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16日 周日 晴
我想,爱是一种本能。人天生就会爱,但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有的人爱的能力越来越强,有的反而在减弱。
1
柴静的《看见》中有一篇是《沉默在尖叫》,这篇近20页的文章,反映了太多太多问题,今天先写写关于“爱的能力”的看法。
《沉默在尖叫》主要讲家暴问题,采访的对象全是被判刑的女人,死缓、死缓、无期、无期……
这些常年忍受家暴的女人的老公,其实全是缺乏爱、不会爱,我觉得“爱的能力”比成绩、学业、事业重要的多了去了。
若爱的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与其有亲密关系的人,伴侣、孩子,若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提升爱的能力倒也好。若无法提升,反而会给伴侣、孩子带去很多负面影响,这将是一个恶性循环,极大可能代代相传。
古人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顺序是不能乱的,做好自己是第一位的。
2
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有多重要!
在本书108页,采访李阳与其前妻Kim的部分,我们就可以看出父母对于孩子的成长有多么重要。
柴静问李阳:“你跟你父母之间有过亲密的感觉吗?”
“没有,从来没有,我还记得在西安工作的时候我爸爸说,今天晚上就跟我睡一起吧。吓死我了,跟他睡一个床上,我宁可去死。断了,中间断掉了。”
李阳四岁才从外婆身边返回与父母生活,一直到成年都无法喊出“爸”、“妈”。传统家庭中的父母工作忙,对孩子严厉,他说小时候听得最多的词是“笨蛋”、“猪”。
原生家庭对我们每个人的影响都是极其深远的,有好的方面,也有不好的方面。
我们需要认识自我,看到自身的优点,也要勇于面对自身的不足、超越自我。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为了降低对后代的负面影响。
3
药家鑫案当年听过,但具体并未了解,《看见》,第十八章,《采访是病友间的相互探问》中详细介绍了此案。
2010年尾,西安音乐学院钢琴系专业大三学生药家鑫连刺自己驾车撞倒的叫张妙的女人6刀,致其死亡。药家鑫也被判死刑。
详细了解案情,才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家庭教育,P355—P358有详细介绍。
家庭教育真的至关重要,性格的形成主要受家庭影响,做父母真的责任重大。
“药家鑫幼年时,父亲随军在外,读幼儿园时开始按母亲要求学琴,母亲一个月工资50块,30交上课费,学不会被尺子打手,一边打药家鑫一边哭,但不反抗。”
孩子是需要尊重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家暴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他母亲说:‘从小我教育他的,凡是和小朋友在一起玩儿,只要打架了,不管谁对谁错,他回来肯定是挨骂的。’”
我一同学老公也是如此被教育的,性格存在很大问题。一年级被同学欺负,老师让他父亲处理,他竟然没有给予帮助。
想起我小学时遇到这种情况,找老爸帮忙,老爸绝对是给我撑腰的。不过这种情况也就仅仅一次,之后自己就能处理了,不过老爸真是我坚强的后盾!
药家鑫父亲是当兵的,总是命令他干这干那,但不说理由,他也从不反抗。对儿子总是批评、打击,这么多年从来没有鼓励过,认为男孩儿不能宠,怕儿子给自己惹祸。
因为经济原因不想让儿子考上音乐学院,极力想让他学理科,但从未和儿子说明原因,而是找教钢琴的老师,让老师多打击儿子。药家鑫一直不知内情,跟父亲说过:“我上一次课,被打击一次,越上我越没有信心。”
但他还是学下来了,专业考了第一。他自己挣钱给他爸买了一把电动按摩椅,他爸没有喜意,只说:“我要的不是这个,只有一个要求,将来你挣不着钱,别问我要。”
药家鑫有段时间上网,打游戏、逃学,他父亲认为是网瘾,不工作专门在家盯着他。一个月,他被关在居民楼的地下室,除了上课,吃住都在里面,没有窗,从外面锁上。他什么感受也从未和父亲交流过。
仅有一次反抗是中学上了法制课,他拿着书回来说爸爸压迫他、管着他,他父亲陪着他翻了一遍书,告诉他:“我是你的监护人,当然要管你,不然你犯了错就要我来承担责任。”
药家鑫对同学说过:“我心理可能有些扭曲了。”
庭审时说:“从小,上初中开始我就特别压抑,经常想自杀,因为除了无休止练琴外,我看不到任何人生希望。我就觉得活着没有意思,觉得别人都很快乐,我自己做什么都没有意义。”
尽量平等对待孩子,千万不要小瞧孩子。建立民主的家庭,多进行有效的沟通真的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我弟高中时,老爸总打击他成绩不好,批评他不知上进。终于有次他反抗了,说自己高一成绩还是不错的,因为他老打击、极少鼓励,所以干脆不干了,高二玩儿了一年。
自信对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而鼓励能让人增强自信。良好的性格比成绩、学业什么的重要的多。
药家鑫临刑前,见他爸最后一面,重复了好几回说“爸,我爱你。”还说“你们好好活着,我先走投胎。你们将来走了以后,下辈子当我的孩子,我来照顾你们。”他曾对父母说,不要怨任何人,一切都是他的错,他有罪,愿意赎罪。
药家鑫说死后想要捐眼角膜,他爸觉得是别人授意的。药家鑫说了几次,每次他都立刻顶回去。
因为网络上一些人说他是军队高层,干预司法,他内心不平,对药家鑫说:“你捐了以后,人家用上你器官,再有什么事儿,我没有连带责任我都受够了。希望他把他的罪恶都带走,不要再连累别人。”
当时药家鑫没有解释,也没争辩,说:“好,我听你的。”这是他最后一次违背自己的意愿没听他爸的话。
采访时,他爸说:“我有点偏激了,应该满足他的心愿,我不知道他咋想,也可能希望借助别人的眼睛,能再看到我们。所以说,还是那话,人不能冲动,冲动是魔鬼。人最大的慈悲是给生命一个救赎的机会。”
我觉得世界上没有完全坏透的人,都有好的一面,也多多少少有不好的一面,这就是人性。每个看似不好的人,大多都经历了更多不好的事情。
4
马加爵案也是如此,然社会的焦点在于这些人应受处罚,却很少关注他们背后经历了什么,我也如此。
但死刑也不能解决问题,犯错应该视情况给予悔过的机会,司法本来就应该有很大弹性,要考虑社会舆论,但也应不完全受社会舆论的影响,真的没那么容易做。
5
记得之前看一则新闻,印度还是泰国记不清了,一位德高望重的僧侣无缘无故被杀,临终前说不要判凶手刑,原谅他。
我想,大慈大悲的境界就在于此吧!即便枪决了凶手又能如何呢?已逝去的生命也无法死而复生。
6
初中时看一期法制节目,那期案子的主角是一男硕士,路过一特偏僻的地方,口渴却没钱,只有一家小卖部,性格内向的他没勇气开口向老板求助,走过去很远又折回,拿砖(好像,记不太清楚了)拍了老板,所幸没生命危险,流了血。
我当时真的很震惊,就为一瓶矿泉水啊!那男生家境应该很不好,好像是判了缓刑。记得很清楚的是一对陌生的夫妻相信他本质是好的,愿意帮助他,带他回他们家。
这世界真的需要更多爱,爱真的是做好的教育!
7
《看见》,361页,宋,曾是抑郁症患者,十六七岁时因网瘾被父母送到一心理医生处救治。
小时候被寄养在奶奶家,他认为受到不公平待遇时父亲不帮助他。父亲从未鼓励过他,并不喜欢上网,网瘾只是因为现实生活不快乐,没有寄托。父亲那时在家与他几乎不交谈,对待他像对一个凳子一样,绕过去就是。
心理治疗时当着众人面说恨父亲,他父亲也在现场,泪流满面:“我从来没想到他会恨我。”
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真的真的非常非常重要,这是为什么我觉得七年级政治重要的原因,家庭、老师、朋友、心理情绪调节方面的知识全都涉及。
上这些课能通过学生们的发言了解不同家庭存在的问题。但大人们总觉得孩子还小,他们懂什么呢?
8
我一学生,网瘾很严重,但他却说并不快乐,也不喜欢上网,可能和上文的宋一样,父亲好像不在家,母亲照顾他,但也需要工作,在情感上父母提供的爱少。
我觉得他逃学是为了让想引起父母的关注,但父母可能对他这种行为习以为常,不见了也不找。
但作为老师,精力、能力真的有限,类似的问题学生太多,根本处理不过来,如果父母不学习、不关注这些,自己都不爱孩子,外人又能帮多少?
学校教育想要做好,我想,首先应教育的不是学生,而是家长!
有朋友觉得我关注教育,整天看这类文章,发朋友圈是因为本职工作。
但对我而言,教育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而是事业!学习这些不仅仅是因为从事教育,我需要先培养自己、完善自己,以便更好地爱学生、爱亲近的人、爱自己的孩子,不给身边人带去灾难。
无论是什么关系的相处,爱的能力是最重要的,这是一项需要学习、可以提高的能力,愿我们能有更多爱的能力、更好去爱!愿这世界充满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