举成为智能手机的巨头,手机业务也开始全线超越ipod和电脑,开始了第三条非连续性曲线。2010年,苹果又推出了iPad,开始了第四条非连续性曲线。
网飞也是一样,从做CD到做版权,再到做电影,都是非连续性的,一条曲线接着一条曲线,不断上升。
为什么职业规划的终极心法也是“非连续性”
和企业的发展一样,人生规划也是如此。想要人生持续上升、不走下坡路,就必然走上非连续性曲线的人生。
大多数人要么一辈子庸庸碌碌,要么曾经辉煌过,后来跌落下再无起色。但依然有很多人一步一个脚印地稳步前进,从月薪几千到年薪百万,并能一直保持这个水平并不断上升。
为什么?因为非连续性。
那些一辈子都在向上成长的人,他们都是非连续性的,在人生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的时候,开始一条新的曲线,延续上涨的趋势。
比如前文提到的我的前辈,5年前30岁出头的他,在待遇优厚的传统行业做到高管,这是他的第一条曲线。在事业正好的时候,他后毅然辞职,来到我所在的创业公司,接受更低的薪水。我当时特别不解,也特别佩服他的勇气。
原来,他感到所在的传统行业前景式微,于是跳出舒适区尝试新兴行业,另外也想学习创业和管理公司,为之后的创业之路打下基础。
半年之后,因为和创始人观念不同,也学不到太多东西,他再次离开,去寻找别的机会,几经周转,最终在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落脚,老板是个90后。这是他的二条去曲线。
在这家公司他学到很多前卫的思维和做法,于是顺便跟朋友合伙开了家公司。这是他的第三条曲线。如今年薪百万的他,又开始筹备新项目,希望在40岁到来之际能发展出第四条曲线。
而那些大起大落的人,往往只有一条曲线,巅峰之后自然是败落。换句话说,那些35岁遇到中年危机的人,往往都不是非连续性发展。
为什么那些不是非连续性发展的企业或者个人往往会失败呢?因为他们把分析和决策建立在归纳法上。
所谓归纳法,就是使用简单的归纳推理,凭借感觉和经验来积累知识。从特殊到一般,是人类直觉思维最典型的特点。
正因为如此,人们也总是习惯于从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中总结规律,并以此来指导未来的行动。但昨天的成功经验,不等于今天还能复制成功。昨天的发展态势还能延续到明天。
30年前所有人都想做公务员,10年前人们都热衷于进央企,5年前很多人看不起做自媒体的。现在看看呢?
所以,能够开启非连续性发展的人,往往在思维逻辑上,都不是简单的归纳推理。除了危机感、前瞻性和远见,还有什么底层逻辑呢?
如何开启人生的非连续性曲线?
非连续性的道理不难理解。关键是如何找到人生的第二条、第三条非连续性曲线?这就需要底层逻辑。
如果一个人是游泳运动员,游泳特别厉害,但他在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忽然改行去打排球,这不叫非连续性,叫作死。
但是反过来,如果一个人是舞蹈演员,但她从小就喜欢表演,演得还不错,那她是不是可以去当影视演员?现在很多演员都是舞蹈专业出生,这就是非连续性。
想要找到自己人生的非连续性曲线,不能靠直觉思维,更不能乱来。那遵循的底层逻辑是什么呢?
你得找到一个叫作第一性原理的东西。因为第一性原理,是第一曲线跨越到第二曲线、推动变化的动力因。我们需要用第一性原理,跨越非连续性,发现第二曲线。
什么是第一性原理?
李善友教授认为,第一性原理是不证自明的公理。我们中学都学过几何。也知道公理是什么,比如:两点之间,必可连成一条直线。直线可以任意延长。凡直角皆相等。
对一个人或人生而言,它是你一辈子要坚持做的事情、原则或信念,是你的核心价值。一切都在变,但是第一性原理不会变。第一性原理是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可以是追求,也可以是一种核心技能或天赋。
比如那些成功企业的第一性原理,埃隆马斯克的第一性原理是10倍好。乔布斯的第一性原理是简洁美学。贝索斯的第一性原理是客户至上。马化腾的第一性原理是用户体验。马云的第一性原理是使命愿景。
又比如我那位前辈,他的第一性原理就是他的核心竞争力:搞定人。他是那种大智若愚的类型,很亲切随和,非常容易获得别人的信任。无论他换哪一行,在什么企业,或者自己创业,所做的事都没有离开这个核心能力。
再比如,研究名人传记,你会发现施瓦辛格的第一性原理是健身和社交,杜月笙的第一性原理是人际关系。最有代表性的,当属弘一法师李叔同,纵观他璀璨宏伟的一生,可以发现他的第一性原理是学习快,学什么像什么,凡事都要做到极致,要给人做个表率,要做就做第一人。
李叔同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在多个领域,开中华灿烂文化艺术之先河。无论是早年的诗词书法(第一条曲线)、之后转学绘画(第二条曲线)、戏曲(第三条曲线),还是最终遁入空门潜修佛法(第四条曲线),都是所在领域的开创者和第一人。
纵观李叔同一生的非连续性曲线,他真的做到了从一个圆满的人,到一个神奇的人,一个有德的人,最终成为一个圣人。这样的人生,我们普通人是学不来的。
我们能学的,是李叔同一辈子的做法,遵循你的第一性原理,不停地寻找非连续性曲线,让自己成为一个日益精进、不断成长的人,让人生一直活在上升的状态。
――厦九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