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十三》
尊重他人即尊重自己。
窝:映入眼帘的剧情,让我看到的是一个家庭对孩子的不信任,不尊重,以及强制扭曲的无理!做错事情,倒打一耙的指责!
在听到解说那一刻,本以为只是单纯的不尊重和孩子本身的性格太冲,可看完原片窝发现全片充满了无奈不平等和对现实的嘲讽!还有说不尽心酸和无奈,被所有人指责不懂事的无奈和对现实认命的随波逐流!
也许一开始,我也是认为孩子有些不够体谅父母,可我发现最无语的是这个所谓爱子女的父母,在重组家庭里,偏心到对错不分不辨,让旁人看了怕是都看不下去,带自己小孩喝酒,委屈受屈,知不知道未成年不能喝酒,应该这个父亲是怎么想到让孩子迎合自己的上司和领导!那样的嘴脸,怕是不太好!
连自己小孩对牛奶过敏毫不知情,离异本就是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在这样一个家庭成长的孩子,本身就敏感,在得知孩子的狗,相当于家人存在的爱因斯坦不见了,想出来的办法居然是欺骗还有指责,也许不对等的关系,孩子在所谓的父亲和后妈眼里,不过是不懂事不够乖的孩子,那么请问这个乖到底是什么意思?
请问父母是否有想过,这个孩子也需要被尊重和理解,这个父亲在指责孩子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欺骗本身这个行为就不是为人父母应该做的事情,在酒瓶破碎的那一刻,也许伤的不仅仅只有手,还有那颗真挚的心吧!
曾经有多期待,多信任,就有多悲伤,难道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吗?
不,这不是成长,这是长大,长大的无奈,读书是为了什么?为了不那么愚昧,不能偏见,不那么过分!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因材施教”,有多少父母,家长,还有老师,真正做到了这一点。
偏见和愚昧到底蒙骗了多少人的眼睛和心,我们受到的教育真的就正确吗?教育不应该是思想品德德育体全方面的培养吗?
缺失感情基础的教育,一昧的追求高分,真的不会失控吗?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条条马路通罗马,可有人生在罗马,也有人死在罗马,更多的是读书是最好选择的一条道路,”这一句话!
我们到底为什么读书,也许只是不想只是一昧的愚昧和无知罢了!
尽可能的在增长阅历的同时,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人最可怕的不是愚昧,而是明明愚昧却一点也不懂改变!
瞒着小孩,在组建和重组家庭有了个弟弟全部瞒着她,担心小孩(这个弟弟)受到伤害,宁愿满月,长大,才让她知道这个弟弟的存在,个人觉得最伤的不只是隐瞒,还有欺骗,明明不是那只丢失的狗狗,可却被一家人指责,找到了那只丢失的狗,同样品种,难道是把孩子当成傻子吗?
你日日夜夜相处的玩伴你认不出来,你陪同已久的家人你辨认不了?
又不是失忆,更不是老人痴呆,指鹿为马在这个剧中,玩的那叫一个有趣,这是一件很讽刺的事情!
溺爱,还有偏心,做错事情,一句“不懂事”,“还小”,就可以轻轻松松揭过,弟弟那一声又一声的我的爸爸在这个敏感的女孩听起来格外的刺耳和讽刺,原生家庭带来的后遗症还有不安,是很多人一生都难以治愈的伤害和痛苦,确实是真事!
也许是对的,有什么大不了,矫情,不懂事,有什么大不了,不懂体谅父母的重担一句句压在女孩的心里,一句句承诺轻飘飘的就许下,然后,静悄悄的悄然无声的流逝,伴随着失去的信任,笑颜,带走了欢喜,留下了悲伤!
在那一次次悄然无声的哭泣中躲藏着的孩子,在一次又一次中失望,自愈,疗伤,然后,重新开始!
可每一次,撕开的都是血淋淋的伤口!
也许疤痕消失了,可真的消失了吗?
那些被扎刀的伤口,愈合了,仿佛就好像从来没有发生一样,悲剧没有开始,历史也从来没有出现!
小女孩的直觉是对的,她找了她的狗狗,可却也没有看到她的狗狗,直到她认可了那只被安抚了的“爱因斯坦”,女孩说:“是爱因斯坦”,是的,她重新拥有了一只爱因斯坦,那是她曾经遗失的美好,物理,她的梦想和理想!
她不解的事情是:“为什么大人犯错了却可以理直气壮的指责受伤的人?”
她不理解的事情是:“明明她喜欢的是物理,成绩优秀的是物理,却只能被逼着选英语!”
她不懂的事情是:“为什么一再承认的东西,也可以被取消,被取笑,她喜欢的事物就真的那么可笑吗?”
看到老师打死那只蝙蝠,她仿佛想起了那个无助的自己,似乎好像她从未被重视被理解被珍爱!
直到那一句,长脸,当再次被问起奖励礼物,她没有再索要,没有再要求,仿佛所有长辈已经淡忘了那个孩子失去的所有美好,不过是小孩子的一个哭闹的闹剧罢了!
要问最大最触动心弦的是那句,也许是那个女孩子说的那句:“我的爱因斯坦回来了”。可她又一次失去了,第一次失去选择理想的权利!
被迫选择了英语,串改了填写的表格!
无奈屈服一次又一次的指责,被迫的不再无理取闹,可真的是无理取闹吗?
一开始,以为是小孩子使性子闹,毕竟丢失小狗是意外,可不挣的事实确实是丢失不曾寻找,还想着欺瞒,欺骗,甚至在丢失狗狗的第一件事选择是瞒着欺骗还有所谓的补充,溜冰鞋真的是礼物吗?
确定不是弥补和补偿吗?
错过两次的梦想,她想过去追逐,可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和难过已经淹没了她的全部,淡淡的看着欣喜的父亲说着奖励,深思过的沉默和对现实的无奈足以将她淹没!
所以,教育是什么?难道不是身心健康的发展和成长,以及增长阅历改善无知和愚昧还有夜郎自大吗?
结尾:她看到了,却熟视无睹的路过!
是否已经认命了顺从了所谓的“乖”“懂事”呢!?
只是,不知道为何看到了一个无奈的痛哭着,却还要躲着流泪的小姑娘,在认命在恐惧着,所以,她放弃了带回曾经的爱因斯坦,是否意味着她放弃了的一切美好呢!
可笑又讽刺的事情是:父母沉浸在喜悦里,而孩子心里却是悲伤逆流成河!
人的悲伤和喜怒哀乐也许真的并不互通,有的不过是感同身受和曾经罢了!
真正能够产生共鸣和共情的永远是少数的,我们或许可以称他们为:“知己”。
难得糊涂是什么?看着自己清醒的堕落,和一点一点变成曾经自己最讨厌的模样,才是最嘲讽,最讽刺,最可笑的事情吧!
2022.03.22
沟通的重要性。有时候一个人病了,不只是一个人的问题,那么一个环境里的人都病了,是不是该考虑是不是大环境出现了什么问题呢?
20230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