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里的动效宣言仅代表我对 “UI / UX 设计师应该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用动效支持可用性?”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有幸指在40多个城市指导培训 UI和UX 设计师,我的工作室和UI动效方面的教程服务过数百个顶级品牌设计咨询公司。
经过十五年的用户界面研究,我得出的结论是:在以下12个特定的情境下,动效可以增强 UX 项目的可用性。
我把这些情景称为 UX 动效的12个原则,它们可以通过无数的创新方式进行叠加和组合。
我已经把宣言分成了五个部分:
1.处理 UI 动效的话题 - 这不是你的想法
2.实时与非实时交互
3.动效支持可用性的四种方式
4.原则,技术,性质和价值
5.用户体验的12个原则
这跟 UI 动效无关
由于大部分用户界面中的运动被设计者理解为“UI动效”,但其实并不是这样,所以在我们讲解12条原则之前,我需要创建一些背景知识。
“UI动效” 通常被设计者认为是增加用户体验愉悦感的东西,但总体来说并没有增加太多的价值。因此,用户界面动画通常被视为用户体验的锦上添花,在完成已有的功能的基础上,如果还有经费才会考虑动效。
此外,用户界面中的运动也会被理解为属于迪士尼的12动画原则领域,在我的文章“UI动画原理 - 迪斯尼动画原理已亡”中我反驳了这一点。
在我的宣言中,我将把UI动效中的“运动原理”之于“12 UX动效原则“比做结构之于建筑。
我的意思是说,虽然一个建筑需要物理结构,规则决定了从基础原则上构建什么。
动效与工具有关。原则指导工具使用理念的实际应用,因此原则为设计师提供了撬动杠杆的机会。
大多数设计师认为的“UI动效”实际上是设计在更高模式的执行:实时和非实时事件中的接口对象的时间行为。
实时与非实时交互
在这个契机,区分“状态”和“行为”是很重要的。用户体验中的某些事情基本上是静态的,就像一个设计组合。用户体验中的某种行为基本上是暂时的,基于动作的。一个对象可能处于被掩盖的状态,或者可能处于被掩盖的行为。如果是后者,我们知道这个动效是可以支持可用性的。
另外,所有的交互在时间方面可被认为是实时或非实时发生的。实时意味着用户直接与用户界面中的对象进行交互。非实时性意味着对象行为是后交互式的:它发生在用户操作之后,并且是过渡性的。
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实时交互也可以被认为是“直接操作”,因为用户直接和及时地与界面对象进行交互。当用户使用它时,界面的行为就会发生。
非实时交互只有在用户输入后才会发生,并且可以暂时锁定超出用户体验的效果,直到过渡完成。
当我们继续进入用户体验的12原则的世界时,这些区别将给我们带来明显的好处。